那伙计事前没得到梅娘的交待,不知道该不该拿。田小满笑道:“拿着吧。我这里买五斤便送一份豆豉,你这买得多,我一时也没备下足够的,先拿这些回去让梅娘尝个鲜,事后我再补上。”
那伙计便接了过去,赶着载了粮食的牛车回去交差不提。
那些犹豫的人也回过神来开始出手,连亭长家都吃这满记的粮,还有豆豉,自己也要赶紧买一些才是,何况还有豆豉这个优惠。你使了银子上别处买豆豉?那也得有地儿买不是?
刘大成从泸沟村回来的时候,还道:“不知家里的豆豉跟得上不?我赶紧回去跟娇杏说再做一些。”
“一天两天也制不出来,明日回去说也一样,原本家里还有存下的。再说过几日便不用这法子了。”
“为何?”
“你想啊,咱家想这招出来是为了招人来买粮,这粮是自家产的,这铺子也是自家买的,那粮晚买出去一天,不过是晚得一天银子。而别处呢?他们把价格压得低,他们的粮是花了银子收来的,指不定卖的比收的低,有些人的铺子还是赁来的。我估计过不了几日他们便恢复原价,这样大家就在同一道线上了,豆豉也就用不了这么多。”
“原来如此。娘子,你怎懂这么多?”
面对刘大成佩服的目光,田小满有些不好意思,自己有个现代人的芯子,原本就是站在古代人的肩膀上看问题,占了这个便宜而已。“我以前读过一些这方面的书,又听过爹爹说事情,现在遇到了,仔细想想就知道了其中一二,原也不是多稀奇的事情。”
“我识字不多,现在跟着拴子学还来得及不?”
“当然来得及。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识字跟闻道一般,多早多晚都可以。也不能要求自己什么都精通,像你会制那机具就是你擅长的,做到精了别人就不无法岂及!”
刘大成闻言,若有所思地点了头。
田小满这边打开了销售市场,每天都有镇上的居民来买粮食,有的还是尝过豆豉的味道之后专门为了这赠品再上门的。店铺里每天都有人进门出门,看着也是红火的样子了。
而在赵金贵的铺子里,几个同行都坐在一起。其中一位着急地道:“我准备今儿就恢复原价,我没办法抗住。本来就亏着卖的,这两天没人上门,刚好我也就不亏了,可这铺子每天要有租金,我还有伙计,没挣到银子就是亏。”
另一位附和道:“是哩。我们比不上金贵兄底子厚。”
“那姓田的妇人还真有办法,不是一般的人。”
“关键是我们降价对她没什么影响,可对自个儿影响甚大,还不如我们都恢复原价罢。”
赵金贵听任他们说着,阴沉着脸,他的心里也感觉糟糕透了。想和更多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聊《长工家的小农妻》,微信关注“热度网文或者rdww444”与更多书友一起聊喜欢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