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早在十天前刘大成第二台碎草机也制作完工了,交给了何里正,摆放到了工坊里头。据马长海回来说,目前那台旧碎草机整天满负荷使用,现在有新的进度加快了不少。工坊里不光有本村来侧草的村民,附近村子里的村民也趁闲扛料跑了过来,说想要用他们的机器侧草。
有附近村民的到来,最初的起源恐怕还是马婆子家。马婆子唯一的女儿马长燕就嫁到了邻村樊家村。马长燕回娘家时没少听她娘说这草侧碎了的好处,也知道了田小满在这方面的能耐,回去后少不了跟人说话时带了出来。于是一传十,十传百,附近村民竟然都得知了这些。
骤然增多的外村村民让机器更不得闲了,马长海他们三人都不能按时收工。最后还是何里正出面告知大家,侧草要登记排队,操作工要按时下班,机器也要休息休养才行。
又隔了两日,田小满往镇上送豆浆时,突然想起马婆子说的那番话,她便又拎起一袋玉米面放到了驴车上。
盛仓粮铺的老板丁远盛,田小满有段时间没见到他了。这一回乍一见,他还是那样黑黑瘦瘦但精力充沛的样子,说话快得跟吵豆子似的。“哎,刘家小嫂子你那豆豉是怎么做出来的?看着黑不溜秋其貌不扬,可吃到嘴里竟是如此的有味道……”
田小满笑道:“却早不知丁掌柜如此捧场,这次应该带上一瓶来的。”
“哎呦,这哪能劳烦小嫂子呢!到时候就去隔壁饭馆解个馋就好。对了,小嫂子大驾光临,不知有何贵干?”
田小满把跟前的袋子拎起往身前一搁,“咱家院子里的玉米又丰收了。这不,多余的就寻丁掌柜这里来卖掉,也好补贴家用一二。”
丁远盛眉头微皱了一下又展开,笑道:“这一袋子是玉米面吧,我先秤秤看有多重,估计也不少。三十来斤,我这里收是可以收的,就是价钱比之前要少,不知小嫂子可以接受不?”
见田小满面露诧异,丁远盛忙又道:“小嫂子可是还没去别家?别家价格也是一样的,收不收也不一定。”
田小满明了马婆子之前所说的情况,但这次自身遇到了,还是忍不住惊讶起来。她就这价格走低且卖不脱的现象问丁远盛详情。丁远盛也说得含含糊糊,大意是收粮的价格不是他说了算,他店里收多少也不是他说了算。
听出其中这些意思之后,田小满少不了要追问丁掌柜,他既是开店的都说了不算,那说了算的到底是谁呢?莫不是官府方面?丁远盛这回倒没有回答她,而是脸上露出无奈的笑,让伙计将田小满的那袋玉米面秤个准确数字,继而把账付给了田小满。
田小满道了谢,揣着丁丁当当响的铜钱出了粮铺的门,她倒是想起以前也向丁远盛问过类似的话。丁掌柜给出的答案是说了算的人跟官府差不多。像丁掌柜这样热心爱说话的人都不告诉她答案,情知再问别处也是白搭,索性也就不再去别处试探了。
回家的路上田小满忽又想起这丁掌柜还跟她说过一件事情,那就是米白县北边遭了水灾。她搜索了前身的记忆,似乎听前身的爹田全旺说过那片地方种的是大蒜和玉米。既是受过了灾,那处地方就会减产。市场供需是平衡的,一处产量下降了,别地儿价格走高的可能性增加。可为什么市场上玉米面的价格还没有高上去呢?这真是一件奇怪的事情。
第116章 行情(1/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