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年画里的故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3、讨封成仙(1/2)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时间过的真快,一趟瓜没压到头,天就黑了。

    华画叫醒妞子,妞子很乖,刚刚五个月大,胖乎乎的,象年画上的娃娃,特别蒙,特别好看。

    最重要是特别乖,吃饱了就躺在地上数手指玩,有时躺烦了,也会哭两声。

    华画赶紧跑过去,把她围起来,这样她就坐在那,高兴地笑起来。

    为了妞子华画要拚命干活,争取把瓜种的好些。

    压蔓时每一个蔓都很小心,用压瓜铲挖个小坑,把熟好的粪肥放进坑里,再小心地把瓜蔓拉进去,填土压实,这样瓜蔓过些天就会生根,能吸收更多的养份。

    没种过瓜的华画第一次种瓜,非常小心,专门跑到书店买回来《西瓜载培技术》,对照书上的介绍一丝不苟地学着种起瓜来。

    夜色蒙蒙胧胧,冰盘大的月亮升起来的时候。

    小村子里的人聚集在村中心广场上,队长点起了气灯,雪亮雪亮的。

    有人搬来了三斗书桌,上面放了一个枣木做的醒木,一副锏版,几根竹杆制作的简易鼓架上放着一个牛皮鼓。

    九爷端来了一个茶瓶,说书先生从背包里拿出一个上面印着领袖语录的搪瓷缸子,九爷给他倒上水问道:“先生今天说什么书,”

    先生说:“客随主便,不知贵宝地乡亲喜欢听什么书,”

    虎子探头过来说:“先生就说门神呗,我们这的先生把三国、两晋、南北朝早都说遍了,从来没听人说过门神。”

    “这好啊,我问问大家有喜欢听门神的没有,”先生说。

    “有啊”,众人齐声说,这小村子虽说不大,因为紧临梁州城的缘故,经常有说书先生前来,平常的小说典故大家都听腻了,一听有新鲜的都来了兴致。

    “头通鼓咚咚响,催着大伙赶会场,慢打锏板轻声唱,听俺来唱门神腔。”

    说书先生打鼓唱起来,这叫催场鼓,催着大伙入场听书哩。

    华画到家做饭喂猪又是一顿忙碌,忙完急忙往会场去,走到半路就听到鼓打了两通。

    “华画,你咋也正晚,我说就我一个人嘟味,”巧奶奶说。

    “刚忙完,巧奶,我回家晚了,这会也不要紧,刚打两通鼓,不晚。”华画说。

    “可是说呢,这时节人闲,去得晚了怕没有位置,”巧奶说。

    两人一边走,一边说很快到了会场,找了个位置刚坐下。

    先生就开书了,只见先生醒木一敲说道:“这天也不早了,人也不少了,大家伙忙了一天,歇歇脚,停停口,听我说一个小书帽,”

    “呔,那位大叔,别说话。

    你朝南看,拖、拖、拖,从南边走来了一个俊书生,只见他头戴蓝生公子巾,身穿着毛蓝布的文生公子敞。

    那个子不高又不低,长的不胖也不瘦,脸如官玉,身似潘安,真真的好相貌。”

    先生说了一段,喝了口水接着说:

    “这公子急急忙忙往前赶,为的是一个大机缘,诸位要问是啥机缘,咱放下这头说长安。

    在华夏国西北有一个长安国,国都就是长安城。

    老主爷这天登龙位,愁眉不展叹连声。

    这诸位说了,你说这个是什么意思,天大地大皇帝最大,他还会有啥事能愁闷苦闹。

    我说的是在长安国都城,长安城里出了个大事情。

    老主皇爷八十八岁的老娘生了一场大病,滴水不尽半个月了,整天昏睡,太医院的太医们束手无策,眼看就不中用了。

    老皇爷至孝,每天守在床榻边愁眉不展。

    这天昏睡中的老太后忽然睁开眼,动了动口,老主爷急忙把耳朵贴在太后口边,就听得太后说:“西瓜,西瓜,皇儿啊,为娘心如火烧,想吃口西瓜消消暑”。

    老主爷一听发了愁,现在可是十冬腊月天。

    外面下着鹅毛大雪,宫殿里烧着炭炉,人还冻的直打哆嗦,这上那去寻西瓜。

    老皇爷心中有事坐在金殿上魂不守舍,那有心思办公,老丞相一见急忙问道:“陛下,您可有什么心思,不妨说出来,为臣也好为陛下分忧。”

    “爱卿啊,老太后病了半个多月这几天更是茶饭不想,孤家看着心痛,好容易今天醒转,她老人家要吃西瓜,你说这下着大雪上那寻那,”老皇爷说。

3、讨封成仙(1/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