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柱国!你这样做,只会让老师死不瞑目!”
裴元昭眼睛一睁,打算回头看看,那个声音又继续道:“不要回头,总之一句话,老师之所以死后被污了名声,都是老师他自己的决定,和陛下无关!老师他一辈子都在为大唐鞠躬尽瘁,而大柱国的所作所为,则是在毁了他毕生的努力!”
裴元昭身形一动不动,但脸上却露出惊愕!他自然知道身后之人口中的老师,说得是谁。
“你是谁?”
“我只是老师门下一个最不争气的学生,原来有些事我也怨恨,想不通,然而想明白了这些的时候,已经无法回头,只能走上另外一条路了!”
“我凭什么相信你?”
“请大柱国把手掌伸给我!”
裴元昭把手隐晦的伸到背后,展开手掌。那人用手指轻轻的在裴元昭的掌心里书划着:
文能不惜名,
武若不惜死。
躬身于社稷,
壮烈浮生矣!
裴元昭极力的控制着自己的情绪,但身体仍然忍不住的开始抖动!这首诗是袁尚在好多年前写给自己的,做为互勉之词,没有谁知道,能知道的必是袁尚最信任的人。
裴元昭有些怒意!此前古大城和闫平已经让他生出愧疚之心,但他对自己的选择并不后悔,只要能为袁尚报仇雪耻,哪怕牺牲了他自己,也不足为惧!然而,身后之人的话,分明在告诉他,他彻头彻尾的做错了!这是他最不愿意、也不敢接受的事实!
“为什么要现在和我说这些?”
“因为我没有能力改变这种局面,而大柱国您却有力挽狂澜、改变错误的机会!”
“机会?现在恐怕做什么都来不及了!”裴元昭满心苦涩。
“就算有一半的禁军选择了背叛,但不是还有另一半吗?再说,大柱国在禁军的声望,无人能及,您的一句话可胜万千兵马!”
裴元昭此时也说不清自己是个什么感觉,脑袋里有些发空。
“你觉得我该怎么做?”
“大柱国,您听到东边的喊杀声了吗?”
“嗯!听到了!”
“赵乾义现在正处于两难之中,太庙拖得时间越长,东边战事给他的心理压力越大,我觉得这就是一个机会……”
……
“王爷,不能再等下去了!”诸葛文山低声道。
东门的厮杀之声隐隐约约,却有愈演愈烈之势,他们再如何谋划,京都也都是赵乾元的主场,谁也不敢保,时间久了会生出什么变数。
“那应该怎么做?难道让本王亲手毁了太庙不成?”赵乾义目光阴冷。
“义父!不如让孩儿……”风风火火赶到现场,却没有表现机会的韩奇,自告奋勇的说道。
“你想怎么样?冲进去?你知不知道,今天不管是谁毁了太庙,这个忤逆列祖列宗的罪名,都会落到我的头上,你想置我于何地?”
对那些朝臣,赵乾义还能自矜些风度,会表示出一些客气,但对这个义子,说话则根本不需要留有任何情面!
“义父莫要生气,都是孩儿愚昧无知!”韩奇的确是害怕赵乾义,连忙道歉。
赵乾义还想骂上几句,泄泄邪火时,就有人跑来汇报东城的战况,何雄那边的进展缓慢,让赵乾义的眉头又挑起了几分。
裴元昭这时走了过来,在十几步距离外,被侍卫拦住,于是对赵乾义沉声喊道:“王爷,我想和你单独谈谈!”
赵乾义忍住心中的不快,点了点头,独自向裴元昭走了过去。
“大柱国想和本王谈什么?莫非是大柱国想通了?”
“我可以帮你解决外城禁军的麻烦,但是你得答应我一个条件!”东城那边正厮杀激烈,是瞒不住人的!
“哦?大柱国如果肯助本王一臂之力,条件只管开!”
赵乾义虽然对裴元昭言行上的反复有些意外,但裴元昭愿意帮忙,那绝对是一件好事!眼下,在没有想出如何解决太庙问题之前,他最需要的就是时间,东城那里现在还不消停,的确让他有些堵心,目前只是几千人在进攻,拖延久了谁知道会不会发展成几万人?他有些后悔,没有把司马明珠这个足智多谋的家伙留在身边,可以让自己随时问计。
现在裴元昭愿意帮衬,无疑是雪中送炭。
“我要你保证这些俘虏的安全!”
听裴元昭如此说,赵乾义微微一笑,扭头看了看那些被俘的人们。
“大柱国,当真愿意助我一臂之力?”
“我说了,我帮你只是想换取那些人的安全!如果信不过我,那王爷随意便是!”
赵乾义盯着裴元昭看了一会儿,似乎想找出一点破绽,而裴元昭眼神坚定,不见丝毫闪烁。
“看得出来,大柱国真的很在乎大唐的安稳!我答应大柱国的条件,只要你帮我解决了禁军的问题,我保证不会妄杀一人!”
裴元昭在两名侍卫的“陪同”下离去,赵乾义对身后一个锦衣老者点了点头,老者会意,也不需询问,就领着两个背负大弓的年轻人,跟随着裴元昭一起离开。
“义父,让我陪师父他老人家一起去看看吧?”
这时郭武派出去的禁军已经分批回来,并扛来了十几加神机弩,开始在太庙外面一一布置摆放。
“去吧!别坠了血武甲的名声!”
“义父放心,孩子保证马到功成!”
赵乾义这次来京之前,用了几个月的时间,才把自己的八百血武甲,分批的安插到了禁军之中,三百人给了司马明珠,五百人留在了韩奇麾下。
韩奇也是凭持着,这五百血武甲的战力,才会那么大方的,把属下大半的禁军借给了郭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