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捡了个小福星后全家旺疯了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77章 名声远扬(2/2)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分好了肉,又唠了闲磕。


    大柳村就在一片吃食不愁、喜气洋洋之下,过完了这个新年……


    ……


    日子一晃,一个多月便过去了。


    寒冬仅剩下个尾巴,初春之象渐渐显露。


    这个冬日,不少村子都感慨日子难捱,唯独大柳村众人不见饥瘦之象,甚至还红光满面。


    各个村子间都有姻亲往来。


    大柳村的日子过得舒坦,也早就不是秘密。


    外村渐渐都对此颇为好奇。


    大柳村村民心知肚明,多亏了姜家年前给米给肉,他们这些日子才能过得乐呵。


    只是村长早就有话,不许他们把此事往外胡咧咧,免得给姜家招祸。


    村里谨记这一点,谁也不敢在外提及姜家。


    只是偶有几个憋不住话的,还是会炫耀一二,他们倒不敢把姜家说出来,便只说村里会发放吃食,还说了老人堂一事。


    周围几个村子听了,无一不感慨大柳村真是好。


    “早就听说他们村有学堂,村里孩子读书不要银子,还有秀才来教,没想到,还有个啥老人堂?!”


    “那可不,听说他们老人堂住的宅子可大了,几个老家伙有事时,乡亲们还会搭把手呢。”


    “这是啥好日子啊,咱村咋就没有……唉。”众人都对此议论纷纷。


    大柳村的乡亲听了,心里不由觉得骄傲。


    他们村团结,又有小福星相助,所以才能得来这好日子。


    村长有时也忍不住舒展了皱纹,背着人偷笑几下。


    不过当着村民的面儿,他还是板着脸警醒:“你们都记住了,人心难测,咱们有了好事,嫉妒咱的肯定比盼咱好的多,所以有那么几个显眼包,以后管住嘴,别总把咱村好事往外乱说!”


    众人听到了心坎里去。


    虽然不再怎么往外说了,但是大柳村的名声还是渐渐传开了。


    ……


    眼看快开春,地里得预备着春种事宜,丰景的私塾也要开堂。


    冯氏琢磨城里安稳了许多,便让姜丰虎进城一趟,买两把新犁耙回来,再给丰景添些笔墨纸。


    李七巧攒了不少绣品,也要一道拿到留香坊挂卖。


    临出发前,听说老人堂那边门帘子坏了,几个老人缝补不来,李七巧就去搭了把手,顺道把老李头给糯宝做的纸鸢拿了回来。


    云城街市恢复了好多。


    虽说生意不如往常,但各个铺子,每日起码能开个张了,便是好兆头。


    到了留香坊后,杨老板先是把之前代卖的银子拿给她:“铺子里客人不多,所以还有几幅没有卖掉,这六两半你先拿着,你这手艺难得,等日后店里营生好了,定还是都能卖出去的。”


    李七巧并不贪心,见卖出去了五幅,已很是满足。


    她取出其中半两,塞进杨老板手里:“您向来允我挂卖,从不收取费用,长久下来还是您吃亏,不如以后就按卖十取一做提成,这个您先收下。”


    杨老板本想推拒,但李七巧奔着能长久挂卖,不愿亏欠人情,杨老板见她坚持,便只好应下。


    “这里是我冬日绣的一些,都是苏绣,还有两副打籽绣。”李七巧又把新绣品拿上来。


    一看她手艺还是那般精妙,杨老板都快看呆了,直接掏出方才那半两银子,先把一副打籽绣的小猫戏水图,收入自己囊中。


    “这个好,拿来送给我外孙女,她定喜欢!”杨老板笑得一脸儒雅,眼底全是压制不住的喜悦。


    说完,他忽然想起什么来,忙抬头看向李七巧。


    “对了七巧,你是不是说过,你家住在大柳村?”


    李七巧道:“没错,怎么杨老板也听说过我们村子?”


    杨老板激动点头:“那是当然,这几日我不止一次听人说起大柳村,你们那里是不是还有个老人堂?!”


    没想到杨老板连这个都知晓,李七巧正觉惊喜。


    这时,杨老板便央求问她:“七巧,你们村那老人堂,不知能不能让外人去住啊?”


    “要是可以,还能包吃饭的话,我愿意一个月出十两银子,把我岳父送过去!”杨老板一脸恳切。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