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朱元璋能看到我的梦境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60章 360不该说的别说(1/2)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王布犁当然要往重了里说,才能衬托出朱元璋的大气

    其实就本质上而言,朱守谦犯的这些罪,按照大明律法,都够弄死他好几回了

    可大明律终究是针对普通牛马的,怎么可能会真实到朱家人身上呢?

    朱元璋能容忍朱守谦在广西胡作非为好几年,在广西爆发出动乱的事情后,才想着差遣锦衣卫把他抓过来,当面训斥一顿

    本来朱守谦不写那首对朱元璋抱怨的“反诗”,王布犁估摸他屁事没有,连被废为庶人这步都到不了

    毕竟人家是一家人,朱元璋就是这么双标

    谁承想他自己个不紧不害怕,反倒是心有怨气,就是被惯的

    朱元璋嘴里说着要整治贪官污吏为百姓着想

    可根本利益就是要维护他大明的统治根基,这些贪官都是危害他大明江山社稷的,不得不干掉

    他的屁股坐在高高的皇帝宝座上这么多年了,心里很难在生出太多同情百姓的心思

    顶多嘴里说着百姓种田多苦多苦,你们要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生活

    但是他儿子们浪费民力这个那个的,丝毫没见他有什么动作

    一旦大明出现叛乱,朱元璋最先冒出的想法就是干掉乱民,维护大明的有效统治

    王布犁在县衙里历练的经历还能有用的

    朱元璋他听多了奉承的话,关键是这波台阶给他下的,让朱元璋心里好受许多

    毕竟有王布犁这句直接要了朱守谦的命

    朱元璋只是罚他去种地,此等刑法被王布犁衬托的简直是过于轻松了

    “罢了罢了”

    朱元璋很满意王布犁给的台阶,也就不想去提这件事

    总归是看看效果如何,今后再给他恢复爵位,都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主要目的就是吓唬吓唬朱守谦

    朱守谦在广西胡作非为没啥事,主要是他写了对朱元璋怨恨的诗词,这才是导火索

    “陛下,藩王远离京师,在外残害百姓这种事还是要有所限制的,最好要昭告天下,以儆效尤”

    王布犁悠悠的道:“至少大明才刚刚建立十来年,有些人对于元朝还有念想,如今陛下对自家人犯了错都有如此雷霆手段,其余人就更不用说了,兴许还能震慑住一大帮人呢”

    朱元璋陷入了思考当中,他觉得把这个孙子贬去凤阳老家让他种田就已经是非常大的惩罚了

    现在又要下诏书,倒是没让朱元璋想过

    毕竟大家都是一家人

    朱标却瞧出来王布犁的意图

    他是想要敲打敲打其余藩王,避免他们也横行霸道,危害四方

    在仙境当中,朱标也没少见识后世藩王的混蛋作风

    现在好几個都外放出去,用铁柱子这件事来敲打敲打他们也算是可以

    “此事也不是不可以办”

    朱标相信王布犁也听了一些风声

    秦王朱樉在封地多有不法事情发生

    在王府大兴土木,役使军民在宫中建起亭台池塘取乐,与次妃邓氏在其中折磨宫人取乐,被朱元璋斥责为“不晓人事,蠢如禽兽”

    但是朱标对于父皇只是斥责并没有付出实际行动,他心中是有所不满的

    老三去了封地也是不当人,骑马拽着人跑,还玩车裂

    老四到老六他们三个安安稳稳的,一下子就把老二老三给凸显出来了

    对于这两个弟弟,朱标其实是想要他爹出面教训一番,最终自己再给求求情

    这才是正常的程序

    否则就是他这个太子容不下亲兄弟了

    可他们在封地上干出来的操蛋事,着实是不给他长脸

    现在王布犁顺势说出来,那也是极好的

    朱标很满意王布犁的话语,所以才附和了王布犁一句

    朱元璋瞧了大儿子一眼,悠悠的道:“老二老三深处边境,还是有作战能力的”

    “陛下”

    王布犁见朱标搭茬了,也是打蛇随棍上:

    “我只是建议颁布诏书,体现出来陛下的良苦用心,对于其余藩王也算是个教训,至于能不能听得进去,约束的住,那谁都不好说啊”

    朱元璋瞧着儿子女婿这一唱一和的

    说实在的

    朱元璋有些摸不准王布犁他是朱标一党的,还是朱棣一党的

    因为按照他在未来瞧见的模样,王布犁妥妥的老四党

    王布犁的行为不能说全都是朱允炆逼迫的

    或者说是他对于朱允炆这个人上位当皇帝就不满意

    再加上朱允炆他颁布的一些策略,那更是背离了他这个太祖皇帝的政策

    作为“守旧派加皇亲国戚”的王布犁,暗戳戳的反对新帝的政策,在朱元璋看来,那也是忠诚于他的表现

    尤其是先前王布犁也多是同朱标亲近,但是在处朋友上与老四亲近,朱元璋都看在眼里

    如此表现都没有什么问题

    但朱元璋发现王布犁对于大明的官位好像并不在乎

    干小吏或者典史的时候,也能干的挺好,甚至对于官位上也没有那么的渴求

    现在他担任大理寺卿,成为一门衙门的主官,那也是极为“佛系”

    不争不抢,吩咐他干啥就干啥,顺便想法子“偷懒”

    对

    就是偷懒,许多事都抓大放小

    这种处理政务的方式,朱元璋就非常不喜欢

    他喜欢大小一起抓,如此才没有人敢诓骗他,即使这样做显得辛苦些

    可是朱元璋自认为连皇帝都当上了,天下还能有什么比批阅奏章更辛苦的呢?

    远不如饿肚子去讨饭吃辛苦啊!

    再加上王布犁总喜欢看热闹,以此来同大家获得更多的谈资,就是不聊工作上的事

    娘的

    朱元璋暗暗咒骂了一句,他真的看不清王布犁的面目

    这小子不似个常人

    脑瓜子里想的与他这辈子遇见的人都不一样

    以至于朱元璋在面对王布犁的时候,经常性的琢磨不透他

    但朱元璋又是一个极度喜欢琢磨人的皇帝

    朱标轻微颔首,他认为王布犁说的对

    这种事先预防性给他整一个“榜样”,到时候要办你,别怪我没提前提醒你

    实在是这哥俩在封地,做的太过分

    尤其是在边疆地区,万一有人忍受不住折磨,去投了蒙古人,或者心里想着仇恨之类的,在某些时刻里应外合,就坏了大事

    朱标也有点想不明白,他们在京师里老老实实的,怎么一到外边就开始变得如此残暴!

    难不成他们都是“演出来”的?

    王布犁瞧着这父子俩的博弈

    在共同干掉了外敌“丞相”这个职位后,他们二人的执政理念也不尽相同

    现在朱元璋是越来越保守了

    每天都忙于处理公文

    相反朱标接手更多公文后,心里也有许多想法

    在约束弟弟们这件事上,朱标也是不赞同就训斥一番的,根本就不听话

    因为在训斥过后,他们现在都胡作非为不听话,没有效果

    全都是白搭

    将来万一边关又事发生,再距离如此远,他们耍起小性子来,对于朝廷是决策是多大的危害?

    再加上有人见藩王这般无法无天,那更多的人会对大明律也不重视

    重新开大理寺这个事,就是朱标一手促成的

    他想要让大明的司法看起来至少能够公正一些

    “老二老三做的再不对,可终究是你的亲兄弟!”

    朱元璋其实有些怀疑朱允炆削藩的思路,是不是他这个当太子的同儿子说过

    所以当朱允炆上位之后,就大肆推翻他的政策

    尤其是朱允炆逼死亲叔叔,又连废五王,还他妈的玩砸了,更显得废物

    “陛下,他们正是我亲兄弟,所以更应该以身作则,在外维护大明的统治,而不是一外放出去就胡作非为”

    朱标认为他们两个都不听他爹的话,将来自己登基后,还有什么威信可言?

    “可是朕已经写信训斥过他们了”

    朱元璋再一次辩解了一遭
第360章 360不该说的别说(1/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