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朱元璋能看到我的梦境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18章 318他跟咱不是一条心(1/2)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不过想要覆灭北元,还需要许多人口作为后勤支援”

    王布犁主动提起了话题:“依照北方目前的情况,人员稀少,是支撑不起来如此规模的大军作战的”

    “我记得在江南等人口密集的地区颁布了移民的政策”

    李景隆倒是听他爹念叨过

    “没有用”王布犁靠在躺椅上:

    “我听户部尚书提过,江南居民宁愿在此地蜗居,也不愿意分家前往北方获取土地

    倒是一些大家族的经商之人,抽签选出一支旁系迁往北方,为将来打通京杭大运河做买卖提前做好准备,像是一些小民都很少应征的”

    安土重迁是思维在百姓眼里是很重的,没有人愿意远走他乡

    尤其是目前的交通水平,很可能数年才能见上一面,而按照大明百姓的平均寿命,一个人能有几个数年可以来回奔波啊!

    朱棣也有些发愁,他知道王布犁在主持完善京杭大运河的工程,阶段性的进行,兴许得耗费两三年的时间

    人口一直上不去,很耽误他当征北大将军外出领兵打仗啊,受到太多的限制了,根本就没什么底气

    “北方人口太少了,一旦打起仗来还需要江南等地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到北平,路途损耗的粮食就许多,若是北方能够直接供应那才算是正常”

    朱棣随即又摇头:“我这次在凤阳练兵,虽是父皇的老家,但其实那里的百姓也不多,许多人还都是罪臣,以及强行从江南迁徙过去的人,战乱期间,死的人太多,还需要时间来恢复”

    “要我说,既然江南这批人给脸不要脸,那就直接强行迁徙他们过去”

    李景隆作为淮西集团的二代,对于江南的人本就没什么好感

    “粗俗”王布犁端起透明酒杯喝了一口冰凉的葡萄酒:

    “这种招人骂名的事怎么能我们来干呢?

    更何况大家都是正经八本的忠良臣子,想要让人迁徙必须名正言顺,至少给他们头上加个罪名才行”

    “哈哈哈”

    李景隆喷了自己一身葡萄酒,这种馊主意还得听姑父的

    朱棣也是莞尔一笑,强行迁徙百姓确实不怎么好听

    但是朝廷下令,谁敢不遵从?

    山西等地的百姓,不也是乖乖跟着迁徙到北平周遭去了

    哪需要跟你商量?

    “你说若是建议父皇向着北边迁都,强行带一批人过去充实北方户口,也挺不错的吧?”

    面对朱棣提的这个建议,王布犁先是点头随即又摇头

    “怎么,军师,这里面有利有弊?”

    “当然了”王布犁指了指北边道:

    “其实定都南京是十分不妥的,一旦北边出现战事,江南这批士绅们很容易联合起来放弃大片的北方领土

    就如同南宋一般,划江而治,关起门来继续过上自己的好日子

    一旦打不过立马投降,也不会失去自己的财富,所以大明建都还需往北边走一点

    但是大明的首都距离江南地区过于远的话,控制力便会下降

    江南地区的赋税都拿去支援北方了,一旦北方战事失利,有人趁机截断京杭大运河

    或者这批江南士绅联合起来搞事不支援,对于大明便是一项沉重的打击,很容易就此衰落下去”

    没有人给朱棣说过这种事,他自己個都是个半文盲,他爹也不会在这方面教导他,所以听着王布犁的分析,便不自觉的入神了

    原来选址是有这么多的道道啊!

    “此言,甚好”

    “不愧是咱的军师”

    李景隆虽然读了很多书被朱元璋夸奖,但他那个脑子思考这里面的道道,不如思考如何更好的挣钱,他更愿意动脑子呢

    王布犁放下手中的酒杯:“如今大明边军光靠着屯田自足是不现实的,你们说那些百姓为什么不愿意离开江南呢?”

    “这还用说,当然是江南即使地域狭小,人口众多,但挣钱的机会更多啊!”

    李景隆一听这个根本就不用思考:“北方残破,他们上哪去挣钱呐?

    尤其是粮食还供应不足,很容易饿肚子的,谁愿意饿着肚子去开荒!”

    “对”王布犁拍了拍李景隆的臂膀:“九江说的对,要想让北方能够吸引人口,就是得把北方变得富庶起来才行”

    朱棣面露深思之色:“怎么才能让北方变得如同江南一样富裕起来呢?”

    “我知道”

    李景隆一下子就激动,见二人都看向他,颇为得意的道:

    “我准备把夜秦淮分淮开到北平去,吸引大批人去那里打赏赚钱,带周遭动吃喝玩乐的消费”

    朱棣想了想:“倒是好法子”

    毕竟被奉为赚钱能臣的管仲就是这么操作的

    所以官营妓院的模式便一直流传下来了,因为是真的容易赚钱

    “额”王布犁轻微颔首道:“倒也不是不行,只是开在北平得搞些特色,整点蒙古、高丽、倭国小妞之类的,甚至连西域的那些狐媚子也搞来,称得上是噱头吧,要不然那么大老远的过去干嘛?”

    “哈哈哈,等我带兵打通西域”李景隆更加豪气的拍着自己的胸脯:“到时候搞几个金头发蓝眼睛的女子给你们尝尝鲜”

    “那我还不如期待沐英这次能够带回来一些西域妹子”王布犁躺在躺椅上懒得与他多说

    “吐蕃那些女子不行,我听说都不洗澡的,身上味道大的很”

    “不对,蒙古女子也不喜欢洗澡”朱棣当即反驳道

    王布犁懒得争论这些事

    总之江南的移民政策没有起到效果,还不如找机会截了何真搞来的那批人,派往北方充实人口呢

    反正贵州、云南等地今后沐英也会带一大批人迁徙过去

    王布犁又随口道:“光靠着青楼这种单一产业,是很难支撑起北方富庶的”

    “那就搞盐”李景隆眯着眼睛道:“把私盐卖给蒙古人,换取大量的牛羊马,也可以削弱他们的实力”

    王布犁颇为意外的瞧着李景隆,这小子在夜秦淮算是历练出来了

    对于历朝历代而言,盐都是暴利行业

    关键他还能想着走私,难不成边境有人走私过?

    “就算是走私烟这事还需要向陛下汇报,绝不能咱们私自搞

    否则便会被人抓住把柄,不值得”

    王布犁饮了口葡萄酒冲着朱棣示意

    朱棣点头表示知道了

    李景隆之所以这么说是听他爹说过

    有士卒私下与蒙古牧民进行交易,拿出一点盐就换了一头羊改善伙食

    当然没有被当场抓住,人家说羊是在长城外面捡的,还没法治罪

    蒙古人到了大漠,虽然“君臣都想南归”,可他们缺乏茶盐等基本的生活物资

    当然更加暴利的铁器,借给李景隆八个胆子,他也不敢往外说

    那可就太资敌了

    “走私茶盐这种买卖,只能富裕一小部分人”

    王布犁又瞧着葡萄架:“其实你们想过没有,江南地区为什么会整体富裕?”

    “宋朝南渡后才变得富裕起来,我听闻出了好几个大富户,什么朱清、陆道原、沈万三之类的”李景隆对于这些富人的发家是研究过的

    “瓷器、丝绸,北方不适合大规模养蚕,也不适合桑树的成长”

    朱棣被封为燕王之后,他就想过如何把北方变得富裕一点

    那最好的办法就是把丝绸给复制过去,但他找人问过了不行

    “军师,难不成你有办法?”朱棣眼里突然冒出一阵光芒

    毕竟王布犁的鬼点子多,万一他有解决的办法呢?

    “我有个屁的办法”王布犁瞥了朱棣一眼:“北方气候寒冷,你都说了不利于桑树和蚕的生长,难道觉得我会仙法把北方也变的四季如春吗?”

    就这

    王布犁还没有说大明还会经历小冰河时代

    尤其是到了末期后会变得越来越冷

    连广东等地都要下鹅毛大雪,三日不化,这种事你敢想?

    朱棣叹了口气,人力终究是不能抗衡天力
第318章 318他跟咱不是一条心(1/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