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朱标的询问,王布犁并没有搭理他
老朱早在前些时日下令天下臣民凡是愿意上书奏言的,都可以送到他那里,由他一一阅览
可以说朱标目前的工作量不单单是大明许多官员,还有不少想要皇帝“眼熟我”的百姓
当然了,那些会写奏疏的百姓也不是一般人
老朱此举是为了表示耳目外通,不被臣子所欺骗,但他着实是没有考虑到这个工作量到底有多大!
想法很美好,但现实嘛却是很残酷
王布犁瞧着朱标这黑黑的眼圈,忍不住吐槽道:
“太子哥,你且好好休息吧,那话怎么说来着,不会休息的聪明孩子也会变笨”
“嘿,这话说的”朱标拍了拍他颇有些单薄的身体:“咱这体格子虽然比不了你,但也比一般人强上许多”
“嗯,你说的对”
王布犁便不再纠结这件事了,又听朱标道:
“我听闻你在县衙当中成立了若干个专项破案小组,如何了?”
“疑难杂案若是那么容易破,也就不需要花费这么多人力物力了”王布犁靠在椅子上颇为无聊的道:“一个都没破了呢”
“民间的碎尸案也没有进展吗?”
“此乃上元县案件,并没有转移到我江宁县,故而不知具体细节,也没打听”
朱标瞥了王布犁一眼,他记得当初王布犁是跟父皇一起去案发现场,结果一看是有关白莲教的,立马就甩手不沾染了
那个报案人乞丐也死在了假钞案当中,所以一些细节也就在案卷上了,再也不会有其他的进展
“这些案子很难?”朱标又尝试劝说:“我记得你可是江宁县的王半升啊!”
“那不过是我断案公平,对于破案之事我本就不是十分擅长”王布犁再一次瞥了朱标一眼:“像这种线索极少的案子,纵然是神探来了,也得挠头,除非”
“除非什么?”
王布犁见朱标追问,冷笑一声:
“除非神探屈打成招,如此破案便什么都保住了
后果嘛凶手逃脱,被冤枉者枉死,且得背上骂名,但谁会在乎呢?”
朱标看向王布犁,又听他悠悠的道:“太子哥,有没有听过一句话啊?”
“什么?”
“冤枉你的比你还知道你有多冤”王布犁摊摊手又笑道:
“百姓为什么都要喊冤呐?除了少部分是故意的,大部分都是申冤无门罢了”
朱标轻轻点头,他对于王布犁所说的这些事都分外的不了解,尽管最近看了不少基层官员的上书,但并没有详细描述案情的
“妹夫,伱说真的会有惫懒的皇帝,几十年不处理朝政吗?”
“会啊”
王布犁见朱标震惊的看着自己,漫不经心的道:
“有勤政的天子,自然就会有懒惰的天子,像当今陛下这般勤政的皇帝太少见了,许多皇帝都觉得自己理应享受起来
能克制住自己欲望的皇帝不是一般的强,只不过大部分人都克制不了自己的欲望
比如我也想要天天去上值,可我更想要睡懒觉,然后陪陪家人,政务不着急就往后拖一拖
反正我手底下有那么多的人,不用他们,不是白给他们发钱了吗?”
王布犁的话并没有消除朱标的怀疑,反倒是有些加重了
因为他觉得王布犁的回答过于肯定
像是知道他有個叫万历的子孙后代当皇帝,会有三十年不上朝的例子一样
于是他只能摸索着座椅:“妹夫啊,你说万一我也有这样的子孙后代,该怎么办呢?”
“凉拌呗”
王布犁浑不在意的开始盘着自己手上的玉珠子:
“人亡政息是基本操作,你制定下的政策能够维持一百年,我觉得就已经是非常牛逼的存在了”
“你这么悲观?”
即使朱标在仙境当中劝过他爹,可是从别人嘴里听来后,心中也是十分的不容易接受的
毕竟大家的立场不同
“你这么自信?”
王布犁盘着手串脸上带着笑:
“太子哥,你一向以宽厚示人,等你当了皇帝后,万一为了自己的声望,就大肆改掉你爹严苛的执政政策,依旧以宽宏示人,那也是说不定的”
朱标没有反驳,因为他觉得王布犁说的有点道理
这么多年,他与他爹相处的时间,是断然没有与他的那些老师们相处的时间长的
所以在“儒家宽厚待人”这方面的思想,朱标自幼是没少被灌输的
尤其是对示人宽厚,最终受益的群体是谁啊?
从他儿子朱允炆的执政理念当中,就能管中窥豹
“你这话让我无法反驳”
朱标瞧着王布犁在那盘串,心里有点痒痒,回头自己也找一串玩玩
“但是宽厚不好吗?”朱标拿着笔笑道:“你好我好大家好”
王布犁盘串的手停顿了一下,又掏出布头仔细擦拭玉珠子:
“大元不也是以宽厚示人的嘛,瞧瞧江南这帮士大夫们是怎么回报大元的?
哪一个不是再疯狂的往自己家里搂好处,也就是因为蒙汉有别,甚至比北方的汉人地位还低,得不到什么高官职
所以他们才愿意被陛下给哄骗住,愿意帮助陛下统一天下
只不过开了科举之后,陛下发现这帮读书人没有一个好用的
反倒是个比个的会贪财,完全把大元的坏风气给一起带来了
这才停止了科举,抑制住他们在官场上的扩张”
朱元璋同江南的地主阶级谋求合作,完全是各取所需
农民起义的朱元璋转变为军阀后,就积极同地主阶级联合起来
待到谋得天下之后,果断的开始打压这帮人
以至于现在江南这批地主阶级们对于老朱是十分怨念的
但目前而言朝堂之中全都是淮西集团的人当权,打的浙东等党派毫无还手之力
明廷对于江南地区的控制衰弱,也就是仁宗上位后
对于王布犁的分析,朱标很是赞同
这也是父皇一直想要迁都,但又把这件事给闷在心里的缘故
大明其余地方实在是过于穷困了,朝廷只能拼命压榨江南地区,才能有效的维持对军队、官员、皇室的供养
“与其你被他们诓骗后拨乱反正,不如继续延续你爹的严苛政策”
王布犁指了指远处:“不要以为那些士绅会跟你们皇家是一条心”
“话说的这般满,仿佛你像是知道我宽政后的结果一样”
朱标的话,王布犁只是转着珠子,并不作答
雍正以及他的好儿子章总就非常明显的对比
章总一上位就以宽宏示人,到处都掀翻他爹严苛的政策,什么士绅一体纳粮当差,士绅用不着当差
结果江南这帮士绅们得了便宜真能整活,发大水了不仅不去干活,还要跟朝廷要赈灾的粮食
不能因为我有钱,你朝廷就不给赈灾粮,聚众闹事冲击衙门
搞得年轻的章总都很疑惑,我对你们这么宽松,你们搞这个是吧?
我阿玛在的时候,你们怎么不敢这么做?
依照雍正的脾气,江南发大水你们这些士绅全都得上去填土,必须得把自己家的粮食拿出来供养受灾百姓
还敢聚众冲击衙门,反了你们这帮人,脑袋必须砍了挂在城门口去示众
朱元璋目前就是这么一个严苛的政策
要不然天底下那么多人都盼望着老朱突然噶了,太子这个小朱能立即登基为帝呢!
只有没有朱元璋的日子,那才叫好日子!
拥护
必须拥护朱标
我们都是太子党!
这背后有多少利益纠葛啊
朱标见王布犁避而不答,也不追问
自从处理政务后,他其实是受到了他爹的一丝影响,并没有还在老师的教导下那么“宽仁”了
但众口铄金,宋濂等人也不在朱标身边,自然没有发现教导多年的“徒弟”悄然发生了一丝变化
兴许是过了十几年后,众人发现原来小朱的宽仁在这么多年的锻炼政务生涯当中,磨没了
小朱要变成“老朱的模样”,不知道有多少人愁眉苦脸怕的睡不着觉
以至于想要小朱死
可喜可贺的是朱标噶了之后,朱允炆被确立为皇太孙,不知道多少臣子欢欣鼓舞
第310章 310充实边疆(1/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