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朱元璋能看到我的梦境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05章 305设立新卫所(1/2)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不得不说何真在广东是有着相当高的人气,以及受到整个何家势力的影响

    短时间内何真就征集到了两万余人

    这还不包括家属

    粗粗算来,大概能够往黔地迁徙小十万人

    于是当朱元璋看到何真的回信之后,脸上还是有些精彩的

    何真回信问的太子,人数是否过多

    毕竟光是迁徙之类的就需要花费一大笔钱

    更不用说到了之后,还要建造屋子之类的安置这帮人

    倒是朱标乐呵呵的,觉得何真是配合他的工作,没有随随便便的对付他

    “这么多人,可不是一项小事情啊,稍微从长计议一二”

    朱元璋再次把胡惟庸以及王布犁叫来,让他们研究这么多人怎么安置到播州等地的路途周遭

    王布犁本来在县衙待的好好的,又听太监来叫他进宫,只得骑上自己的小黑子,奔着皇宫而去

    这匹马是当初驿站退下来的跛马,跟着王布犁安养天年的,结果还时不时的出外勤

    “妹夫,听说你纸上谈兵击溃了蓝佥事?”

    皇城门口的平安拽着缰绳笑嘻嘻的问

    “嗨,纸上谈兵谁能谈的过我?”王布犁下了马拍了平安一下:

    “真到了战场上,还不是被你们给收拾喽”

    “话不能这么说,跟我说说,你使了什么阴招,让蓝佥事心服口服的?”

    王布犁哈哈大笑着摇头:“平大哥哎,你听没听过什么叫法不传六耳?

    这件事也没法往外说,因为实在是不怎么光彩

    到时候咱们两个玩游戏,我就能再赢你一次了”

    “哈哈哈,你小子可真是心眼多啊”

    平安瞧着王布犁进了皇宫大门,牵着那批跛马,倒是也不恼

    他知道这场战事目前处于机密时段,万一被云南梁王的谍子探听了去,倒是会对大明将来的进攻带来一些麻烦

    等王布犁进了大殿内,瞧着丞相胡惟庸正撅着屁股看东西

    “免了礼,过来瞧瞧”

    朱元璋叫宦官把何真的信件交给王布犁看

    王布犁拿过信来仔细瞧了瞧,果然在“攀附”储君这件事上,大家都愿意出力贡献自己的价值

    何真直接给朱标搞了两万多壮士,还带家属的

    好家伙

    为了给他儿子铺路,可当真是下了血本

    王布犁不得不承认何真是有着不小的政治智慧的

    既讨好了太子,为他儿子铺了光辉大道,又变相的让朱元璋放心

    他如此多的旧部从广东被迁徙走

    朱元璋对于他这个年纪轻轻就致仕的大臣,也能更加放心

    “嗯,一下子就把沿途都铺满了,甚至还能往云南迁徙一些”王布犁把信交给一旁的宦官让他去还过去

    “朕也是没想到何真不当官回了老家,还有如此大的号召力”

    面对朱元璋的阴阳怪气,王布犁呵呵一笑不去给何真辩解

    反正大家都不认识

    没必要因为这些琐事要逆着老朱的意思,他愿意这么想,心里能好受点就行了

    李善长那么大岁数都必须死!

    还不是得益于司马懿活的时间太长了,给老朱留下一个映照古今的例子

    谁说岁数大,就对皇权没有威胁了?

    没办法,你就算是发誓,老朱也不会相信的

    洛水都因为他变臭了!

    谁还相信玩政治的人的誓言啊?

    依照老朱高度敏感的性子,他真的很难相信他人

    至于何真他儿子必定会成为铁杆的太子党,可我王布犁是铁杆的老四党!

    纵然现在老四党只有他一個人,连老四都他妈的是太子党,王布犁也不在乎

    朱棣,靖难这事,你妹夫我帮定伱了!

    “爹,我会派人去亲自挑选一批人员,选谁的决定权不在何真那里”

    朱标给何真找补了一嘴,他可是有点了解自己的老爹,这话的意思就是对何真有些不满

    整个大明不允许,退休的臣子还能有这么强大号召力的存在!

    朱标却是认为他爹是过于担忧了

    何真这个人要真想造反,早就该

    “布犁啊,你觉得如此多的人,该怎么处理?”

    “陛下,攻打云南又不是一两年内能完成的,我们先成立七个千户所,布置在沿途的路上,待到攻破云南之后,在进滇的路上在设置三个,其余的全都迁徙到云南境内

    总体的大工程,我们依旧是分为一期二期三期完成,同时也可以用一期来试验,看看会出现什么问题,二期的时候再加以改进,到了三期进入云南大抵就没什么问题了”

    “嗯,不错,咱喜欢你这个分期干的主意

    既能不用一口气花那么多钱,还能把事先给办喽”

    朱元璋连连点头,真要让他一口气掏出近十万人的搬家费

    再加上一些要建造的小城之类的,那要花出去的钱可多了去了

    现在只是先搞一小部分,可以从京杭大运河收集的款项当中,适当的拨出一点来就把事情给办喽

    反正目前大运河的项目也花不了那么多钱

    “布犁,你再来瞧瞧”

    朱元璋把王布犁给叫过去,给了他一些图纸,那就是工部送上来的图纸

    一部分是给这些迁徙的人修建石头房子,一部分是按照黔地的竹楼的那种

    “当然要修石头房子啊”王布犁心想广东那边的竹楼就很少:

    “朝廷既然让他们世代都扎根在那里,还是要遵从他们原来的习俗和居住习惯,尤其是那里山也不少,想必石头也不会缺的

    这样等他们到了可以先住一住简易的竹楼,朝廷雇佣当地人批人去弄石头,朝廷花钱让他们自己给自己盖房子,可是赚到了

    如此能尽可能的避免他们心中不满的欲望,谁还会记着何真的好,全都是陛下的仁政啊”

    “嗯”

    朱元璋轻轻点头,王布犁的话说到他的心坎里去了

    何真都退休了还能再老家一呼百应

    这是想走的,还有多少不想走人呢!

    “朕觉得这挑一期的迁徙人选还是要落在朝廷手里,胡惟庸你安排一个合适的人选尽快安排妥当”

    胡惟庸表示知道了

    总体而言村落就聚集在道路两侧,并且在两头盖上高楼充作箭楼,也好起到瞭望的作用

    至于军士家属会与当地百姓发生摩擦的事情,在朱元璋眼里都是小矛盾

    还得是控制本地的土司为好

    王布犁瞧着丞相胡惟庸辛辛苦苦写出来的东西,大概就是要设立学校,这件事从洪武二年老朱都颁布了,但是至今为止在卫所都没有完全执行过

    “胡相,我觉得在贵州卫等地以及新建的一些地点设立学校,也可以让周遭的土人孩子一同来学一学,加深他们与外界的沟通,使得他们心向大明,避免当地土司首领说造反,这群人就盲从”

    胡惟庸觉得王布犁是有些过于天真了

    就这种事口号喊了那么多年,别说是让那些土人学习儒学了,就连卫所子弟也没机会学习啊

    他们哪一个不是自幼就打熬身体,以待将来长成能够建功立业?

    当父母的都是这么过上“好日子”的,他们能给铺路也就是让子嗣沿着自己的老路走下去,还能走科举的路吗?

    明初百废待兴,军强民弱,从军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这件事属于是年年喊口号,但是一直都没有落实,直到洪武末年,全国那么多卫所,设立儒学的高达六所

    到宣德年间才翻了一倍,直到正统十四年前,才有大规模的儒学进卫所的建设活动

    景泰开始,贵州各卫所的“卫人”大多来自中原或内地,换学籍更容易考进士,竞争压力小,本地许多土人都不读书,但是朝廷也在这里设立了名额
第305章 305设立新卫所(1/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