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布犁在家躺尸。
    不,或者说是在冥思苦想该如何推广香水和卫生巾的事情。
    一旁的侍女们正在穿羊肉串,做好烧烤的准备。
    为接下来的春游摘花打打基础。
    然后侍女正给按摩的王布犁,他就接待来自皇宫的宦官康长民。
    陛下有要紧事请驸马进宫。
    “啊,怎么就十万火急?”
    王布犁心想我这才歇多会,老朱就动不动差人喊他进宫一叙。
    这是变着法子不想让自己吃空饷咧?
    可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
    于是当王布犁进入城门,瞧着被接连奖励的平安,现在都开始坐着了。
    看样子田是不容易被耕坏的,但牛可以是真的累倒了。
    那瓶香水的杀伤力还是有的。
    “安哥,不够用的话,有新鲜的制出来,我再给你续上一瓶。”
    “别了,别了。”
    平安连连摆手,他真不是只有一个女人。
    她们都想要香水,疯狂的表现自己,希望平安能够送她们,但这可是着实难为他的腰子了。
    但平安夫人手里拿瓶可真的算是独一无二的宝贝了。
    王布犁简直就是给他来了一手二桃杀三士。
    身为一名武将,尤其是还年轻,将来是要在战场上搏命的,岂能被酒色所伤?
    最近平安开始戒了,希望她们都怀孕吧。
    大殿内。
    王布犁很快就看完了高丽国王的国书。
    他提炼一下中心思想,那就是大明说什么是什么。
    相比于朝贡贸易,给他们单开一条口子,简直是天降财富。
    那高丽权臣获利者数量不仅多了,而且钱也会变多。
    即是使者团能够从出使大明当中获利,别人也捞不着,如何能不眼热。
    但近几年高丽使者来华,全都遭殃了。
    现在高丽国王满口答应大明给他们的机会,如何会反对?
    “陛下,我大明的许多物件,无论是高丽还是倭国,他们都制造不出来。
    咱们甚至还可以把造型精美但没有太多实用功能的设计款瓷器大量卖给他们。”
    听着王布犁的话,朱元璋点点头。
    他是一个实用主义者。
    丝绸那么大的市场,以及不低的价格,根本就无法让大明内部都消化掉。
    还有那些精美的瓷器,朱元璋也并不懂欣赏把玩。
    或者说他没时间浪费在这上面。
    现在这些能随便制造出来的大量东西,全都能转成为削弱北元实力的利器,着实是老朱未曾设想过的道路。
    故而他对这件事十分的上心,派前检校出了个远差,详细的打探高丽的情况,如今已经陆续的传回来一些。
    王布犁被安排坐在朱标桌子对面,仔细看那些信息。
    高丽目前是比朝鲜强的,至少国内现在还有名义上的货币。
    朝鲜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自己的货币,还得是用大明的钱。
    可大明也钱荒了,流出去的更少。
    虽然朝鲜没有货币,但是依靠大明却成为了东亚的贸易中心。
    别看大明啥啥都有,但是前期对外贸易算不得突出。
    光是倭寇这件事,促成朱元璋为了防止他们同败兵勾结反攻大陆,颁布了禁海政策。
    大明与倭国之间的正常贸易几乎没有。
    以至于后来发生争贡事件。
    就是因为大明觉得他们倭国上贡能值几个钱,根本就不放在眼里,但是倭国人的感受不一样啊。
    这可是暴利!
    不争贡,他们就赚不到这笔钱。
    所以为了钱,出现流血事件实属正常。
    大明的货物在周遭小国之间,有着极大的市场,更是引领他们的风尚。
    诸如朝鲜、日本都以家里拥有大明的东西而自豪。
    毕竟大明在周遭国家就代表着强大、有钱、有品位。
    郑和下西洋也是政治因素大于经济因素,一些东西多是随手就送了,交易量多是香料等等。
    否则也不会因为耗费巨资,导致给不少文臣借口取消远航。
    大明不在乎,可那些沿岸的百姓哪一个不开心于大明出手阔绰啊?
    王布犁瞧着检校搜集来的情报,不得不说这帮人还是有点本事的,去高丽那地方调查都能搞出一些信息来。
    所以他们扮演蒙古人是不是太容易被分辨了?
    亦或者高丽人还得向他们谄媚,但蒙古就不一样了,群众基础不行。
    王布犁也没有过问虚构蒙古人获得爵位的事情,老朱有没有搞出来呢?
    但是他发现一件事,高丽目前已经到了病入膏肓的地步。
    他们虽然有自己的货币铜钱以及银瓶,可跟底下的百姓几乎没有什么交集。
    许多百姓都用米或者布来当作货币私下交易了。
    而且高丽收税是十税一,除此之外各地还得上交土特产,分为常供和别贡。
    全都是上缴实物。
    当然要是这么好,高丽也就不会如此民不聊生了。
    随着私有田庄的扩大化,赋税转移的十分厉害。
    名义上贡物是任何人都须缴纳的,但豪门势家常得以免税,全部负担都落到平民身上。
    代纳人为谋取重利,高丽境内的农民往往要缴纳高出几倍的贡物。
    王布犁发现如今高丽的百姓还真的能忍,他们太能吃苦了。
    先前蒙古人屡次来高丽作乱抢掠,再有红巾军过来抢掠,还有倭寇也来抢掠。
    高丽的军队别说保住他们的财产,连百姓性命都无法保住,怎么就没有人起义呢?
    大明洪武皇帝的亲身经历,都没有在高丽吹起农民起义的风嘛?
    尤其是这个时候高丽还没有更新种植技术,没有双季稻等等,粮食都不够吃,都不敢造反?
    王布犁很是疑惑。
    “怎么了?”坐在对面的朱标见王布犁脸色变化,以为是出了什么变故。
    “高丽直到现在都没有出现农民起义,着实是让我不理解。”
    王布犁把手下的一份情报放下拿起另一份继续看:“我本以为高丽百姓过的苦,没想到他们更能吃苦。”
    朱标:???
    “话怎么说?”
    “交不完的税,服不完的徭役。”
    “怎么,你想要帮帮他们?”朱标有些好笑的询问。
    王布犁随即摇摇头:“既然他们这么能吃苦,那不妨多吃点苦吧。”
    朱标瞪大眼睛,不知道要说些什么。
    因为这个回答着实是没有出现过在他的脑回路当中过。
    他还以为是王布犁想要暗中鼓动高丽,大明也跟大元一样似的,把那块地界搞得一团糟,将来发展为攻打倭国的前沿阵地呢。
    结果他就让高丽的百姓继续吃苦!
    朱标转念一想,既然王布犁说过高丽不会长久,迟早也会有动乱,大明刚刚走通了第一步,指定是不希望那里出现什么动乱的。
    保持现状也不错。
    朱标又瞥了王布犁一眼,果然自己还是有些同情心泛滥。
    番邦小国百姓死不死的都该由他们的统治者去担忧,大明还有许多地方的治理没有完善呢,他哪有时间去同请番邦小国的百姓?
    待到王布犁看完了高丽的物资,他们竟然可以从日本购买铜、蜡、苏木、胡椒等等,皮货这玩意高丽也有,自己忘记了。
    最重要的是王布犁从这里发现一条路子,直接从高丽向着大沽口输送大米,如此也能缓解北方士卒粮食的问题。
    “看完了?”
    朱元璋放下手中的笔,自是有侍女上前开始给他揉手腕。
    “回陛下,看完了,高丽的情况比我想象当中的复杂,其中有些事情我之前也没有思虑到。”
    王布犁又着重说了可以先用高丽的大米来换取丝绸、茶叶、瓷器等等,进一步缩短了朝廷向北方供粮的成本。
    他先前只是单纯的考虑从北元那里拿来好处,完全忘记了倭国也是贸易的一环。
    朱元璋听着王布犁的诉说,却是认为他下意识的就摒弃了倭国这条线。
275大明第三把交椅(求下双倍月票)(1/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