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重回1984赶山狩猎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64章 处处都是刘口煤矿(2/2)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这时候人们普遍还没在医院养胎,也没剖腹产的习惯,基本都是在家里生孩子,也方便在家坐月子。

    若是住在医院,每天都要不少的住院费,床位费,一般人家也支付不起,也舍不得支付。

    余秋堂便刚好送他们一起回家。

    余秋堂这么热情,当然不止是帮忙,更多是想打进这种村子里,深入到现场看看情况。

    之前无论是老秦还是张林,都是说他们的感受,余秋堂自己并没触感,对他下一步计划也不能形成实质的指导意义。

    面前刚好有个由头,正好利用。

    在张林办理手续的时候,他先是回到车上和老秦以及余秋江通气,两人觉得没问题,不入虎穴不得虎子。

    半小时后,车再次启动,朝着张林的村前进。

    车子走了一会,余秋堂看到两旁地里光秃秃的模样,不禁问张林,“张哥,你们这里也是种小麦是吧?”

    “对,主要是小麦,也有荞麦和玉米,高粱,但主粮吃小麦。”

    “那按照气候,应该是只能种冬小麦吧,为什么现在小麦没种进去呢?”

    张林苦笑道:“种什么小麦,你是不知道,这下面地都被挖空了,水位下降的厉害,地里的墒根本保不住,什么都种不出来。

    我们原来吃水,家家户户都是水井,十几米就能搞到水,现在呢,打井四十米都不见水的影子。

    只能吃村里的机井打来的水,可那些水也不是很干净,大家伙吃多了,都觉得不舒服,但也没办法,不吃也不行。”

    “那怎么行,你们村没有自己的庄稼,吃什么呢?”

    “哪止我们村啊,你要是得空,可以周围转转,好多地方都这个样子。

    那些有钱人在下面挖煤,我们这些平头老百姓只能跟着受罪,村上是补了一些。

    但这些钱根本养活不了一家老少,不得已只好家家户户的精壮劳力都去井下干活,不累出一身病,肯定是没得休息。”

    张林说到这里,看着窗外的土地,眼里流露出无限的惋惜。

    对于他们这种时代农民来说,好端端的土地被糟蹋,不能用来种粮食,就是最大的悲哀。

    余秋堂却在想着如何顺势套话,他想到一个破题点。

    “张哥你刚才说村里精壮劳力都去矿里干活,你怎么没去啊?”

    张琳道:“这不家里现在脱不开身嘛,我老娘身体不好,媳妇现在大肚子,家里没人照顾,只好暂时出来。

    等过段时间,我媳妇生了,出了月子,我还要继续回去呢,不回去赚钱,家里拿什么吃饭,这么多张嘴,也不能干张着吧?”

    “那是那是,”余秋堂点头,“刚才你说你小舅子在矿里,是不是跟着他干?”

    “肯定不啊。”

    张林想都没想,下意识摇头。

    “为啥,他不是主管嘛,还能照顾着你,这样就省心很多。”

    “他是做小路煤啊。”

    “?”

    张林看余秋堂不解,解释道:“我不是说了嘛,小路煤的矿条件很差,还经常塌方,渗水,搞不好人在里面就出不来了。

    所以啊,我们本地人肯定不会进里面去,那里面做的都是外地人,他们不知道轻重利害,一波波进去。

    我要是入矿,肯定会去国营的大煤矿,里面安全系数高,活也轻松,说句不好听的,哪怕出了事,家里得到的赔偿也多。

    你说要是在小煤窑,你真死在里面,神不知鬼不觉,谁知道去哪啦?”

    “原来还有这种事,那这么说,外地人来这里想赚点钱还真不容易。”

    “是不容易,”张林说到这里,压低声音说:“我告诉你们,外地人来这里,不说赚不赚到钱,只要能出去,就该谢天谢地了!”

    “张林,胡说什么呢!”

    余秋堂还要继续问,车后面的媳妇突然出口制止了他。

    这还是这个女人第一句完整话。

    先前听到的都是痛苦呻吟。

    余秋堂一直想着套话,也就将女人当成了工具人,没有仔细看她。

    现在她突然出声,这才下意识转头看了眼女人,发现她神情有些不满,“这些事情,能乱说嘛,关我们啥事,你不知道自己的身份。”

    看余秋堂和余秋江看她,又放缓语气,“你们都别听他吹牛,他这个人就这样,啥事都不知道,扛个嘴就到处乱说。

    我们其实就是普通的老百姓,人家煤窑的事,我们也不知道,他在煤矿里挖煤,也就是装车工。

    至于那些小煤窑到底咋样,也都是听人说,自己又不知道,听听就行了,你们可别往心里去。”

    张林被妻子这样提醒,可能也发现他今天话说都有点多,讪讪笑笑,也不愿意继续展开说了。

    余秋堂见状,也不好继续多问。

    问的太多反而显得太刻意,让他们生出警觉心。

    “没事嫂子,就闲聊会,对了,你们知道刘口煤矿在哪里嘛?”

    “刘口煤矿?”张林和妻子都是一脸懵,看和余秋堂。

    “怎么,你们也不知道吗?”

    张林却笑道:“不是不知道,是太知道了!”

    “?”

    “那是因为我们整个镇子,除了最大的国营煤矿叫刘口煤矿外,其他所有的小煤矿,尤其是那种私人的小煤窑,都对外叫刘口煤矿。

    反正外面人不知道是吧。

    他们只想着来拉刘口煤矿的煤,也不知道具体哪个才是真正刘口煤矿,那其他煤可就不都能按照那个出来一起卖嘛。”

    “原来是这样!”

    余秋堂面上不说,但心里却十分郁闷。

    若真是张林说的这样,大大小小这么多煤矿,都叫刘口煤矿,那刘淑芬的丈夫,以及哥哥所在是,又是哪个犄角旮旯的小煤窑呢?(本章完)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