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重回1984赶山狩猎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23章 烧年纸(2/2)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年后还要走亲戚,可没多少时间,抽空赶紧做完,明年就五年级了,马上升初中,你这个样子可能会考不上。”

    这时的初中还要考试,不是谁想上就上,若是考不上,可能要留级很多年。

    为什么这个年代很多人都是小学毕业,不仅仅是因为家里太穷,出不起中学的学费,也有很多是压根就考不上初中。

    “考不上就不上了,我给爸说了,等我再过几年,就跟着他学木匠,别的不说,就有爸这种本事,肯定饿不死我。”

    余秋实倒是想的开。

    余秋堂一愣,想到余秋实过了年,也是十三岁了,即使他再被保护的好,毕竟是生活在这个年代,还是更早有了成熟的想法。

    “那也行,不过学还是要上,多学点知识和文化,对将来总有好处。”

    余秋实不以为然。

    “也不定吧,你看二姐和二姐夫,他们是我们家最有文化的人吧,还不是过的那样,也没见日子过到好哪去吧?”

    “胡说。”

    余秋堂轻轻抽了余秋实脑门下,“二姐和二姐夫做的事,是很好的事。”

    “赚不到钱,算什么好事,没钱什么都买不来,我觉得还不如你呢。”

    余秋实不知从哪里突然得来的价值观。

    “哥,你也别说我想的不对,你看看你,若是你没钱,你的新院子哪里来,你还怎么让大姐,三姐都住在你那,你不是年后娶媳妇嘛,拿什么娶……”

    余秋堂盯着余秋实。

    这小子,竟然能说出这种话,还是真是没想过。

    “我都想好了,我将来要赚大钱,我也要建你那样新院子,我才不愿意住这个地坑院呢。

    冬天下雪,滑的跑不上去,夏季一下大雨,水就从四面八方灌下来,我都担心把我淹死了。”

    余秋堂又是一愣。

    随之啼笑皆非。

    他还真没和弟弟说过这么多话,没想到弟弟竟然是这样的思路。

    这么算起来,前辈子他好像也是想一味的搞钱,只是没走到正道上,最后才走上不归路。

    那对弟弟引导,不应该注重他有没有出息这条路径,而是应该多注重他走的方向是否端正。

    想到这里,他郑重地说:“你的想法蛮好,但有个大原则你要记住……”

    “我知道,你肯定说要行得端,走得正,不能胡整,做被人戳脊梁骨的事对吧?”

    “啊……你知道啊?”

    “当然知道,我娘每天都给我说这个,耳朵都被磨出血了。”

    “你娘会给你说这个?”

    “不说这个说啥,你以为她为啥打我……”

    余秋堂并不相信,陈美娣会这样说,他一直觉得余秋实走上歪路,“归功”于陈美娣教子无方,肯定是给孩子传达了错误的人生态度。

    “不过其实也就是最近说的多了点,以前倒是少,”余秋实补充声,似乎想到什么,咧嘴笑了笑。

    “笑啥?”

    “没啥。”

    “赶紧说,要不以后不允许去我们院子。”

    “哎呀哥,我可是你亲弟,这个事儿上唯一的亲弟弟。我可发现了,你对原哥,江哥,可都比我好多了。”

    “哪有?”

    余秋堂下意识反驳,但随之想想,其实弟弟说的也没错,他确实是不大愿意理睬弟弟,而和余秋江,余秋原几个堂兄弟关系都不错。

    “反正就是,”好在余秋实没有过多计较,“我告诉你啊,我娘现在还说,让我多跟你学着点呢。”

    “你娘会这么说?”

    余秋堂还是不相信。

    “可不是嘛,我还会骗你不成,”余秋实将最后一木铣雪推进渗坑,脱掉手套,一边用嘴朝手上哈气,一边说:

    “你就说怪吧,明明以前她说不让我学你,看你现在有钱了,就反过来了,你还说有钱没用?”

    余秋堂被说的哑口无言。

    稍顷,终是微微一笑。

    “你娘说的也有道理。”

    …

    余得金带着余秋堂,余秋实出门,约定好在余秋水门前的大路口汇合,让余秋堂回家喊余秋江几人,并带准备好的东西。

    在等的时间里,余得木也和余秋山冒着大雪回来了。

    据说路都很难走,滑的不行。

    其实他们家在市里,按理说可以不回来的,只需要年后回来烧纸。

    但今年是余得火才去世,所以还是赶了回来。

    只是即使这样,当所有人站在一起,经历初见时的寒暄,大家站在雪地里,忽然就变得沉默。

    人少了很多。

    本来人丁就不兴旺的家族,如今变得更是凋敝。

    这种气氛下,谁也不敢说什么轻松话,都在沉默跟着余得金冒着大雪走向乱坟岗。

    路上渐渐碰到很多人,都是去上坟。

    村里鞭炮声震天响,但路上的人们却是沉默前行,远远看,就像是走在大雪山道上的朝圣者。

    等来到乱坟地,这边已经是烟雾缭绕,几百上千个坟头前,起码有一半都已跪着人在烧纸。

    哭声此起彼伏。

    和风声,大雪,汇聚在一起,让所有人的心都变得格外敏感。

    风俗里,并没有规定这种上坟需要哭。

    只需要跪在坟前,喊几声“某某人,拿钱来”,便可以了事。

    但这样的节日,这样的天气,周围的那种沉闷,压抑的气氛,悲伤的情绪全部汇聚在一起,总会让人回忆起许多往事。

    回忆越幸福,越开心,现实就越难过。

    终于是忍不住,开始有人哭起来。

    并不是只有女人才会哭。

    很多男人,都四五十,甚至六七十了,早已是白发苍苍,两鬓发黄,但跪在父母,尤其是母亲坟前,依然会突然难过的要命,也会压抑不住低声哭泣。

    当他们的生命逐渐走到末站,对这个世间所有人都不再亏钱,已尽到责任,心里安慰之余,也会有种说不出的疲惫和难过,而这种难过不适合给妻子,孩子,兄弟们说。

    只有跪在母亲的坟前,才会突然哭的像个孩子。

    幸亏,余得金三兄弟的母亲还活着,他们带着孩子们跪在父亲坟前,倒是没有太多反应,而是机械烧纸,供奉,磕头,然后插香。

    起来时,余得金下意识转头看了眼余秋堂和余秋实,然后说:“你们几个要记住你爷的坟,等过些年,我们三个都没了,就靠你们来了。”

    “好。”

    余秋堂点点头。

    他从父亲眼里看到的不是悲伤,却是几分落寞。

    不知为何,这种情绪很细微,但他一眼就看懂了。(本章完)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