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华娱:导演只想省钱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679章 否认是没有用的(1/2)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绝大多数观众就算买了也没啊看,还容易留头留尾丢中间。

    极少数肝帝则是能一晚上把剧情全过一遍,然后在网上开始剧透剧情。

    如此一来,得不偿失。

    不如每天放出去一部分剧集,既能让观众们有个讨论的时间,也能给后续的剧集留下足够的期待。

    听到唐烟的预测,周墨摇摇头。

    “没有那么简单,昨天晚上1.7亿的播放量,单单前两集,就占了1.1亿多,第三、四集的购买量满打满算还不到六千万,下降了一半多。”

    “啊?掉得这么厉害。”

    “是的,不过也能理解,昨天并不是周末,绝大多数观众看两集,时间上也就差不多了,剩下的留在第二天看。

    至于后续的剧集,肯定会流逝掉一部分观众,也会多出一部分新的观众,所以还需要进行宣传,算不上高枕无忧。”

    刘施施和唐烟当即就表示小意思。

    《朕要做皇帝》一共四十多集,二十天左右就能全部放出来。

    由于是线上播放的模式,宣传上的工作量比电影宣传轻松很多。

    接下来几天。

    《朕要做皇帝》随着剧情的展开,网络上的讨论也越来越多。

    一众讨论话题之中,排在首位的是“皇晓明的演技”。

    福王身上两种差异相当明显的特质,被他表现得淋漓尽致。

    网友给皇晓明起了个外号:

    乳浊液。

    别名油水混合物。

    指他油腻和洁净混合,不分彼此。

    皇晓明为此很受伤。

    他明明是按照周墨很早之前得指示在表演。

    周墨倒觉得挺好。

    福王的两张面孔并非是传统意义上的“两个人”,亦或是“两种人格”,以及“一个真正性格,一个假装的性格”的设定。

    他就是这样一个人。

    花天酒地,高高在上。

    意志坚定,礼贤下士。

    特别是当他面对卢象升,孙承宗这些人的时候。

    但凡是涉及到明末的文娱作品,基本上都离不开卢象升,孙承宗,孙传庭这些人。

    无论是打天下,还是治理天下,都不是皇帝一个人就能完成的任务。

    皇帝需要能臣来帮他治理天下,打击敌人。

    而卢象升,孙承宗,孙传庭等人就是这样的能臣。

    崇祯四年,孙承宗由于战事不利,最终被免官闲住,回到老家高阳。

    半月之后。

    在高阳晒太阳的孙承宗见到了一个他意料之外的人。

    福王朱常洵。

    “藩王无故不得擅自离开藩地,王爷为何在此?”

    对于福王的出现,孙承宗非常震惊。

    明朝自朱元璋起,所有的藩王都有自己的封地,他们有自己的王府,官员,甚至是军队。

    朱元璋这样做,本意是让朱家子孙有朝一日在国朝危难的时刻,可以拱卫皇帝,保卫国家。

    然而,朱元璋后,明成祖(明太宗)朱棣掀翻了了他侄子的皇位,自己当了皇帝。

    朱棣以藩王之位造反成功,当了皇帝,自然而然要预防其他藩王再造反成功。

    他直接更改了朱元璋曾经立下的规定,对各地藩王开启了养猪政策,给他们钱财的同时,严格限制他们的活动。

    因此,福王的出现,完全出乎孙承宗的预料。

    然而,面对孙承宗的疑问,福王直接大手一挥。

    “孙太傅何必装疯卖傻,本王为什么到此,你就算不知道,难不成还猜不出来。”

    在孙承宗复杂的眼神当中,福王极其直白地说道:“孙太傅,如今这大明朝病了,病入膏肓,靠崇祯小儿,他治不好这大明。

    能救大明朝的人只有一个人,那就是我,朱常洵!”

    福王压根就没有掩饰自己的来意。

    原因很简单。

    当他出现在孙承宗面前的时候,很多事情就已经不言而喻了。

    遮遮掩掩,完全没那个必要,反而很小家子气。

    (福王:我朱常洵,就是这么一个大气的男人!)

    福王这次和孙承宗的见面,讨论的东西不少,但正儿八经的主题就两个。

    问题一,崇祯小儿靠不住。

    问题二,我朱常洵靠得住。

    首先是问题一。

    孙承宗:陛下天资聪颖,上位以来,励精图治,宵衣旰食,更是除掉了阉党。

    福王:得了吧,崇祯什么样子你都在他手底下干了两年了,心里没点儿数?他要真是明君,能把你整下去?

    能先给袁崇焕那么大的权力,然后又给他弄死?

    能一天天的换首辅,换阁臣?

    孙承宗无话可说。

    跟福王这场对话,狡辩是没有意义的。

    事实在前,任何辩解都非常苍白。

第679章 否认是没有用的(1/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