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从绝对音感开始的指挥之神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10章(1/2)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陈秋时代的和声交响》

    看到这个标题以及封面的时候,几乎所有华国的人都懵了。

    他们完全没有办法理解为什么今年和声交响乐团能够登上音乐家杂志的首页。

    这个还不是普通的首页。

    这个是开年大刊。

    相当于给今年一整年的音乐家杂志定调的一集。

    音乐家杂志每一年其实都有一个相对应的主题。

    比如说2018年的开年大刊,标题是音乐变革。

    当然他们当时写的时候其实并没有想特别多有的没的。

    其实他们给出音乐变革最主要的原因还是一些顶级交响乐团开始换帅。

    新的指挥接任那些顶级大团,他将会给这个乐团带来什么样的变化。

    去年音乐家杂志便是以这个作为2018年的标题痕迹,希望能写出更多关于音乐变革的内容。

    事实也正如同他们所想的那样。

    2018年确实出现了一些变革,很多顶级的音乐家各自都有了新的发展。

    比如说最为变革的一点,就是钢琴家那边的傅调,他直接拿到了去年音乐家杂志在钢琴方面的前十,而郎良月则是来到了第一。

    这个也是一个变革。

    因此在开年大刊之后,音乐家杂志同样采访了一下郎良月,希望他能聊一聊关于他第一次成为全球第一钢琴家的感想。

    郎良月相比较而言就显得沉稳了许多。

    面对音乐家杂志的采访,他只是表示这个荣耀并不属于他,他一直到现在都还只是一名普通的音乐学生,正在学习音乐的很多内容,能拿到第一只是运气好,音乐方面还有很多很多的前辈等待他去学习。

    这种滴水不漏的发言很明显没啥意义。

    不仅仅是郎良月,就连着重被采访的彼得连科也同样如此。

    他刚刚拿下柏林爱乐的指挥首席,很多人都在等待他犯错误,因此他显得格外老实,什么都不肯说说。

    这也导致了2018年的音乐家杂志报道整体都显得极为低调。

    虽然名字上给大家写着什么音乐变革,但是每一位参加变革的人,都表示自己只是运气好,他们没有对音乐做出什么。

    这个还怎么采访?

    采访不了一点。

    因此2018年的音乐家杂志便在这样的氛围下草草结束。

    等到了2019年,也就是彼得连科彻底掌控柏林爱乐,并且带着柏林爱乐演出过好几场很厉害的演出的时候。

    音乐家杂志这边决定,还是不要给今年他们这些人特别大的希望。

    一切还是以低调行事。

    就比如说彼得连科。

    国际版上的标题为《彼得连科时代的柏林爱乐》,看上去似乎在夸赞彼得连科,可是实际上全程都唱衰。

    他们很难相信彼得连科能做出特别大的成绩来。

    他们不相信彼得连科时代的柏林爱乐超越西蒙拉特时代的柏林爱乐。

    不仅仅是他们,就连其他乐评人,或者音乐爱好者也同样如此。

    我们柏林爱乐之前都是什么指挥?

    是指挥帝皇卡拉扬,是富特文格勒,是西蒙爵士,是阿巴多。

    哪一个拿出来不是鼎鼎有名。

    你彼得连科是什么玩意?

    你拿什么跟那些人对比?

    这也让众人对于彼得连科的期待,逐渐放到他能保持柏林爱乐不要太过于垃圾,成为一支一流乐团即可。

    在国际版中,他们对于未来的古典音乐一片看衰。

    不管是乐手的实力,还是音乐的市场,几乎没有任何看好。

    他们甚至认为今年可能是古典音乐的小年。

    如此影响下,明明是新年的第一刊,却给人一种难以言喻的悲观。

    就好像古典音乐要完蛋了一样。

    因此,对于那些一开始看了国际版的人而言,他们在看到国内这个标题的时候,他们第一感觉其实是……

    卧槽?和声交响乐团犯了什么错?被国内的音乐家杂志吊起来打?

    这也太离谱了吧?

    当众批评啊属于是。

    基本上和柏林爱乐一个等级了。

    然而。

    当他们真的看到了国内发布的文章后,他们满脑子所想的只有一件事。

    那就是……

    国内音乐家杂志傻了?

    他们是不是完全没有读懂隔壁总部写出来的文章?

    总部那个地方在批评,在表达悲观,你在这个地方表扬,表达乐观?

    你是不是在唱反调啊?

    但是,看到写文章的这个人名字后,众人不由的闭上了嘴。

    吉喆。

    江湖人称三吉。

    音乐家杂志那边首屈一指的乐评人。

    这样的人直接出来给和声交响乐团站台?

    众人望着这个名字,一时间有点惊讶。

    特别是将里面的内容跟吉喆本人的风格对应上后,他们更为惊讶。

    不是,你确定这个人是吉喆,而不是其他什么人?

    这个夸的也太离谱了。

    他在开头直接对着所有人写道。

    “如果说给我100块,让我选择一支交响乐团去听,在100块的范围内,我所能选择的,只有和声交响。”

    “如果给我500块,让我选择一支交响乐团去听,我想我可能选择的,还是和声交响。”

    “如果给我1000块,给我2000块,乃至于专门给我出路费,让我随机选择一支交响乐团去听,我或许,还是会选择和声交响。”

    “甚至于,如果让我选择一支交响乐团听一辈子,永远都不能更换,一辈子只能听他们的音乐的话,我想,我的选择应该也不会变化,我会选择,和声交响。”

    “这是一支神奇的乐团,这也是一支极为有趣的乐团,在这个乐团之中,你甚至能看到乐团的成长,乐团的改变,以及乐团永恒不变的特性。”

    “在这里的每一次聆听,都能给你带来一种完全不一样的感觉。”

    “如果说去听柏林爱乐,去听维也纳爱乐,去听伦敦交响是去享受音乐带给你的美好的话,那么去听和声交响,你不仅能享受到音乐所带来的美好,你还能听到很多音乐之外的东西。”

    “乐团的热血,乐团的奋斗,乐团的疯狂,乐团的成长。”

    “以及,你见证这份成长所带来的美好。”

    众人就这么愣愣地看着吉喆在开头这个地方就给和声交响乐团长篇大论的夸赞,然后稍微翻了翻。

    众人麻了。

    不是。

    这个开年大刊虽然厚,后面绝大多数都是今年的排名啥的。

    但是你这个夸的简直也太离谱了吧?

    他们大概算了一下。

    这个杂志开年的乐评基本上在80页左右,然后……

    和声交响乐团就占据了开头的15页!

    不是哥们!15页啊!

    你在这个地方写论文呢?

    一页纸上的字密密麻麻的,粗略算了一下,一页最起码能有将近600字。

    这也就是说。

    吉喆他给和声交响乐团写了将近一万字的稿件。

    而华国内的音乐家杂志的编辑还审核通过了,让这个稿件登上头版头条了。

    不是,你们都疯了吧?

    和声交响乐团真的这么牛逼吗?

    还是说他们给你们音乐家杂志钱了。

    直接把你们都给收买了?
第410章(1/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