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儿要去娘家,刘氏今儿不打算刺绣了。
    忙里忙外,帮着婆母处理猪下水。
    这些猪下水,提供三锅给芙蓉酒楼,一锅给当家的在码头卖,剩下的猪下水跟猪杂,还能凑一锅。
    “娘,买的排骨跟五花肉,晚上也卤起来,明儿送到外祖家,给外祖尝尝鲜。”
    福宝记账中,记完账后,过来同娘亲嘀咕了一嘴。
    “这也能卤?”
    刘氏闻言诧异极了,她还以为,只有猪下水可以卤呢。
    “能啊,就是贵了些,要是买来卤,卖价可得翻个三倍以上。”
    不然多折本啊。
    最后一句话,福宝没说出来。
    不过娘倒是给她提醒了,若是她家卤出来了,芙蓉酒楼收的话,那也可以进些货卤啊。
    不过,再等等,先合作一段时日再说。
    另外,自家的灶台,不够用,总不能一直用煮饭的锅卤肉了,不说久了锅受不住,就是天天吃卤味,也会腻歪的。
    “娘,等爹回来了,得同爹商量商量,咱家得再砌座灶台,加两口锅才行。”
    “哎,只是你爹没时间,不如明儿回你外祖家,我问问你大舅二舅。”
    刘氏想到娘家人,嘴角笑意加深。
    兄长们什么都会,若是有时间,她同嫂嫂们商量一二,借用兄长们一两日。
    “翠娘啊,你娘家家什么情况?你给孩子们说说看~”
    老徐氏放好布料后,就过来帮着儿媳妇一起捣鼓猪下水。
    想来明儿瑜哥儿也去贺寿,不如让儿媳妇提前介绍下娘家人,省了到时候闹笑话。
    “哎,知道了娘~”
    刘氏点头,在婆母招来瑜哥儿后,她想了想,开始介绍其自个娘家情况~
    她娘家在大溪村,距离大河村啊,远也不算远,近,也不算近。
    大概需要一个时辰的路程,山路十八弯,转一转,才能到她娘家村子。
    她娘家那边,靠的是打鱼为生。
    村子前头一里外,有条约莫一丈宽的溪流。
    溪水一望无垠,波光粼粼。
    小小的码头附近,停靠着村里人家的船只,有条件的人家自然船只大些。
    她家在村里条件中等,加上有两个兄长,腰杆子挺直的很,船只不仅有她娘的嫁妆那艘老船,还有大嫂二嫂的陪嫁船只。
    故而娘家日子,过的还不错。
    她爹娘尚在,恩爱如初。
    大哥名唤刘成,今年三十了,大嫂王氏,今年二十八。
    两人有三个孩儿,老大刘磊,今年十三岁了。
    老二刘小雪,今年十岁了。
    老三刘小楼,今年六岁了。
    二哥刘能,今年二十六岁,二嫂李氏,今年二十四岁了。
    两人有两个孩子,老大刘飞,今年十岁了。
    老小刘月,今年五岁。
    她爹将大哥家的磊子,还有二哥家的小飞,都送去学堂读书认字了。
    用她爹的话来说,刘家就算没法子出个当官的子孙,也要在儿孙这代,出几个识字的!
    为此,一家人原本富裕的日子,变的有些紧巴巴的~
    好在上下一心,大嫂二婶也都通情达理,日子虽然不好过,但也算过得去。
    宋瑜听完后,默默记下了姓名与年纪。
    若是见面了,他是不是该随小不点未婚妻一样喊表兄,表姐,表妹?
    福宝记不得这么多名字,就记大概。
    大舅大舅妈,二舅二舅妈。
    抱大腿先,其他的表兄表姐表妹表弟再说。
    话说,她娘的娘家人丁兴旺啊。
    不像她家,只有她爹跟极品小姑。
    哎,也是爷爷没的早,要不然啊,没准还能给她生几个叔伯~
    嘻嘻~
第41章 闹事(1/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