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二公子那边还要派人盯着么?奴婢担心被二公子发现就麻烦了”楚妈妈问道
“派人继续盯着,让他们大胆一点,发现了就说是老爷派去的”小秦氏淡淡道
……
五月中旬,文炎敬就回到了汴京,在汴京租了个房子,每天到盛家读书
不过这对李安他们并没有什么影响,无非是多了一个人罢了
文炎敬情商也颇高,虽然齐衡和顾廷烨身份都不简单,但是他在两人面前不卑不亢
加上其学识不错,顾廷烨和齐衡也没有寻常世家子弟那么高傲,相处倒也融洽
上次众相公共同上奏,请官家过继宗室,册立储君,惹恼官家,被官家贬了许多官员后,朝中官员并没有就此放弃
其实古代文人非常和皇帝反着干,越是皇帝不同意,他们越会坚持
怎么可能因为官家贬了一些人,就失了文人的‘气节’
对此官家也没办法,总不能真把上奏的官员全都贬了吧
官家无奈之下,干脆装起了病
然而就在这时,不少官员上书弹劾王安石
理由是王安石在禹州担任通判期间,巧立名目,以为百姓谋福祉为由,实行变法
实际上却是为了中饱私囊,当地乡绅不配合的,全部被其针对
禹州乡绅无奈之下便找到了禹州知州,恳请其上书朝廷,请朝廷为他们做主
朝中许多官员上奏,请官家罢免王安石,押其回京问罪
官家并没有答应,而是说要派人调查
对于官家来说,同意把王安石外放,一来是把王安石这个烦人精弄走,省的他天天上书请求改革,烦自己
二来也是想着让王安石去地方上折腾,这样百官也不会天天盯着立储之事
如今王安石被弹劾,请求立储的呼声确实小了很多,让官家松了一口气
这种情况下,不管上奏弹劾王安石的那些事是否属实,官家都不可能处置王安石
不然把王安石处置了,那些官员还不得继续逼他立储
官家的态度,也让许多官员心里咯噔一声,难道王安石在禹州做的那些事,是官家暗中授意的?
当初改革派被贬,势力大减,守旧派的人也顾不上立储不立储了,纷纷上奏请求处置王安石
在他们的奏折中,王安石好似成了祸国殃民,十恶不赦之人
这些人中大多数都是守旧派,也有少部分的改革派
守旧派为的是自己的利益,不用多提
而那些改革派则是认为此时不是改革的好时机
一来如今储君为定,官家又因为丧子的原因,五十多岁却苍老的如六七十岁一样,身体还一直不好
这种情况下,即便官家答应,谁知道官家能活多久?
万一新政刚实施,官家驾崩了,改革能不能进行下去,还得看新君的态度
其次就是准备不足,因为上次新政失败,改革派遭受了极大的打击
在朝中势力和影响力都非常小,即便实行改革,失败的几率还是非常大
一时间,整个汴京都在议论此事,关于立储之事,反倒是没人关注了
这样一来,官家更不会答应处置王安石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