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曝光历代皇帝六维图,老祖宗慌了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808章 戊戌六君子(1/2)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本来在美华人被美帝区别对待已经很惨了,而清国没有为在美华人争取生存空间,争取该有的权利,致使这种排华力度加大了。}

    {对某件事的认知高度决定了你在这件事的高度,清廷对世界的反应就像一只巨大无比的蛆虫,不痛打他的头部,不足以惊醒他。}

    {用宋元之时北地汉人的心态来看,就能明白从晚清时扎根的在外华裔大约是什么心态了。}

    {你这……确实不好说,头三代可能有爱国情怀,往后吗……可能就是生意了……}

    ……

    大汉·灵帝时期

    “……凉州?”

    刘宏第一反应就是中原对凉州人的歧视……

    “似乎能真的做到胡汉一视同仁的,就贞观至开元之时吧?”

    面对皇帝的询问,群臣讷讷不出口。

    曹操小声道:

    “前汉也一视同仁吧?秺侯也是匈奴人啊。”

    刘备瞥了他一眼,同样小声道:

    “匈奴贵族与匈奴百姓是同样待遇吗。”

    曹操斜睨回去。

    “大汉与匈奴是世仇,贵族上可以接受,百姓下难以接受吧。”

    刘备觑着这老小子。

    “你别在这转移矛盾,匈奴有一部分百姓归顺,那就大汉百姓。”

    曹操冷哼一声。

    “好啊,那你去跟那些死在匈奴手上的百姓们谈啊。”

    刘备气急,笏板握在手里。

    “曹孟德!你知道我不是那个意思!”

    声音之大,群臣侧目。

    刘宏伸长脖子,好奇道:

    “什么事啊?说归说!别下死手啊!”

    群臣又看向皇帝。

    什么叫别下死手?!

    就不应该动手!

    卢植看向刘备,瞅了一眼如持剑一般握着笏板的手,喝声道:

    “玄德!这是朝堂!”

    刘备眼睛一亮,双手持好笏板向刘宏请罪道:

    “臣失礼,请陛下责罚。”

    刘宏摆了摆手,不在意。

    众人齐刷刷看向一脸尴尬的曹操。

    卢植那话太明白了。

    这是朝堂所以不行,那不是朝堂……

    众人又想到一件事。

    单挑的话曹操能不能打过刘备啊?

    ……

    大唐·高宗时期

    李世民抽空看了一眼天幕。

    对着有些犯难的李治笑道:

    “你与其想着怎么解决胡人问题,不如想想怎么解决胡人贵族问题。”

    “胡人百姓与汉人百姓没有区别。”

    “只要你让他们知道,你能让他们吃饱穿暖,你就是他们心里的天可汗。”

    “没有百姓的支持,胡人贵族也是浮水之萍。”

    李世民看出李治有点受安史之乱的影响。

    不过这也正常。

    他现在想起安史之乱都恨的牙痒痒。

    但不能因此而扩大打击范围,那是取乱之道。

    李治点点头。

    “儿子明白了。”

    长孙无忌都快哭了。

    太好了!

    终于有人能劝住这孩子了!

    ……

    【用人识人:戊戌六君子。】

    【光绪一朝能人异士数不胜数,但不是慈禧手下就是奕訢。】

    【真正从光绪手上提拔的只有戊戌变法等改良派士人。】

    【1898年9月28日,慈禧政变后的第七天,清廷下达了杀害“六君子”的上谕。】

    【谭嗣同、康广仁、林旭、杨深秀、杨锐、刘光第等人被清廷逮捕。】

    【其中,谭、林、杨、刘四人是光绪皇帝新任命的军机章京,杨深秀是山东道监察御史,康广仁是康有为的胞弟。】

    【康有为与梁启超则出逃海外。“戊戌变法”夭折,成了“百日维新”。】

    ……

    大秦。

    嬴政看着康有为出逃,突然道:

    “刘邦,你说当初若是商君出逃成功。”

    “大秦秦法是否还能继续下去呢?”

    刘邦深吸一口气。

    好问题,真会问啊……

    “臣以为,不会。”

    嬴政点了点头,轻声道:

    “是啊,不会。”

    秦法诞生的那一天就决定了只有皇帝一人可以脱离秦法。

    其余者,皆不能触碰秦法之尊严。

    哪怕商鞅也不行。

    “跑的还真快啊……”

    ……

    【因为慈禧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对谭嗣同、杨锐等“六君子”不审而判直接杀害,所以在这种不审而判,给后世留下一种错误的印象,认为“戊戌六君子”有着共同的政治主张,是一群志同道合的维新志士。】

    【而事实却是,对戊戌年的改革,六君子意见和立场存在着很大的分歧。】

    【戊戌六君子中,杨锐与刘光第二人并非康有为的同道。林旭与康有为的关系则存在摇摆。杨深秀是否知晓康有为等人的惊天策划,也尚缺乏证据。康广仁对康有为的做事方式颇有异议。】

    【唯有谭嗣同,高度认同康有为的政治立场。他在戊戌年的所作所为,全然是在践行“求为陈涉、杨玄感,以供圣人之驱除,死无憾焉”的夙志。】

    【致力于“保教保种”且暗存“保中国不保大清”之念的康有为,正是谭嗣同心目中的“圣人”】

    ……

    天幕上。

    “时辰到!犯官叩谢天恩!”

    刽子手右手紧攥笨重屠刀的刀柄,刀身顺着小臂,横在胸前。

    其身前,跪在刑台上的六人有的哭泣,有的叹息。

    中间一人则悠悠长叹着绝命诗:

    “望门投止怜张俭,直谏陈书愧杜根。”

    “手掷欧刀仰天笑,留将公罪后人论。”

    司事官员听着,皱着眉出言高声宣示:

    “犯官叩首!谢皇上大恩!”

    六人一齐叩首。

    颂诗者,忍不住高声悲愤道:

    “皇上,功亏一篑啊!皇上!”

    松散的辫子,从脖颈一侧滑下,垂挂到地。

    昏暗中躺着六具无头的尸体。人潮散失。

    留下一片凄厉的哭声。

    ……

    {谭嗣同有一个让人敬佩不已的地方,在于他本身是大清官二代,他爹是封疆大吏。在牢里,有人保举他只要认错不该变法,承认大清祖宗法度就可以活命。}

    {他毅然决然地选择留下求死,和李大钊一样,希望用自己的死震撼一批启蒙者启发一批变法的跟随者认清大清朝廷的真实面目。}

    {他有充足的时间出逃,留下就是为中国初次革命失败殉葬的。“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不昌者也。有之,请从嗣同始。”}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去哪里了?}

    {原本就没有,是梁启超偷梁换柱的结果。}

    {“我自横刀向天笑”如此豪气冲天、充满大无畏革命气概的诗句,竟是出自苗沛霖。}

    {原诗为《秋宵独坐》:

    手披残卷对青灯,独坐搴帷数列星。六幅屏开秋黯黯,一堂虫鸣夜冥冥。

    杜鹃啼血霜华白,魑魅窥人灯火青,我自横刀向天笑,此生休再误穷经。}

第808章 戊戌六君子(1/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