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曝光历代皇帝六维图,老祖宗慌了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805章 百日维新开始(2/2)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他要加大力度!】

    ……

    大清·雍正时期

    雍正冷眼看着。

    “加大力度?”

    慈禧在那杵着呢,你加大力度找死吗?

    满朝有你几个人?

    地方督抚有几个听你的?

    除了一颗心是好的,屁用没有。

    你不是改革力度太小,你是改革阻力太大!

    况且……

    “改革亦或夺权。”

    “还犹未可知呢。”

    ……

    【按光绪帝对甲午惨败的反思,甲午后改革应该包括四项核心内容:一、军事改革,采用西法练兵,包括陆军与海军。】

    【二、财政改革,采用西法整顿财政并发展工商业(鼓励开矿)。】

    【三、教育改革,采用西法变更学制,抛弃科举设立学堂。】

    【四、兴办铁路创设邮政,效仿欧美列强大搞基础设施建设。】

    【除了第四项得到部分落实外,前三项改革皆未能够按照光绪帝的意志推行。】

    ……

    大唐·德宗时期

    “你肯定成功不了啊……”

    李适看得明白。

    清朝在甲午战争中失败的原因比较复杂,但将衰、兵弱、器窳则是不争的事实。

    他又不是不懂兵事。

    选将之道不同用将之道,那是贵新不贵陈,用贱不用贵。

    欲在战争中战而胜之,就必须不拘资格选拔将才,用这些新的将领替换那些已经明显落伍的旧将领,然后再由这些新将领各自训练新兵若干。

    但是!

    就跟大唐满地藩镇一样。

    “朝廷要收束地方权力,使地方督抚实际权力大为缩小。”

    “而中央对地方也缺乏实际控制力。”

    “不然也不会弄出什么东南互保。”

    所谓中央集权只是有名无实。

    其总体表征是朝廷与地方权威一并流失。

    朝廷无法控制地方,地方无力效忠中央。“

    “这种情况下,练出的兵指不定是谁的呢。”

    ……

    大宋·神宗时期

    赵顼看出来了。

    “这大清上下个个身怀绝技!”

    改革是你这么改的?

    每一个牵扯的利益关系都是无比庞大。

    “雍正只是改一个吏治就困难重重。”

    “你这何止是改吏治。”

    军、财、教、路。

    这一整个是打算重新开国啊。

    ……

    【当时清朝已日益熟谙西方世界,明治维新、华盛顿、拿破仑与彼得大帝为他们提供了可能的模式以借鉴。】

    【倡导改革的中文期刊与说教类历史著作蔚为盛行,一边大力推崇昔日的西方思想家,一边以波兰、土耳其、印度等国领土遭割据、经济被摧毁、政治上受欺凌的历史为鉴,警示中国。】

    【此时,西方列强又再次向清廷强索经济与居留特权,使清朝的政权更危如累卵。】

    【而在这样的环境下,光绪帝决意表现得像一位独立自主的统治者,为国家利益采取行动。】

    【他一直在努力学习英语,对中国面临的道路,无疑具有比几位先帝更宽广的视野。】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6月)光绪颁布一系列非比寻常的上谕,史称“百日维新”。】

    【虽然上谕所提出的改革案大抵承袭自1895年公车上书的内容,但改革理念如此清晰连贯,并由皇帝主动提出、全力支持,这是史无前例的。】

    ……

    大明·永乐时期

    朱棣老神在在的有一搭没一搭道:

    “你看着吧,这小子指定整出什么幺蛾子了。”

    朱瞻基也摸着点天幕的脉门了。

    但凡开始夸了,就说明后面要搞大事了。

    而根据后面八国联军里慈禧和光绪的形势……

    “爷爷,这小子不会是发动政变失败了吧?”

    朱棣笑着拍了拍他手臂。

    “行,不傻哈。”

    朱瞻基强忍住翻白眼的冲动。

    这脉络清晰的就差扔在我脸上了,还能猜不到?

    现在唯一猜不到的是……

    他怎么失败的呢?

    ……

    【因应维新方案的实行,朝廷进行了几项重要人事改组。】

    【甲午战争后的李鸿章被撤去了总理衙门的职务。光绪帝的老师翁同龢也因在维新运动改革范围上谨小慎微而被罢黜。】

    【包括康有为在内的若干改良派,则被拔擢至军机处或总理衙门任职,参赞机要,直达天听。】

    【1898年初,康有为上了一道折子,请求皇帝在中央开设制度局,作为维新变法的总司令部。】

    【制度局下面,设十二个专门分局,负责各项维新事宜。】

    【地方则开设民政局与新政局,负责将新政落到基层。】

    ……

    大汉。

    刘邦都看笑了。

    “步子太大,触及利益太多,容易旧势力死命反扑。”

    “除非有大军权,不然还是要慢一点或者多一点安排安抚旧势力。”

    “光绪有那个心,可手腕不够。”

    决策机构才是权力的核心,而不是执行机关。

    执行机关只能中饱私囊,但决策权在上边。

    你现在要把决策机构打成清一色?

    那底下的中饱私囊一旦曝光不就废了!

    “商君也不会起手就是干翻所有人啊。”

    信誉还没立起来就砸人饭碗。

    是会要命的。

    ……

    【光绪对康有为开制度局这一建议颇感兴趣。】

    【如前言,甲午年之后,光绪对改革有一套自己的想法,但始终无法依赖既有的官员系统将这些想法变成现实。】

    【他无法建立一支属于自己的新式军队,无法整顿财政分割地方督抚掌控的税源,也无法废除科举建立新式学堂体系,甚至无法将自己专讲西学的主张写进诏书。】

    【而康有为提议开制度局,意味着打造一套围绕着皇权运作,可以让光绪如臂使指的新官僚系统。】

    【所以,皇帝迅速将康的奏折下发给总理衙门讨论。当总理衙门深知此事关系重大而故意回应迟缓时,光绪又屡次动怒,责令总理衙门必须限期拿出意见。】

    【庆亲王奕劻只好去颐和园求助。慈禧向奕劻交底:“既不可行之事,只管驳议。”】

    【于是,在拖了一个多月之后,总理衙门拿出了一份冗长的讨论报告,对康有为的建议做了逐段批驳。】

    ……

    大明·嘉靖时期

    朱载坖觉得自己还是读书少了。

    朱厚熜就很直白了。

    “这小子不会是朱允…惠帝托世吧?”

    这手法跟朱允炆一模一样的!

    这项举措若获实施,那就是将架空自中央到地方的现有行政机构。

    啥事没干,上来先把旧官体系一锅端了!

    你这个变法要是不受到朝廷上下的集体抵制,那才见鬼了呢!

    朱厚熜看到那什么亲王去找慈禧,就明白这事儿废了。

    “光绪的手腕过于稚嫩,这种权利人事改革变动,不和总理衙门等核心机构的亲王重臣捆绑,还将他们推到改革对立面。”

    “那怎么可能成功?”

    “你可别学他。”

    朱载坖扶了扶头盔。

    不对啊,你当初不也这么做的吗?

    朱厚熜好像知道他想什么。

    一拂尘抽他脑门上。

    “朕那是变法吗?”

    “朕那是夺权!”

    “蠢。”

    ……

    【因为制度局行不通,康有为转而建议在内廷开设懋勤殿。】

    【清代历史上有过开设懋勤殿的先例。但此事的本质,慈禧、军机处与六部衙门洞若观火,同样没有结果。】

    【除了制度局与懋勤殿,康还曾将新机构的名号换作“置散卿”“议政局”等,皆是没有结果。】

    【1898年的9月,新政宣布启动已有足足三个月,光绪所期望的改革局面仍迟迟没有动静。】

    【光绪决定乾纲独断,不再与军机处和总理衙门众大臣商议,直接宣布开设懋勤殿。】

    【开殿第一事。】

    【未做任何预备性部署,光绪直接宣布了一份大规模裁并冗署冗官的上谕。】

    【仅中央就裁除了:詹事府、宗人府的宗丞、大理寺、通政司、太常寺、光禄寺、鸿胪寺、太仆寺、内务府(裁一半)】

    【京城闲散衙门被裁撤者不下十余处,连带失业者近万人,朝野震骇。】

    【下达大裁员谕旨的第二天,礼部主事王照写了一道奏折,弹劾礼部堂官怀塔布等人扣押自己的折子,不将之呈递给皇帝。】

    【光绪勃然大怒,将礼部六位堂官全部罢免。】

    【而在罢免礼部六堂官的第二天,光绪破格任命改良派谭嗣同、杨锐、林旭、刘光第四人为军机章京,让他们参与新政。】

    ……

    {这四人中,谭嗣同对康有为执弟子礼,杨锐、刘光第的背后是湖广总督张之洞,林旭的背后则是直隶总督荣禄……光绪是会找人的。}

    {emmm……我读书少,谁能告诉我变法是这么变的吗?}

    {光绪希望变法,希望能放权,而这里有一定原因是他从来没有过实权,所以尴尬的地方来了。}

    {如果光绪没有实权,那么他变法大概率失败。}

    {如果光绪有实权,那么大概率他没有变法的动力。}

    {日本维新变法是傀儡天皇带着维新派把实权将军给推翻了,这其实是小概率事件。}

    {毕竟……他也不能“弑母”啊}

    {所以有人替他动手了……}

    {他这玩意儿在那个时代背景没有一丝成功的可能性,既得利益者不可能为部分革新方案可能削弱清朝的统治权力。}

    {同时支持光绪的改良派似乎极易臣服于英法两国的压力,也容易受其影响。}

    {……艾玛,清朝这个烂摊子看得脑袋疼,赶紧过吧!}

    (本章完)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