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曝光历代皇帝六维图,老祖宗慌了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798章 慈禧的狂妄日本的准备(2/2)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船舰不齐,水师尚未练成,本就难遽与西国兵船决胜大洋。”

    “此时更应虚心向学,空要一副体面做什么。”

    ……

    大明。

    “还是老老实实练水军吧。”

    朱元璋决定海军是未来大明的大发展方向之一。

    “谁敢拦就砍谁脑袋!”

    马皇后无奈的看着他。

    朱元璋憨笑一声。

    “打个比喻,这不是下定决心吗!”

    群臣:……

    ……

    【中日之间的大战要从日本的崛起说起。】

    【日本通过明治维新,国力日渐强盛。可是国内市场狭小,所以需要从对外扩张中寻找出路,一海之隔的中国成为日本侵略的首选目标。】

    【为了对付中国,日本的扩军备战工作从明治初年就已经开始了。】

    【同时明确指出对外侵略的五个步骤:第一期征服台湾。第二期征服朝鲜。第三期征服满蒙。第四期征服全中国。第五期征服全世界。】

    【为实现这个扩张计划,日本就在美国支持下,侵略台湾,于光绪五年(1879)吞并琉球,同时积极图谋朝鲜,夺取“渡满洲的桥梁”。】

    【光绪二年(1876),日本以武力胁迫朝鲜签订《江华条约》,取得在朝的自由通商权和领事裁判权。】

    【光绪八年(1882),日本趁朝鲜发生兵变的机会,胁迫朝鲜签订《仁川条约》,取得在汉城的驻兵权。】

    【光绪十年(1884),日本在朝鲜策动开化党发动政变。驻朝清军与朝鲜军民一起攻入王宫,击败日军和开化党。】

    【光绪十一年(1885),日本要挟清廷签订了《天津会议专条》,规定从签约之日起的四个月内,中日两国军队全部撤离朝鲜,将来朝鲜遇有变乱重大事件,中日两国或一国要派兵,必须先行互相知照。这个条约等于承认了日本在朝鲜的特殊地位。】

    ……

    {而与此同时,从1886年到1894年,是整整八年永不停止的颐和园修筑。}

    {从光绪十一年四月起至光绪二十一年四月止的十年中,整个三海工程,包括大修、岁修及庆典工程)共计挪借海军衙门经费四百三十六万五千余两。}

    {如果用这笔钱去订购新的海军舰只,就能够再获得像北洋舰队中定远、镇远、济远那样的三艘主力舰只,而三舰合价为四百零八万五千余两。}

    {如果把这笔经费用于北洋海军的舰只维修及设备、火器更新上据统计,更换锅炉需要一百五十万两,更换大炮需要六十余万两,也是绰绰有余的。}

    {此外,根据档案记载,乾隆帝修建清漪园,历时十五年,共用银四百四十万零两千八百五十一两九钱五分三厘。}

    {颐和园的修建经费,虽然没有像清漪园那样的完整的记录,但是,根据样式雷家藏资料,颐和园五十六项工程,共用银三百一十六万六千六百九十九两八钱三分三厘。}

    {这五十六项工程,占颐和园工程总数的一半以上。由此推算,颐和园修建经费当在五六百万两之间。}

    ……

    大明·洪熙时期

    “由此不难看出。”

    朱高炽擦了擦脸上的汗,对着朱瞻基道:

    “因易枢而使最高权力完全失去约束之后,其中兴自信与享乐放纵究竟膨胀到了一种怎样的地步。”

    “这场造园游戏,不知究竟消耗了多少民脂民膏。”

    “多么浩大华丽的园林,也圈不住对权力的贪恋。”

    “最终成了一座永远也修不完的园林。”

    朱瞻基扶着朱高炽坐到椅子上,沉声道:

    “孩儿明白,复原历史,就是要吸取前人教育,不重蹈覆辙。”

    “最为重要的是要执政者保持清醒的头脑。”

    “不断日新。”

    朱高炽拍了拍他的手。

    “你能这么想,爹很开心。”

    “但关键是把这个思想传承下去。”

    “大明可受不起一个朱祁镇的折腾。”

    ……

    {而根据学者王家俭细致考察了清末海防经费的收支,得出的慈禧造园,包括颐和园和三海工程,耗银数据是:“共计约有11531048两,督抚集款260万两,以存银行生息,本金未动。其中由海署所直拨者计922700两,虽不及百万,但若连同三海工程时所拨之140万两,已达2322700两。至其假海军之名,以行修园之实,所用之款则远超此数。”}

    {按王家俭的估算,甲午年之前,同治陵墓花费了五六百万两,光绪大婚用去六七百万两,三海及颐和园工程用掉了两千余万两,慈禧六十大寿的耗银也超过了一千万两。仅这几项,即共计耗费了约四千万两白银以上。}

    ……

    大清·乾隆时期

    “丢人啊……”

    大清附近的藩属国你是一个也没保住!

    还有脸修园林!

    “人家在那进三步退两步,蚕食国土!”

    “你在这修园建林争权夺利!”

    “混账!”

    乾隆气的要死!

    但良好的教育让他实属骂不出什么东西。

    然后……

    他开始活学活用朱由校的“粗鄙之言”

    群臣静静听着。

    哎呦!万岁爷还有这能耐?

    啧啧,骂得真脏啊!

    ……

    【1878年,日本设立直属天皇的参谋本部后,第二年即派陆军中佐桂太郎等十余名将校到中国收集军事情报,归国后起草了《对清作战策》,这是近代日本制定的第一份“征清”方案。】

    【1886年,日本参谋本部第二局局长陆军大佐小川又次,再次来华进行广泛调查,归国后于1887年制定了《清国征讨方略》,准备以主力攻占北京,并分兵占领长江流域各战略要地。】

    【日本一旦战胜后,便将中国的山东半岛、辽东半岛、舟山群岛、台湾全岛、澎湖列岛及长江两岸十里之地,都划归日本版图,中国的其余地方则分割成若干小国,分别受日本监护。】

    【日本并准备用5年时间(1892年前)完成对华作战准备,抓住时机发动侵略战争。】

    ……

    大明·崇祯时期

    “唉……”

    朱由检心里现在很复杂。

    他既高兴于大清的走投无路,又愤恨日本的痴心妄想。

    “若是大明在……”

    ……

    大清·太宗时期

    皇太极在殿内来回踱步。

    “可恨!可恨!”

    “好大的口气!”

    “当我大清是豆腐吗?想怎么切就怎么切!”

    是的,还真是豆腐。

    布木布泰心里叹气。

    人家有谋略有规划,咱们这边呢?

    她只是扫了一眼天幕上的数字就头昏脑涨。

    不求你进步,你也别退步啊。

    ……

    【为了尽快实施对华作战计划,日本明治政府把扩充军备作为头等大事。】

    【日本陆军在1870年就实行了军制改革,先采用法国军制,后又采取德国军制。】

    【1872年日本天皇睦仁颁布《征兵告谕》,在全国推行国民义务兵役制。】

    【1882年以天皇名义颁布《军人敕谕》,大力提倡武士道精神。】

    【在甲午战争前夕,日本已经建成拥有一个近卫师团和六个野战师团、总兵力达七万人的近代常备军,还有二十三万预备兵。】

    【日本海军在1872年仅有军舰十四艘,总吨位一万八千多吨。】

    【1882年明治政府制定了一个为期八年的造舰计划,每年拨出三百万元作为造舰经费。】

    【此后又发行公债一千七百万元,大力扩充海军。】

    【为了对付清朝北洋舰队的两艘七千吨级“定远”和“镇远”舰,还专门订造了三艘排水量四千吨以上、航速比“定远”和“镇远”快的巡洋舰。】

    【至中日甲午战争前夕,日本海军已拥有军舰三十一艘、鱼雷艇二十四艘,总排水量六万一千三百七十三吨。】

    ……

    季汉。

    “以有心算无心,以有道算无道。”

    刘备看着这堪称惨烈的数据对比,叹气道:

    “如果能上下一心,说不定也有一战之力。”

    “不过……”

    众人看着那修不完的园林。

    上下一心……梦里可能有。

    ……

    【而在国际上,日本除了得到美国的支持外,还得到了法国和德国的赞许。】

    【当时,列强在远东的角逐中,以英、俄矛盾最为尖锐。对此,日本采取了利用双方矛盾,争取两国采取“中立”的外交方针。】

    【1894,日英订立《通商航海条约》,日本得到英国的同情。俄国虽然不满日本在朝鲜的扩张,但又怕它倒向英国,只好采取“不与日本为敌”、“极力拉拢”的态度。这样,日本在外交方面也争取了发动对华战争的有利条件。】

    【经过长期的精心策划和大力扩充军备,在甲午战争前夕日本已经完成了对华战争的准备。】

    【1894年朝鲜发生东学党起义,终于使日本寻找到发动战争的机会。】

    ……

    曹魏。

    “未雨绸缪,合纵连横。”

    曹操一阵冷笑连连。

    “倭国虽狂妄,但也深知庙算多算者胜。”

    “而清朝……”

    (本章完)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