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曝光历代皇帝六维图,老祖宗慌了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765章 《南京条约》(1/2)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765章  《南京条约》

    【镇江,素有“天下第一江山”之誉,位于长江和京杭大运河的交叉点。】

    【英军的战略意图是截断中国南北交通,阻止漕运,而漕运在当时正维系着中国的命脉。】

    ……

    大宋·理宗时期

    正与真德秀几人商讨徐徐布防黄河南岸的赵昀看着天幕,突然叹气道: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镇江府,南宋对金军东部防线的重镇,向来被视作东线司令部。

    宁宗之时,被委以北伐重任的辛弃疾,镇守镇江时写下这样的句子。

    “镇江,北固楼前。”

    “这是志士们持戈报国、扫净胡尘的希望之地。”

    ……

    【英军撤离上海再度集结于吴淞口时,清朝上下对英军下一个攻击目标判断失误,以为将北攻天津。】

    【牛鉴还认为江苏战事即将结束,奏请不必由浙江派大臣、军队援苏。当英军的舰队连樯内驶长江时,牛鉴等人才发现自己的失算,连忙火速调兵增援镇江。】

    【道光二十二年六月初六(1842年7月12日)英军舰队驶至江阴鹅鼻嘴。】

    【六月初七(13日)牛鉴带兵万余人到镇江。】

    【为了避免战火,牛鉴命道府延请富户劝捐十二万金“迎犒夷师”,企图向英军支付“犒军费”以息干戈。】

    【驻防镇江的是京口副都统郭络罗·海龄坚决反对牛鉴犒师妥协,竭力主张守城抵抗。】

    【牛鉴在镇江住了一夜,便将镇江防务全部交给海龄,然后率大军退往南京。】

    【六月初八(14日)英军攻占丹徙圌山炮台。】

    【六月初九(15日)英轮船两艘率先到达镇江江面,清方立即实施火攻,毫无效果。】

    【六月十四(20日),英全军抵达。】

    ……

    季汉。

    刘备与孙权下意识的摇头。

    看到现在,从虎门、定海、镇海、厦门、乍浦,都到镇江了。

    还火攻呢,真就一点战后总结都没有。

    “前边几次战役每一次火攻都失败了,还有英夷总是不从正面攻击而是从侧面。”

    “这两点是一点也没记住。”

    曹操则郁闷的饮了一杯酒。

    这话该怎么说呢。

    火攻成功想起赤壁,这是污点。

    但更难受的是火攻失败……

    还不如是污点呢!

    ……

    【六月十五(21日),英军攻城。】

    【此次行动主要由英陆军承担,共四个旅六千九百零五人,此外还有数百名海军人员。】

    【清军也是海龄率镇江旗兵、青州旗兵约一千六百名防守城内,参赞大臣四川提督齐慎齐慎率援军两千七百名驻守城外。】

    ……

    天幕上。

    城墙上的大炮、抬枪及火绳枪火光不断。

    弹片在英军中飞溅四射。

    刀光在城头泛起。

    一名名兵勇被英军刺刀刺伤,随后吐着鲜血捉住英军,抱起来一起跳下城墙去。

    城外,英军的炮火猛烈进攻着。

    英军在炮火的掩护下,蜂拥登上城墙。

    ……

    【英军在金山附近未遇抵抗,先后登陆。】

    【其第一旅登陆后直扑阳彭山。齐慎等人对英军早存畏惧之心,见英军来攻,“遂下舆换马先奔,众兵大溃,弥山遍谷,向丹阳大路而走。”英军顺利扫清外围清军,镇江城遂成一座孤城。】

    【与驻守城外的齐慎的怯懦相反,海龄率领的镇江城内一千六百名八旗兵的顽强抵抗】

    【当英军第二旅于镇江城东北登陆后,遭到守军的炮击,但清军的炮火很快就被英军的舰炮打哑了。】

    【英军随即用云梯攻城,清兵又与之展开激战。】

    【直至城北的城墙被英军炮火轰塌一大段,手持大刀长矛的青州兵仍利用各种有利地形抵抗。】

    【进攻西门的英军第一旅最初受阻,只得转攻南门。而配合陆军驶入运河的英海军小船在西门一带遭城墙上的清军火炮、抬炮的轰击,损失惨重,狼狈退出,于是便再次组织由三百名水手组成的船队强行突入,用炸药轰开西门。】

    【守城清军随即与敌人短兵相接,展开肉搏。最后,西门守军全军覆没,西门被英军攻破。】

    ……

    大明·永乐时期

    “英勇,悲壮。”

    朱棣依然讨厌这帮子鞑子。

    但这不影响他欣赏八旗兵对于英夷入侵时的英勇抵抗。

    面对武器装备和兵力配备占据绝对优势的英夷。

    守城官兵舍生忘死,与敌人血战到底。

    “他们也在守护这片土地……”

    ……

    【随后,英军又开始猛攻西城门,用炸药炸开后,向城区推进。】

    【海龄“亲冒矢石”,“点兵上城”,并“令城中居民置水瓮砖石”,准备与英军在城中决一死战。】

    【在镇江保卫战中,骁勇善战的青州兵一直是全军的“军锋”。】

    【据时人记载:“夷人登城,……时城中以青州兵为军锋,奋勇向前,枪炮竞发,夷人堕梯者纷纷,乃略无退阻,攀堞者愈众,旗兵怖而走,青州兵众寡不敌,死者十七八,城遂破也。”】

    【六月十六(7月23日)夜,英军已从城北、城西、城南三个方向攻入城内。】

    【城内火光不息,枪声不断,喊杀声震天。】

    【海龄率部与英军血战两日,最终守军全部覆灭,海龄自焚殉国,家小全部殉难。】

    ……

    {镇江之战,是第一次鸦片战争中的最后一场战役,也是最具血性的一战。}

    {参加侵略战争的英国军官在《英军在华作战末期记事》一文中也不得不承认,“满兵作了一次最顽强的抵抗,他们寸土必争,因此,每一个城角和炮眼都是短兵相接而攻陷的”}

    {“不论是汉兵或满兵都表现得非常勇敢,很令我们钦佩……从他们的行动可以看出,虽然打到最后一个人,也还是不肯屈服”}

    {恩格斯也曾在一篇文章中高度赞扬了镇江守军,他说:“如果英军在各地都遭到(镇江)同样的抵抗,他们就绝对到不了南京。”}

    {之前总以为只有关天培,三元里人民英勇抗英,但整个第一次鸦片战争,有那么多蒙满汉清军与英军作战而全部壮烈牺牲!}

    {怕英军的只是皇帝跟其统治集团!}

    {所以经常有人问,为什么英国及其他列强怎么不全面占领中国?}

    {很多人说得最多的是抖音式回答,说什么太平天国跟清朝战争死多少人,外国人怕了。其实不是的。}

    {真正让他们怕的是,假如清朝灭亡,他们将会面对整个中国各地区的英勇反抗,他们更加没可能占领中国。}

    {清王朝的存在,才是他们能在中国得到利益的最好保障!}

    ……

    大唐。

    “大清啊……”

    李世民捻着胡须,摇头道:

    “本来问题就跟明朝相似。”

    “雍正重塑的天命又被乾隆弃如敝履。”

    “英夷的入侵更加让清朝统治者如惊弓之鸟,让百姓恨之入骨。”

    “若是上与下同,此时是重塑天命的大好时机,不过……”

    众臣也下意识的否认了这种可能。

    没办法。

    清帝是真怕死万万汉民了。

    英夷只是要钱不要命。

    但万万汉民……

    不可说不可说。

    ……

第765章 《南京条约》(1/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