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曝光历代皇帝六维图,老祖宗慌了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758章 “片言片纸,远胜十万之师!”(1/2)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758章  “片言片纸,远胜十万之师!”

    大汉·武帝时期

    刘彻擦了擦手里的紫纹桃,咬了一口。

    “还是那个老问题。”

    “皇帝在作出一些重大的错误决策后,要么是奸佞之臣作祟,要么是皇帝向上天发出罪己诏。”

    “但做为最终负责人的皇帝不会对此真正负责。”

    刘彻给小刘据也扔了颗桃,笑道:

    “明朝之前有宰相,有宰相的最大好处就是皇帝可以寻人问责。”

    “出了事还可以罢免宰相。”

    “而没有宰相,皇帝就既是责任人又是问责人。

    “出了事还指望皇帝罢免惩罚自己吗?”

    “那可真是想多了。”

    “而这里的问题也显而易见了。”

    刘彻透过清朝之变,看到一丝跳出中原藩篱的其他景色。

    “过于专制集权的制度对皇帝个人要求过高,使得帝制政治具有很强的偶然性。”

    “遇到个人才能很强的一些神君圣君可能会出现一些盛世,但整体上制度具有极大的漏洞才是必然性。”

    小刘据有些迷茫了。

    他捧着桃子,有点呆愣的看着一脸饶有趣味的阿父。

    什么漏洞?

    皇帝是漏洞吗?

    刘彻吃着桃子,思考着这种前所未有的例子。

    这么一种决策机制摊上道光这么一位决策人。

    其犯错误的概率是极高的。

    因为道光面对的是陌生的敌人,全新的问题。

    他根本就无祖制可守可循。

    对于一名守成之君来讲,这简直就是塌天大祸。

    ……

    【七月二十三(8月20日),道光发给琦善两道谕旨。】

    【第一道谕旨指示琦善如何“驾驭”“外夷”。】

    【一、对于英方的“冤抑”,告以将逐一访查,以折服其心。】

    【二、对于割让海岛,告以清朝准许英人通商已属“施恩”,不能再“致坏成规”。】

    【三、对于商欠,告以应由两国商人自行清理。】

    【四、对于“货价”,告以鸦片本属“违禁之件”,又已销毁,“不得索价”。】

    【而对于中英平等外交、赔偿军费两项,道光未给予指示。】

    【第二道谕旨是让琦善向英方宣布的,谓:

    大皇帝统驭寰瀛,薄海内外,无不一视同仁,凡外藩之来中国贸易者,稍有冤抑,立即查明惩办。

    上年林则徐等查禁烟土,未能仰体大公至正之意,以致受人欺蒙,措置失当。

    兹所求昭雪之冤,大皇帝早有所闻,必当逐细查明,重治其罪。

    现已派钦差大臣驰至广东,秉公查办,定能代申冤抑。

    该统帅懿律等,著即返棹南还,听候办理可也。】

    ……

    大宋·哲宗时期

    “不是……他哪里来的自信啊?”

    赵煦实在是憋不住了,指着天幕里的谕旨吐槽着:

    “你看看他说的这话。”

    “致受人欺蒙,求昭雪之冤?”

    “禁烟可是你一手推动的!”

    “还代申冤抑?这是要找替罪羊啊!”

    “还著即返棹南还,听候办理可也……”

    赵煦觉得最荒唐的就是这句。

    换种意思讲就是,北辽突然打到家门口了。

    然后自己给北辽的领军大帅下了道命令说:你们哪来的回哪去……

    他们会听才见鬼了!

    ……

    大明·天启时期

    “好家伙……更加眼熟了……”

    朱由校都不用猜了。

    下一步肯定是处理林则徐吗!

    这不妥妥替罪羊吗……

    “为了解脱朝廷的困境,别说是冤枉,就是牺牲个把大臣,那又算得上什么?”

    “你们都是这么想的吧……”

    ……

    大清·道光时期

    道光现在是十分纠结。

    他不能保证自己以后会不会这么做。

    因为如果在陆战中不逞的英军退至海上,南北窜犯,清朝势必要在全国几千里海岸线上部署持久的防御。

    这种看不到结局的战争,正是自己希望避免的。

    张格尔之役、河工诸项,开支动辄以千万两计。

    由于“永不加赋”的祖制,自己也没有办法改善财政,多辟来源。

    而打仗是世界上最花钱的事……

    “今年国库存银仅为一千零三十四余万两了……”

    道光喃喃细语着。

    英军“船坚炮利”,水师非其对手,清军的战法只能是七省戒严,郡县有备。

    而这种坐待敌方进攻的方法,不能及时全歼来敌,擒获敌酋。

    战争将会无止境地拖延下去。

    “进不得,又退不得……”

    道光绝望的发现,哪怕知道了未来,自己也做不了什么。

    ……

    【七月二十五(8月22日)琦善收到道光帝决意主“抚”的两道谕旨后,立即派人寻找正在山海关一带游弋的英军舰队,告知大皇帝已有“恩旨”,“速来听宣”。】

    【此后的二十多天里,他与英方的往来照会共达10通,并于八月四日(8月30日)在大沽海滩的帐篷里与懿律和义律直接面谈。】

    【琦善公然“坦白地承认英国人是受虐待了”,应允代申冤抑,惩办林则徐、邓廷桢。】

    【义律则坚持赔款、割海岛、双方官吏往来以平行礼等条款。琦善表示俟奏请皇帝后再复。】

    【八月十八日(9月11日),琦善照会懿律,劝其回粤,静候钦差大臣前往办理一切,必有解决之道。】

    【两天后,英军竟然真的同意了。】

    【而懿律和义律所以同意南下,是因为长达一个多月的交涉毫无结果,如此无基地的海上漂泊不知将结束于何时。】

    【北方的军情、地理不熟悉,贸然进攻感到没有把握。】

    【更何况季风将要过去,北方冬季海洋冰冻,将给舰船的行动带来不便。】

    【加以军中疾疫流行,气候又将转寒,舰船不宜在北方港口久留,遂同意南返广州谈判。】

    【八月二十日(15日),英军起碇南返。】

    【八月二十二日(9月17日),道光就命琦善为钦差大臣,赴广东查办,谕沿海督抚,勿向英船开放枪炮,令浙江、山东、江苏等沿海诸省裁撤兵勇,“以节糜费”】

    【九月八日(10月3日),道光以“办理不善”、“误国病民”的罪名,将林则徐,邓廷桢撤职查办。】

    【九月十八日(10月13日)因英军已果如其命,“返棹南还”了。】

    【道光不无豪迈地写下“片言片纸,远胜十万之师”】

    【十月二十七日(11月20日)英军抵澳门。】

第758章 “片言片纸,远胜十万之师!”(1/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