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曝光历代皇帝六维图,老祖宗慌了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751章 茶(2/2)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西方历史著作中常常把1500年当成东西方文明“大分流”的起始之年。】

    ……

    {在正统的中国经济史上,从来没有为海盗留一席之地。}

    {然而,近世的史料发现,自16世纪之后,正是非法的海盗活动造就了南太平洋地区的贸易繁荣。}

    {据学者严中平的研究,海盗商人把大量中国货贩运到马尼拉,进而通过西班牙商人远销到欧洲和美洲。}

    {与此同时,他们还把出产于日本和墨西哥的白银大量运回中国市场,构成全球商品和白银流通的重要一环。}

    {但从明代开始的中国,却从全球化的版图上渐渐淡出,最后终于内卷为一个闭关锁国的内陆帝国。}

    ……

    【明·弘治十一年·公元1498年,葡萄牙人达·伽马绕过非洲南端好望角,到达印度半岛西南岸的卡利库特港。】

    ……

    大明·成化时期

    朱见深翻着手边的海图,一边看一边生气!

    生谁的气?

    生他那死鬼老爹的气!

    要不是他爹造孽……

    越想越气!

    ……

    大明·弘治时期

    朱佑樘嘴角抽搐。

    怎么感觉怪怪的?

    就像完全不搭的两个东西缝在了一起一样……

    “不海禁……你出兵出钱给我打海盗啊……”

    出兵出钱……

    朱佑樘想到了张家兄弟,又想到了和珅。

    乾隆的思路其实也可以参照一下吗。

    就基于他对这两兄弟的了解。

    最后大不敬的事肯定不少干。

    “天气不错,该养猪了……”

    ……

    【明·正德十四年-嘉靖元年·公元1519-1522年,葡萄牙人麦哲伦船队完成环绕地球航行。】

    【1519年,麦哲伦受西班牙国王查理一世的派遣,率船五艘,向西越过大西洋,绕过美洲南端进入太平洋,并继续西航。】

    【于1521年3月17日到达今菲律宾群岛南部蒙洪岛,证实了地圆说。】

    【这不仅在人类认识宇宙、认识地球的科学史上具有伟大意义,也对日后西方殖民主义对东方世界扩张活动的广泛展开打开了通途。】

    【航海探险家们的成功,使殖民主义者坚信,洪涛汪洋再也不能阻断他们海外寻求宝藏、掠夺财富的梦想之途。】

    【从此,欧洲殖民主义者的足迹踏遍了地球的每个角落。】

    ……

    {葡萄牙和西班牙是最早开展海外殖民活动并展开过激烈竞争的国家。}

    {当葡萄牙人沿着非洲西海岸向南大肆进行殖民扩张之际,西班牙人也横越大西洋,到达美洲大陆,开展了一系列的殖民活动。}

    {葡西两国分别在非洲、美洲残酷屠杀当地居民,掠夺了大量财富。殖民主义者的侵略贪欲益加膨胀。}

    {1511年,葡萄牙人不仅确立了对印度洋西南海岸的殖民统治,截断了阿拉伯人与印度、印度尼西亚的商业联系,垄断了西方世界与东方的贸易,而且还征服了马来半岛西南的马六甲,控制了印度洋通往太平洋的咽喉,接近了中国的南大门。}

    {当时中国正处于明朝正德六年。}

    {葡萄牙和西班牙进行殖民扩张时,中国处于明朝中叶,并且并不逊于二者。}

    ……

    大明·正德时期

    朱厚照看着乘风破浪,最后环绕世界一周兴奋嚎叫的水手们。

    又看了一眼正德六年的时间。

    咧嘴笑道:

    “人家航海环绕世界那年,朕就崩了。”

    “也是因为水。”

    “多有缘分。”

    正在画海图的朱厚熜差点没跪下咯。

    这话可怎么说的!

    朱厚照却摆了摆手,毫不在意道:

    “这种事就不要纠结了。”

    “唉……”

    朱厚照看着天幕,突然叹气道:

    “自这以后,君臣纠缠不休……”

    “我们……”

    千言万语,最终又化为一声长叹。

    ……

    【在西方世界中,与葡萄牙、西班牙、荷兰等老牌殖民主义国家相比,英国与中国发生接触在时间上相对要晚一些。】

    【虽然早在明万历四年公元·1576年英国商人就组织了中国公司,并组成探险队,开拓通向东方与中国的商路,但数十年间,皆无功而返。】

    【它与中国只能通过成立于明万历二十八年·公元1600年的东印度公司进行间接的接触。】

    【随后英国经济实力逐步加强,成为仅次于荷兰的海上强国,而此时老牌的殖民者葡萄牙、西班牙等国开始走下坡路了。】

    【明崇祯八年·公元1635年,葡印总督与英属东印度公司缔结对华自由贸易协定,英属东印公司获得了在葡属殖民地贸易的权利。】

    【明崇祯十四年·公元1644年,清军入关,明朝灭亡,清朝建立。】

    【英国也开始发生资产阶级革命,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政治制度逐步确立。】

    【他们开始了工业革命,织布机、纺纱机、水力纺纱机、自动织布机、蒸汽机等各种机械纷纷出现和完成,机械化生产普及推广,更加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

    ……

    {这么说不直观,给你们列个数据。}

    {1700年,英国的煤产量为两百六十万吨,1795年增加到一千万吨,1836年更增加到三千万吨。}

    {到1839年,英国的煤产量比法国、比利时、普鲁士的总和多三倍。}

    {生铁的产量也由1740年的一点七万多吨,增加到1800年的十九点三万吨,1840年更增加到一百四十万吨!}

    {机械纺纱业所用的棉花量,也由1760年的两千两百多吨,增加到1841年的两万四千多吨。}

    {从1830年开始,英国大规模筑铁路,20年间,筑成铁路近一万公里。成为当时世界各国机器的供应者。}

    {所以总说工业化工业化,必须工业化啊!}

    {都快不认识吨字了……吨怎么换算来着?}

    {两千斤是一吨。}

    ……

    大清·嘉庆时期

    嘉庆看着这些数据只感觉头晕眼花。

    雍正初年,云南每年产铜八九十万斤,到雍正五年产量也是上升到四百余万斤。

    乾隆三十七年,云南一省有铜场四十六处,采矿人夫达七十万人,每年产铜高至一千多万斤。

    与铜的增产相适应,铅也有了大幅度增长。

    乾隆一朝,仅贵州一省就出产黑铅一千四百多万斤。

    一年载煤则数百万石。

    但与之相比起来……

    “简直云泥之别。”

    ……

    【机器化大生产的迅速发展,极大地刺激了英国商人对产品销售市场、原材料产地扩张的欲望。】

    【海外殖民侵略,正是英国资产阶级用来满足它这种欲望的不二选择。】

    【在对海外殖民扩张的过程中,英国与荷兰一样,采取的基本方式是组织商业垄断公司,以拓展海外市场,掠夺原材料。】

    【清乾隆二十二年·公元1757年,英军在普拉西战役中打败孟加拉,占领了印度最富庶的地区。】

    【奠定了英国在整个远东殖民统治的基础。】

    ……

    大唐。

    李世民与房玄龄等人大眼瞪小眼。

    魏征欲言又止道:

    “这……不太好吧?”

    几人齐刷刷的看向他。

    说什么呢?

    你先说的效仿汉使之事!

    魏征看懂他们眼中的情绪,第一次有些无言以对。

    “咱们泱泱大唐……也不能太不要脸面了……”

    李世民打断他的话,直言道:

    “没事,朕活的久!”

    几人顿时侧目而视。

    这又是什么话!

    活得久就可以……还真可以压下反对声音。

    ……

    【而与在印度采取明火执仗的武力侵占有所不同。】

    【英国在对中国的殖民扩张政策上选择派遣使团访华,与清朝进行交涉,以期解除英国商品进入中国市场的障碍。】

    【后面,马戛尔尼使团交涉失败后,英国当局转而企图用武力向中国扩张,曾于嘉庆七年(1802)和嘉庆十二年(1807)两次派兵侵入,意在从葡萄牙人手中夺取澳门,以为久踞之计,结果均以失败告终。】

    【嘉庆二十年(1815),英国再次选派阿美士德作为大使访华。】

    【双方因就觐见礼节问题而起争端。结果,阿美士德一行被嘉庆逐离北京,其外交使命也成泡影。】

    【英国当局三番两次地遣使出兵,目的是为了扩大同中国的商业贸易。】

    【当时英国用以跟中国进行贸易的产品,如机制棉布、毛织呢绒、羽纱及一些金属制品等,由于售价过高,始终无法在中国打开销路。】

    【同时中国传统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对于商品贸易的依赖性并不严重,也构成了对英国商品进入中国的巨大阻力。】

    【而中国的特产,如丝、茶、漆器、瓷器等,由于品质优良,反为西方所欢迎。】

    ……

    天幕上。

    一群男士穿着燕尾服、戴高帽,游走在铺满瓷器的餐桌处。

    一名男子用着中国茶具给诸人冲泡茶叶。

    几名女士围坐在一起,指着身上精美的布料说着什么。

    而无一例外的,每个人手里都端着一盏白瓷杯。

    里面是兑着牛奶的茶汤。

    ……

    【茶叶在中国对英贸易输出中,占着极大的比重。】

    【乾隆二十五年到二十九年间(1760-1764)英国从中国输出的茶叶共值银八十万零六千二百四十两8,占其从中国输出商品总值的百分之九十一。】

    【道光五年到九年(1825-1829),英国平均每年从中国输出茶叶值五百九十四万零四百五十一两。】

    【占英国从中国输出商品总值的百分之九十四。】

    【茶叶,不仅给东印度公司带来了巨大利润,也使英国从中获得了巨额税收。】

    【茶叶不仅成为英国民众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同时也成了东印度公司和英国国家的重要利源。】

    【但是,也由此造成了中英之间贸易的巨大逆差。】

    【英商在经销中国商品的过程中,为了取得支付的平衡,必须运来大批的白银予以填补。】

    【这种贸易状况与英国资本主义经济扩展的需要是尖锐对立的。】

    【英国政府希望通过外交途径扩大对华贸易的目的无法实现,东印度公司又无法从英国运来能够受到中国人欢迎的商品。】

    【而中国茶叶、土布等商品又成为英国国内的必需品和英国国家、东印度公司的重要利源之所在,英国急切地希望改变这种长期存在的对华贸易入超的情况。】

    【于是,以东印度公司为代表的英国商人开始暴露其殖民主义者的嘴脸,公然向中国大量输入鸦片,对中国进行鸦片贸易。】

    (本章完)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