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曝光历代皇帝六维图,老祖宗慌了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695章 秘折制度多伦会盟(1/2)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695章  秘折制度·多伦会盟

    天幕上。

    一副全新的中华版图显映出来。

    从清初的六百多万平方公里,迅速扩大至九百多万平方公里。

    而伴随着疆内扩张,康熙的一生又再次快速闪过。

    平定三藩,收复台湾、亲征噶尔丹、联合蒙古诸部。

    最后画面定格在坐在龙椅上的皇帝。

    暮龙阖目。

    ……

    【康熙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之一,且在他即位时,清朝的疆域仅包括原明朝版图加上关外东北,广大南方还处于半独立的汉人藩王控制下。】

    【而在他去世时,这个国家已经完全统一,蒙古、青海、西藏以及新疆东部地区的统治得到巩固,他创建了一个版图空前广大、政权极其稳固的帝国。】

    【评级S级·得五分】

    ……

    {康熙可以说是学习型皇帝啊,也算是打天下到坐天下转变。}

    {历代统治者里综合能力最强的,文武双全,各类知识都有一定基础,难得的是连自然科学都懂一些,在古代帝王里很难得了。}

    ……

    大汉·武帝时期

    “虽然不喜欢胡族。”

    刘彻看着那几乎快翻番的疆土,长吐一口气。

    “但这开疆拓土的功业还是要承认的。”

    “若能稳定三代,这些土地就是自古以来了。”

    “法理也就延续下去了。”

    有了法理,这些土地也就有了自古以来之名了。

    ……

    大唐·玄宗时期

    花萼相辉楼

    “多好啊……”

    李隆基把玩着手里的白玉杯,看着那偌大的疆土,感慨万千。

    “这么大的疆域,也是许久未见了。”

    “……真是的……明朝皇帝都在干什么啊……”

    一旁的杨玉环兴致缺缺的吃着瓜果,懒散道:

    “没有得到就没有失去。”

    “总比先得到然后被祸害光要好些吧。”

    李隆基倒酒的手一僵。

    可恶!

    在前面被李泌阴阳怪气。

    回来还要被你阴阳怪气!

    那朕不是白跑……白回来了!

    “哼!妇人之见!”

    杨玉环翻了翻眼睛。

    ……

    【制度建设:拓宇开疆,极于无外,君威煊赫。也因此,康熙直接将八旗各都统、副都统的任命收入囊中。】

    【至此,各旗的王公无权干涉旗务。进一步削弱了八旗诸王和原旗主的权力。】

    【在加强了手中权利后,康熙开始进一步完善清朝兵制。】

    【一是加强绿营兵制。】

    【绿营兵是清朝军队的主力,在兵役制度上,实行兵皆土著的原则,只用本地人当兵。】

    【一列兵籍,便终身不能改动。】

    【绿营拔补,凡骑兵拔于步兵,步兵拔于守兵,守兵拔于余丁,无余丁,方募于民。】

    【所谓余丁,是将营中清出的火粮收养兵丁子弟,每名月给饷银五钱,以备出缺挑补。】

    【余丁拔补,使得绿营成为世兵制。】

    【绿营兵制保证了军队的稳定兵源,避免了募兵制随意往来脱离的弊病。】

    【且余丁生长兵家,自小耳濡目染,较易训练。】

    ……

    大唐·高祖时期

    李渊的眼睛转了两圈,笑出声。

    “这不就是朱元璋的那套吗?”

    “稍微改改就拿出用了?”

    “忘了明朝卫所是怎么腐败衰退,积习日深,并代代相传,愈加不可救药的了?”

    “又挖坑,啧。”

    李世民则明白康熙的选择。

    无他,没得选罢了。

    从征召士兵的方式来说,历代推行的兵制大致可以分为三种。

    编户兵役制、军户府兵制、募兵制。

    编户兵役制是让编户齐民中的所有成年男丁均有服军役若干年的义务。

    军户制府兵制则是由国家划定的军户或拣点的府兵负责服军役。

    这三种兵制,募兵制不可强征,所以朝廷需要以优厚的待遇招徕士兵。给士兵支薪,又势必导致朝廷要承担巨大的财政压力。

    重商的宋朝都养不起,何况财政混乱的大明与刚刚建立大清呢。

    而编户兵与府兵制大差不差。

    唯一的区别无非是,军户府兵是指一部分人专作军籍。

    而编户则是通国皆兵罢了。

    但二者所需的土地数目就不是一个等级了。

    李世民望着天幕。

    三制里,募兵制其实是最适合的。

    只要解决钱的问题。

    ……

    【二是设立火器营,三是加强八旗兵制,四是推行兵农合一制度。】

    【同时,是他亲自组织人力编撰了大量的书籍,如,修订《明史》,编撰《古今图书集成》、《全唐诗》、《佩文韵府》、《历象考成》、《皇舆全览图》、《康熙字典》等。】

    【其中《康熙字典》是我国第一部以“字典”来命名的字书,也是我国第一部官修字典。】

    ……

    大明。

    “哼!”

    朱元璋将手里的黄瓜尾巴扔进嘴里,大声道:

    “不就是字典吗!”

    “咱也能修!”

    “咱还能修的比他好!”

    “来人啊!宣李……唔!”

    马皇后直接一张煎饼拍他嘴上,无奈道:

    “重八啊,你可消停点吧。”

    “别看着碗里的想着锅里的了,还是想一想开海的事儿吧。”

    朱元璋将脸上的煎饼卷吧卷吧咬了一口,冷哼一声。

    “说你妇人吧!”

    “现在又不能硬开,想从他们手里拿点好处,你不得给点好处?”

    马皇后擀面的手一顿,看向老朱。

    朱元璋得意的又咬一口煎饼。

    “嘿,这帮措大!咱早看明白了!”

    “好名贪财。”

    “但名在财前。”

    “编书著传这种事,咱不信他们忍不住。”

    马皇后想了想,轻声道:

    “你还是要跟丞相商量商量。”

    “别一拍脑袋,就想一出是一出。”

    “而且……有些事还是丞相下场比较好,也方便。”

    朱元璋点点头。

    “你放心,咱心里有数。”

    ……

    【康熙在满足满洲人愿望的同时,也继续抑制满族亲贵的权力。】

    【满洲贵族不得侵占汉人土地,皇室成员也不得出任高官。】

    【这些限制政策表明,康熙极想得到汉人士绅的支持。】

    【为拉拢那些拒绝入仕、以示忠于明朝的文人学者,康熙十八(1679)宣布了一项名为“博学鸿词”的特别科举。】

    【那些依然对明朝忠贞不渝的学者虽然还是拒绝上京,但也对康熙表现出的尊敬之意赞赏不已,纷纷鼓励那些对前朝执念较浅的亲友报名参加考试。】

    【脱颖而出的报考者被收入翰林院或聚集了全国学者精英的南书房。】

    【由此,有了修撰《明史》编成《佩文韵府》编纂《康熙字典》等事。】

    【也正式着手整顿吏治,恢复了京察、大计等等制度。】

    ……

    {你这……不好说……}

    {这件事确实是清朝不可推卸的责任。}

    {康熙也要求参加修《明史》的人一定要占有详细的材料才能动笔,而且需要秉笔直书,写的虽是前朝的历史,但是要实事求是,要让后人心服、口服,不能讥贬前朝。}

    {还要求在修史的过程中正确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给后世一些借鉴。}

    {但话虽如此,《明史》里面的大部分内容都是为了迎合清朝,历史的真实面目似是而非。}

    ……

    【而康熙把自己塑造成开明君主的同时,也效仿明初的皇帝,有意识地促进帝国专制的长期发展。】

    ……

    天幕上。

    康熙手里拿着一份折子。

    扫了一眼“长篇大作”

    面无表情的写下一个阅字。

    然后打开下一份奏折。
第695章 秘折制度多伦会盟(1/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