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曝光历代皇帝六维图,老祖宗慌了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662章 崇祯:再苦一苦百姓!(2/2)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一如得急患者,固不可缓图,但深者乃体内流毒,脏腑溃痈,精血日枯,肢骸徒有肤革,大势更为危急。”

    “所谓安内方可攘外,并非缓言攘外。”

    “实为不安内无军攘外,而先攘外则内乱势不可阻。”

    ……

    【崇祯九年底,李自成等走出山区,准备南下四川。】

    【崇祯十年(1637)正月,李自成所部在宝鸡打败官军。洪承畴急命孙传庭率曹变蛟等前来追剿,在西安附近的三原与李自成大战七天。李自成大败,损失惨重。退入秦州(甘肃天水)一带的山区,一边休整,一边寻找机会南下四川。】

    【同时,张献忠所部驰骋于河南、湖广、南直隶的广大地区。】

    【义军行如飙风,使大明地方当局顾此失彼,应接不暇,处处陷于被动状态。】

    【崇祯感到需要挑选一个有才能和魄力的官员担任兵部尚书,统筹军务。】

    【于是选中了杨鹤之子,原宣大总督杨嗣昌。】

    【当时,杨嗣昌因为父亲杨鹤病死正丁忧在家。】

    【崇祯用人心急,特旨“夺情”,起用杨嗣昌为兵部尚书。】

    【崇祯十年三月,杨嗣昌到达北京。】

    ……

    天幕上。

    朱由检扶起叩拜行礼的官员。

    “卿快快起来!”

    招呼一声“赐座!”

    官员谢了恩,把半个屁股放在椅子上。

    朱由检眉眼中带着几分愁云,却依然笑道:

    “杨爱卿,朕要你度情视事,也是无奈之举。”

    “内忧外患,边才难觅。”

    “你看历任兵部尚书,没有一个中用的。”

    “而卿在丁忧期间就上疏陈述边事,可见时时心系家国。”

    “你边略稔熟,才思阔达,朕不得不启用你。”

    “卿疏中提出‘四正六隅十面张网’之策。”

    “可见时时想着国家,想着退敌之策。卿胸有成竹了?”

    官员微微坐直身子,沉声道:

    “臣的‘四正六隅十面张网’,是以陕西、河南、湖广、江北为四正,四巡抚分剿,以剿为主以防为辅。”

    “延绥、山西、山东、江南、江西、四川为六隅,六巡抚分防而协剿,以防为主以剿为辅,是谓十面之网。”

    “总督、总理二臣专征讨,视贼所向,或总理入关与总督合剿,或总督出关于总理合剿。”

    “然,我军移动不如寇疾,攻击不如寇力,而被攻则易溃,故需增加剿寇兵力,而足兵首先要足食。”

    “无食无饷,不如不增兵。”

    “无食之兵,不但兵无斗志,而且易哗易叛,反倒是增了寇。”

    朱由检听了这话,沉默半晌道

    “依卿之见,需增兵多少,增饷多少?”

    官员低头道:

    “增兵十二万,增饷二百八十万两。”

    ……

    【崇祯十年四月初二,杨嗣昌上《敬陈安内第一要务疏》,提“张十面之网”之策。】

    【为了一举荡平贼寇,建议增兵十二万。但兵增加了,饷自然也得随着增加。】

    【崇祯十年四月二十七日,崇祯召对大臣,道:

    “去岁谕令勋威之家捐助,至今抗拒,全无急公体国之心。就是省直乡绅也不捐助。及至贼来,都为他所有了。怎么这等愚?”】

    【勋戚乡绅不想出钱,有人提议皇帝先出钱,他们自然跟着多少出点。】

    【崇祯说:“贼定要大剿,定要用大兵,只是钱粮若不出于民间,就该发帑藏了。目今帑藏空虚。因粮与加派无异,前查约数若干限二日内奏夺,如何不见奏来?”】

    【皇帝带头叫穷,勋戚和乡绅也抗拒不捐,增加的兵饷就只有全部压到髓干血尽的贫苦百姓身上了。】

    ……

    大明。

    “啪”的一声!

    朱元璋将头上的毛巾往地上一摔!

    “你个蠢货!蠢货!”

    他颤着手指着天幕,恨声道:

    “财迷心窍!你财迷心窍啊!”

    “自己叫穷也罢了,还任由手下人叫穷?”

    “把杀匪杀官的劲头拿出来!”

    “养那么多东西厂卫锦衣卫,查一查各地勋贵乡绅!杀一批么!”

    “把他们手里集中的土地财富给流寇们分一分!”

    “你自己做个义军的头目不就好了!又不影响自己的地位!”

    殿内太医们听得瑟瑟发抖,大气都不敢喘一口。

    马皇后端着碗,舀了一勺汤药吹了吹,送到朱元璋嘴边,轻声道:

    “那些什么厂卫估计都废了。”

    “他敢查,反的只会更多。”

    朱元璋咽下汤药,闻言目露凶光。

    “那就查京师大臣。”

    “咱了解他们,他们手里有钱!”

    马皇后翻了个白眼。

    ……

    【杨嗣昌的建议,这二百八十万两银子的主要来源是按田亩加派。】

    【在这以前加派的方法是根据卢象升的建议,凡缴纳地亩粮税在五两以上的加征若干。】

    【这种方法称为因粮,其特点是由纳税粮多的地主承担加派。】

    【尽管它归根结底还是落到佃种地主土地的百姓身上,但一般百姓缴纳税粮也不可能达到五两以上,也就不在加派之列。】

    【卢象升的建议多少考虑到了当时百姓的实际状况。】

    【他明白,农民们之所以纷纷起义是因为无以为生,再要从他们身上榨取更多的银钱,势必驱使更多的人参加起义。】

    【但杨嗣昌坚决反对这种“分别贫富”的“因粮输饷”,主张不再区分税粮多少,按田亩一体加征。】

    【他说:“因粮输饷,前此卢象升奏行一年,不能应手。良由宦室富民从来飞洒、诡寄,以避大户差徭,如今欲分贫富,其事甚难,只分得个巧拙而已。”】

    【崇祯帝急于把起义镇压下去,只要能拿到养兵的银子就不计后果,立即同意杨嗣昌的建议,一律按亩均输。】

    【这就是许多史籍上语焉不详的“改因粮为均输”。】

    【崇祯十年闰四月,崇祯皇帝朱由检正式下诏加征剿饷。】

    (本章完)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