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曝光历代皇帝六维图,老祖宗慌了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658章 己巳之变中兴梦灭(2/2)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至于要入都整编,是因为辽东军非常擅长以固守坚城伺机反击的战术,而且北京作为首都,城防稳固,非常适合将后金歼灭于城下。}

    {可是,从负面的角度讲,袁崇焕即便没有与后金勾结谋图政变,单就放寇入京就是大罪。}

    {而且袁崇焕无诏入京整编、祖大寿自行撤军,最轻也是挟军自重,特别是满桂受伤战死,更是又一次印证了辽东军有坑害友军的嫌疑。}

    {虽然崇祯有易冲动等缺点,但是将袁崇焕下狱并无太多可指责之处。合理合法。}

    {有人说皇太极运用了离间之计,让袁崇焕从封疆大吏,沦为阶下之囚。}

    {其实早在袁崇焕与后金军队决胜关外之时,明朝境内就开始流传大量有关袁崇焕投敌的谣言。}

    {从京城民谣“投了袁崇焕,东人跑一半”“毛公死,世所冤,袁公死,人不怜”等话语的背后,可以看出京城里的舆论对袁崇焕已形成围剿之势。}

    {在这种情况下,袁崇焕不可能有自我辩护的机会,因为没有人会选择在这时候再相信他,包括皇帝。}

    ……

    季汉。

    曹操忍不住拍案道:

    “天下大势,此消彼长!”

    “今日他起,明日你落!”

    “此一时不思边境之重,却以非议而定罪!”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这皇帝真是难成大事!”

    刘备则想到了袁崇焕五年平辽时所说的话。

    “城外是敌人,城内也视自己为敌人,他就这样成了天下公敌。”

    “曾经预言过眼前一幕的他。可曾想到现实要比自己想象糟糕一百倍。”

    诸葛亮则沉下眼眸,脸上无悲无喜。

    袁崇焕该不该杀?

    马谡该杀,袁崇焕就该杀。

    性质是一样的。

    但怎么杀,什么罪名杀。

    又大不一样了。

    ……

    【袁崇焕死后,骸骨被弃在地下,无人敢去收葬。】

    【他有一个姓余的仆人,顺德马江人,半夜里偷了他的骸骨收葬在广渠门内的广东义园。】

    【隔一道城墙,广渠门外的一片广场之上、城壕之中,便是八个半月之前袁崇焕率领将士酣战的地方。】

    【他击退来犯的十倍敌军,保卫了皇帝和北京城中百姓的性命,而皇帝和北京城的百姓则将他割成了碎块。】

    【姓余的义仆终生守墓不去,死后就葬在袁崇焕的坟墓旁边。】

    【这位余君的子孙世世代代都在袁崇焕墓旁看守。】

    【直到民国五年,看守袁墓的仍是余君的子孙,他们说是为了遵守祖宗的遗训。】

    ……

    大明·万历时期

    张居正看着天幕。

    心下是无尽的悲凉。

    袁崇焕确实性格有问题,但他是大明当时唯一一位连续两次重创后金军的将领。

    最关键的是……

    你皇帝答应的话落成了白纸黑字……

    那最后的种种罪名,到头来都被当年请求信任的袁崇焕应验了……

    “大敌当前……大敌当前啊……”

    ……

    大明·崇祯时期

    皇帝捏着奏疏的手指用力到泛白。

    天幕的意思是说君王无情?

    可谁又能体会一个被十万军队围城的皇帝的内心是怎样的忧惧难安!

    朕把他当作最后一根救命稻草,紧紧地抓住不放时,对方拍着胸脯向他保证,五年收复全辽!

    朱由检死死的咬着牙关。

    “铿锵之音,犹在耳啊!”

    然后呢?

    后金军却兵临京师城下!

    自英宗正统以后的奇耻大辱啊!

    他袁崇焕口口声声要拒敌于长城之外!最后却将战场摆到了朕的眼皮子底下!

    “欺君罔上!”

    “欺君罔上!!!”

    ……

    【己巳之变,标志着崇祯帝中兴之梦彻底破灭。】

    【明朝京畿地区的防御体系,辽东镇、蓟镇、宣府镇、大同镇遭到重创或破坏,阵亡或被俘总兵赵率教、满桂、孙祖寿、麻登云、黑云龙、朱国彦六员。】

    【兵部尚书王洽、工部尚书张凤翔、蓟辽督师袁崇焕、遵化巡抚王元雅、总理蓟辽保军务刘策等或死或下狱。】

    【明朝的江山社稷受到巨大震动。】

    (本章完)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