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曝光历代皇帝六维图,老祖宗慌了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611章 小皇帝张先生(2/2)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万历即位时,他还站立一旁接受百官跪拜。高拱因而指挥言官弹劾冯保。】

    【张居正对高拱阳奉阴违,表面许诺协助高拱扳倒冯保,暗中指使冯保说服两宫罢免高拱。】

    【高拱曾感叹主少国疑,在内阁中说“十岁太子如何治天下”,结果,冯保自己将其改为“十岁孩子如何作人主”一句,并告知陈皇后和李贵妃,趁机诬陷高拱有心拥立藩王,引起两人恐慌。】

    【此外,高拱奏请为陈皇后上尊号仁圣皇太后,李贵妃为皇太后,虽然生母不加徽号以示区别,但此事确实激起李贵妃没不满。】

    【随后在两宫支持下,六月十六日,朝会之上,冯保以万历名义宣诏历数高拱罪状,罢免其大学士职务】

    【高拱伏地不起,被张居正搀扶而出。】

    【随后,高拱还乡。】

    ……

    {高拱执政四年,整顿吏治,提拔有真才实学的大臣,关注边防事业,丈量土地,尝试税法改革。}

    {明代的权臣有很多,但要么受制于皇帝,要么被同僚掣肘,能做到只在一人之下的却很少,细数下来,可能只有于谦、杨廷和、高拱、张居正四人。}

    {结果却以这种近乎寡妇骂街的形式黯然下野,不知天下有志之士看到这一幕会有什么感想。}

    {这才哪到哪,真正的兔死狐悲还没到呢。}

    {大明啊……}

    ……

    大唐·高宗时期

    决定以武则天的方案修陵的李治李治挑了挑眉。

    “这张居正……”

    历代但凡出现主少国疑的局面,都会出现一场辅政大臣之间的激烈搏斗。

    霍光与上官桀等人就是如此。

    即便是人杰诸葛亮也难以避免李严背后插刀。

    其间往往涉及频繁的有关国家政令的调整变动,对国家的损害极大。

    而张居正的手法则是点杀高拱。

    保证了风波不扩散。

    尤其是整件事情中,做的片叶不沾身。

    “从内阁打探消息并向宫中告密的是冯保。”

    “下旨罢黜定策老臣高拱的名为万历帝实为李贵妃。”

    “张居正摆在台面上除了向高拱保证自己的立场以外,就是充当好心人把高拱扶出宫去。”

    “此等权谋手段,可谓天下一流。”

    “野史传你非相乃摄……”

    “空穴来风,未必无因啊。”

    ……

    大宋·仁宗时期

    “厚颜无耻之人!两面三刀小人!”

    群臣激愤!

    这高拱在经过了几年的吏治整顿之后一定是有足够厚实的班底。

    如果想以常规手段掰倒他,即便是升任太后的李贵妃、即位为帝的皇帝、担任内阁次辅数年的张居正、新晋司礼监掌印的冯保联手!

    那也是一场旷日持久且难以取胜的政斗!

    但这张居正居然欺之以方!

    用这种近乎泼妇骂街的形式,将所谓的君君臣臣、礼义廉耻踩在脚下!

    借太后新君之口,将高拱狠狠羞辱一番,迫使高拱致仕!

    “不着人子!”

    赵祯冷眼观看着激愤的群臣。

    他们只怕自己也被人如此暗算。

    都没人关心朕的陵墓如何。

    看来,朕要学学嘉靖了。

    ……

    【高拱被逐,内阁次辅张居正理所当然地成了内阁元辅。】

    【六月十九日,十岁的万历皇帝朱翊钧在平台单独召见张居正。】

    ……

    天幕上。

    与乾清宫相对的云台门处。

    小皇帝坐在宝座上看着眼前那身材硕长,长须至腹的长者。

    “先生为父皇陵寝,辛苦受热。国家事重,先生只在阁调理,不必给假。”

    “凡事要先生尽心辅佐,先生忠臣。”

    老臣撩起衣摆,伏地启奏道:

    “臣叨受先帝厚恩,亲承顾命,敢不竭力尽忠,以图报称。”

    “方今国家要务,惟在遵守祖制,不必纷纷更改。”

    “至于讲学亲贤,爱民节用,又君道所当先者,伏望圣明留意。”

    ……

    【这次平台召见,是小皇帝即位后第一次单独与内阁元辅张居正对话。】

    【在小皇帝方面,一是表示感谢他为父皇陵寝奔波的辛苦。】

    【二是在高拱被逐的情况下,要张先生尽心辅佐。】

    【而在张居正方面,则是以顾命大臣、内阁元辅的身份告诫皇上,遵守祖制、讲学亲贤、爱民节用。】

    【这个极力主张扫除廓清弊政的人,此时缺只字不提改革,而强调遵守祖制。】

    【非不为也,实不能也。地位尚未稳固,时机还不成熟。】

    【但他犯了一个跟高拱一样的错误。】

    【他们都把万历当成了小孩子。】

    (本章完)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