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曝光历代皇帝六维图,老祖宗慌了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551章 朱见深万贞儿(2/2)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

    大隋。

    杨坚与独孤伽罗大约明白了。

    “从皇子到太子,又从太子到亲王。”

    “一个不懂事的小孩被王朝的最高层摔来摆去,但他自己并不知道这些变故的意义,只知道旁人对待他的态度时不时就要发生剧变。”

    “人情冷暖,在他这里尤为刻骨铭心啊。”

    听着独孤伽罗的话,杨坚也同意这说辞。

    只是……

    “所谓患难见真情。”

    “在这种人生的大起大落中才最能看出真情实意。”

    “如果没有土木堡之变,他一直作为皇子养在深宫,然后顺顺当当地立为太子,又顺顺当当地继位为帝,那他身边只会充斥着溜须拍马之辈。”

    杨坚扶膝正坐看着天幕,微微摇头叹息。

    “就算偶有对他真情实意的,也会被阿谀奉承的狂潮淹没掉。”

    “只有在那段朝不保夕的艰难岁月中,还坚决守护着他的,才是真心爱他的人。”

    “但是……”

    “两者的身份与年龄实在是太尴尬了。”

    “她都能当他阿母了……”

    “这……不合礼法啊。”

    ……

    【五年后,朱祁镇借助夺门之变复位成功。】

    【十一岁的朱见深在群臣的簇拥下重返东宫。】

    【跟着他一起回来的,还有万贞儿】

    【那年,万贞儿二十八岁】

    【天顺八年(1464),朱祁镇驾崩,朱见深继位,随即册封照顾自己多年、年长了自己十七岁的万贞儿为妃子,是为万贵妃。】

    ……

    {这一对是一段历史上罕见的帝王真爱,他们的相遇、相知、相随太奇特,太巧合,如果仅从个人感情的角度讲,这应该算得上史上的一段佳话。}

    {拉倒吧,一个妖妃祸害后宫,朱见深都快被她绝嗣了。}

    ……

    大明。

    朱元璋红着双眼,指天破骂!

    “荒唐!荒唐至极!”

    “一个都能当你娘的人有什么好迷恋的?”

    “就算有功!给一笔钱一些地打发就是了!”

    “你这混账!”

    ……

    {又一个被《明史》忽悠的孩子。}

    {万贵妃在《明史》上的样貌出自《谷山笔麈》是万历时期的于慎行所写的私人笔记。}

    {其中万贵妃堕后宫妃子的胎和朱祐樘被当小宫女养大都是出于此处。}

    {而这两个故事来源呢?于慎行说“万历甲戌,一老中官为予道说如此。”}

    ……

    大明·成化时期

    砰!

    茶盏被摔的四分五裂!

    “放你娘的屁!”

    朱见深红着双眼怒视天幕里的说辞。

    万贞儿低下头,面色愁苦。

    朱见深喘着粗气。

    他知道文武百官一直对自己违背父母婚约,娶自己中意的对象为正妻的做法有说辞。

    同时,对生母与英宗合葬有所不满。

    “一群下三滥的手段!”

    所以他不爱见那帮人!

    口中仁义道德,心中肮脏无比!

    ……

    大明·崇祯时期

    朱由检皱着眉。

    “什么欲盖弥彰的说辞?”

    从明宪宗成化年间到万历年间时间上隔了一百多年。

    一个宫中的老太监说的故事,真实性有多少呢?

    这话的意思不就是姑妄说之、姑且听之,爱信不信,您看着办?

    他难道不知道老太监传言讹误,比齐东野人的荒唐言论更加荒唐可笑?

    这些太监津津有味的说本朝掌故,但没有一句实语,思之让人可笑。

    ……

    {但这个故事也是有人信有人不信。}

    {像写《国榷》的谈迁对这事是持怀疑态度的。在《国榷》录此事时,也照录了于慎行那一句:“万历甲戌,一老中官为予道说如此。”}

    {但写《胜朝彤史拾遗记》的毛奇龄就十分相信,并且铺陈、敷染了这两个故事。}

    {并且加上了,孝宗生母纪氏被万贵妃毒死后,张敏也被迫自杀的故事。}

    {对于某一个故事,有人选择相信,有人选择不相信,原本也没什么。}

    {问题是,修《明史》时毛奇龄参与了《明史》的编纂工作。}

    {而在修撰《明史·后妃传》时,毛奇龄就专门负责写天顺、成化、弘治、正德四朝的后妃传。}

    {然后毛奇龄就把他先前写在《胜朝彤史拾遗记》里面关于这四朝的后妃的纪闻原封不动地移入了《明史》之中。}

    {万贵妃的罪行就坐实了。}

    ……

    大清·乾隆时期

    乾隆正喝着茶。

    瞥了一眼天幕,盖上茶盖。

    “朕一早就说过。”

    “荒谬之言怎敢言信?”

    “说明宪宗专宠万贵妃,致使万贵妃飞扬跋扈,从而后宫有妊,皆遭潜害。”

    “可是,万贵妃替宪宗生下的长子不幸夭折后,贤妃柏氏不就在成化五年光明正大地生下了明宪宗的次子朱祐极了吗?”

    “成化七年,朱祐极还光明正大地受封为了皇太子!”

    “只不过次年正月因病去世罢了。”

    乾隆打开扇子,跟和珅侃侃而谈道:

    “最荒谬的是。”

    “孝宗朱祐樘是成化六年出生。”

    “而太子朱祐极是成化八年逝世。”

    “《明史·万贵妃传》却写纪妃让门监张敏溺死孝宗,张敏惊呼:“上未有子,奈何弃之。”

    “这上未有子一语,他从何说起啊?!”

    “反过来,若说万贵妃专房溺惑,那么其他妃嫔就很少有机会接触宪宗了。”

    “可孝宗受封太子之后,竟出现了十子之国之事,其中最小的,是宪宗的第十四子。”

    “这明显不合情理。”

    “若说万贵妃暗害宪宗,更是贻笑大方!”

    乾隆说的开心,盘腿坐好,指点江山道:

    “《明宪宗实录》中,其中就有称赞万贵妃抚养孝宗及请求纪妃入住永寿宫的疏文!”

    “孝宗生母分量不够,只能承托万贵妃膝下,这要是暗杀,岂有不成之理?”

    “那孝宗的生母也不是万贵妃毒死的,所谓的孝宗父子相认时,纪氏早已沉疴多时了。”

    和珅听得瞠目结舌。

    “陛下日理万机,竟还能一眼去伪取真!”

    “真龙天子之能非凡人所能解之!”

    “但陛下,这前朝人怎么对万贵妃附加如此多的无稽之谈?”

    乾隆轻笑一声:

    “万贵妃病逝后,宪宗给她上谥号,并予厚葬。”

    “但由于万贵妃任用万安一伙人乱政。”

    “到了孝宗朝,大臣们要秋后算账,提议废除万贵妃的谥号并毁坏坟墓,被孝宗制止了。”

    “也许就是因为奈何不得。”

    “所以要在书里编排一下,出出恶气吧。”

    “明朝皇帝的刀,还是不够快啊。”

    ……

    【也许在朱见深看来,万贞儿在自己悲苦无依时陪伴自己,是自己人生最重要的人。】

    【但在外人眼里,这就是乱了礼法。】

    【第一,因为她是父犯亲罪被籍没入宫的家属,这种来历只能作为最低贱的宫女,想当个后宫的女官都不现实,更别说册妃了。】

    【第二,万贞儿的年岁和带小孩儿的关系形成了一种长辈关系,是绝对不能谈婚论嫁的。】

    【这种事在寻常人家便己经为礼法所不容,发生在皇帝身上,更是难敌天下悠悠之口。】

    【同时,为了解决万贞儿的身份问题,朱见深同时尊钱皇后和周贵妃为皇太后。】

    【周太后逝世后,又违背朱祁镇的遗言,将周太后以皇后的礼制葬入了英宗寝陵。】

    【这些都是明目张胆不遵遗诏和严重违背礼法的做法。】

    【皇帝连续公然违礼,这对儒士组成的朝廷而言,对崇信礼法的大明而言,都是巨大的冲击。】

    【随之带来的后果就是。】

    【君臣对立。】

    (本章完)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