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曝光历代皇帝六维图,老祖宗慌了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92章 乍一看还是个中兴之主呢!(2/2)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赞成熙宁、元丰变法的就称誉熙宁、元丰时期的大臣。”

    “以元祐为非者则指斥元祐之士。”

    “他们心里哪里是为国家着想?不过是泄私愤以售其奸罢了!”

    ……

    天幕上。

    赵佶看着那一张纸条上的字迹,不由动容。

    『臣年老体衰,病瘥不愈,不能面见陛下,望陛下恕罪。』

    『缠绵病榻,又闻元祐、绍圣之争,臣恐矣。』

    『请天子莫理会朋党之争,应察某人是否正直,从而披抉幽隐,发现人才。』

    『不偏不倚,唯公用人』

    画面一转。

    垂拱殿。

    赵佶脸上带有几分威重之色。

    看着殿内互相恶狠狠对视的大臣们。

    无奈道:

    “朕对于军国大政及用人标准,没有元丰、元祐的区分。”

    “某项举措是否可行,办法是否妥善,朕只斟酌看是否合乎时宜。”

    “至于说辨别忠奸,用舍进退,朕也只看是否合乎情理。”

    “如此,使政事稳妥无失,人才各得其所,天下就太平了。”

    “望众卿无偏无党,正直是与。”

    “清静无为,顾大局识大体。”

    “如此,使天下得到休养生息,以成就朕躬继志述事之美,岂不美哉?”

    “若曲解他人,心存偏见。”

    “妄自更改已有之规,扰乱政治,伤害国利。”

    “不但为朕所不容,而且也为天下公论所不容!”

    “朕必与国人共唾弃之。”

    ……

    【新旧两党不停的相互攻击,七十多岁的范纯仁上言,认为元祐、绍圣各有差错,应该调和矛盾以消除成见。】

    【公元1100年十月,宋徽宗即以“本中和而立政”,以达到“永绥斯民”的目的,诏改次年为建中靖国。】

    ……

    大宋·太宗时期

    赵匡义一脸狐疑的握着手里的药瓶。

    这话……

    说的太漂亮了!

    只知纠正错的而不知发扬对的,这样不对。

    只知发扬对的而不知纠正错的,也不足取。

    唯有考察前代治乱得失,将妥当的发扬光大,则宋朝就兴旺发达了!

    “难道他真是个唐玄宗般人物?”

    ……

    大宋·仁宗时期

    “范纯仁……”

    赵祯记得这人。

    他是范仲淹的儿子。

    在易箦之际还能如此捐弃成见,一心为国,其心可嘉。

    ……

    大宋·神宗时期

    赵顼握着天星,脸色阴晴不定。

    所谓中,就是不偏不倚。

    所谓靖国,是说要建立一个安定祥和的国家。这立意不可谓不善。

    刚刚即位,就如此除旧布新,任贤良,开言路,纳忠论。

    这俨然是一个中兴天子的形象啊!

    “来人,诏太医入宫。”

    这路数不太对,还是稳一手比较好。

    ……

    【公元1101年十月,向太后去世。】

    【同年十一月,邓洵武进绍述之说,劝宋徽宗继承神宗遗志推行新法,并进献《爱莫助之图》,认为群臣中没有能助徽宗绍述者,推荐蔡京为相,得到徽宗的首肯,诏改次年为崇宁,以表明绍述的意向。】

    【公元1102年五月初十,蔡京升为尚书左丞。】

    ……

    大隋。

    “可真是反复无常啊,耳根子真软。”

    杨坚基本看透了这人的性格。

    “不通事务,没有主见。”

    “碰到事情拿不定主意,一定要有人在旁边给他信心。”

    “别人说的可能对他就听,但听完就忘。”

    独孤伽罗摇摇头道:

    “这种人的弱点太明显了。”

    “只能听言不能识人,臣子只要拿捏住他这点,说几句奉承话就能哄住他。”

    “最不适合当皇帝一类人当上了皇帝。”

    “还有这个蔡京。”

    独孤伽罗顿了顿。

    这人被单点出来,想来也为亡国大业尽了一分力吧。

    ……

    【宋徽宗和蔡京经常称他们的举措是“绍述”】

    【但并非只是保留或恢复由神宗和哲宗推出的措施,而是在很多方面都有所突破。】

    【公元1102年八月二十日,所有的州县都接到命令,要求建立为穷人看病的安济坊。】

    【九月初九,汴京设立居养院。】

    【公元1103年五月,下令在全国开设病坊。】

    【公元1104年二月初三,又下令设立漏泽园。】

    【到了1107年十月,又扩大到为冬季无家可归的人提供住处。】

    ……

    {安济坊是宋朝的福利性医院以及传染病医院,漏泽园是北宋的公墓,居养院是集养老院,儿童福利院和救助站于一体的民政民生机构…感觉蔡京成立了相当全面的民政系统。}

    {正是因为蔡京力推,宋代的社会救济制度发展得比较完备,丝毫不逊于与现代老有所养,病有所医的民生理想。}

    {所以蔡京是好是坏呀?我有点拿捏不住了。}

    {中央政府提供社会福利的资金来自地方的税收和盐茶专卖等收取的利益,对地方来说就损失了经济利益,所以诟病一定很多。}

    {历史和历史人物都有多面性,政治则是立场问题,不是一条线的就全盘否定。}

    {蔡京的确能捞钱。}

    (本章完)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