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曝光历代皇帝六维图,老祖宗慌了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69章 庆历增币!(1/2)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天幕上。

    双目炯炯有神的少年看着垂垂老矣的父亲,稚嫩的脸庞带着一抹坚毅,清亮的声音回荡宫殿内。

    “父亲,我夏国一直以畜牧马羊为主。”

    “而今却把这些东西提供给宋朝换来茶丝等轻浮之物!”

    “时间久了,必定让我们的子民、战士变得娇气堕落!”

    “马羊日日减少,茶丝却逐渐增多!”

    “这实际上是在消耗我们的夏国的资源啊!”

    ……

    【西夏是西北党项族建立的政权。】

    【黄巢起义时,党项族的首领拓跋思恭因参与对起义军的征讨有功,于是就如同唐王朝对各路支援的地方武装的赏赐方式一样,朝廷封拓跋思恭为定难军节度使,并赐姓李。】

    【自此拓跋思恭便占据了夏州、宥州,定难军成为藩镇势力。】

    【因远在西北,较少参与中原各政权间的纷争,所以不像唐末各藩镇逐次消亡,定难军安稳的偏安于西北,延续至宋朝。】

    【宋朝无法像对付向南唐、北汉等“十国”地方一样消灭定难军。经过多年的和战,双方形成一种名义上的臣属关系。】

    【这种表面上的和平,在1032年间被一位李元昊打破。】

    ……

    大唐。

    李世民挫着食指,面无表情的看着天幕。

    安史之乱,驻守西北的军队都被调往关中和中原一带以平定叛军。

    安史之乱后,就一直无法继续经略西北,只是退缩到关中一线。

    虽不能经略西北,但疆土一直属于中原所有。

    这回好了,疆土又不属于中原所有了。

    该死的……李隆基!

    李世民决定迁怒。

    ……

    【李元昊,“性雄毅,多大略,善绘画,能创制物始”,曾劝父亲李德明不要臣宋。】

    【赵德明告诫他:“吾久用兵,疲矣。吾族三十年衣锦绮,此宋恩也,不可负。”】

    【十三岁的李元昊言:“衣皮毛,事畜牧,蕃性所便。英雄之生,当王霸耳,何锦绮为?”】

    ……

    刘宋。

    刘裕的面色复杂。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他现在对于赵宋是十分嫌弃。

    嫌弃的想改国号了!

    ……

    大唐·高祖时期

    “呐呐呐!”

    李渊指着天幕呐个不停!

    “我终于想起宋家皇帝缺什么了!”

    “血性气!”

    “一点勇猛阳刚之气都没有!”

    “看看人家!”

    “不愧是姓李!”

    李建成、李世民:?

    跟姓不姓李有何关系!

    ……

    【公元1032年,李德明去世,李元昊继位,开始实施叛宋自立的计划。】

    【他仿效中原王朝体制,设立中书、枢密、三司、御史台等政府机构,任命中书令、宰相、枢密使、太尉等职官,建立朝堂。】

    【制定秃发令,元昊“先自秃发。及令国人皆秃发,三日不从令,许众杀之”。】

    【停止使用宋朝年号,弃用李姓、赵姓,改姓为嵬名,取名为曩霄,又自制西夏文字,“教国人纪事用蕃书”】

    ……

    天幕上。

    画面推向天下疆域。

    南边的『宋』正在岁月静好。

    北边的『夏』正在攻城略地。

    『夏』疆正在西北极速扩大。

    东据黄河,西至玉门。

    南临萧关,北抵大漠。

    ……

    【公元1034年,李元昊出兵进攻府州,并在环州、庆州境内打败宋军。】

    【次年攻打回鹘,夺得肃、瓜、沙三州,从而控制了整个河西走廊。】

    【公元1038年十一月,李元昊正式称帝,国号为夏。】

    ……

    大唐·玄宗时期

    李隆基看着在丢失的西北之地上建立起的西夏,一时间有些麻了爪。

    “你们!你们也太废物了!”

    自打安史之乱西北之地就一直飞悬。

    飞悬就飞悬吧,好歹法理还在。

    现在好了!

    法理又没了!

    不用猜都知道有人又要找朕出气了!

    “快快快!盔甲!盔甲!”

    一旁抱着果篮的杨玉环呆呆的看着眼前金光汇聚而成的,成熟稳重俊郎大气的男子。

    男子竖指放到嘴边示意安静。

    杨玉环傻傻的点点头。

    随后…

    “啊!砰!”

    果篮放到一旁,杨玉环双手捧着脸,支在膝盖上。

    看着那边生龙活虎的单方面恶战,喃喃道:

    “这就是……太宗皇帝啊……”

    一旁的高力士:……

    陛下!事情的发展似乎有些不太对啊!

    ……

    大宋。

    “天幕!天幕!”

    赵匡胤蹦到石桌上冲天上大声喊叫!

    “给我一个机会!给我一个机会!”

    “我要狠狠的暴打他们!”

    “暴打!”

    “我不要奖赏!我倒贴你寿命!”

    “给我一個机会!”

    “一个机会啊啊啊!”

    一旁的赵匡义看着似乎已经疯了的大哥,对一旁瑟瑟发抖的小宦官轻声道:

    “你去把那盆盐水换成无盐的。”

    “本王必有重谢!”

    小宦官刚要开口,眼睛一瞄身体一僵,低头装死。

    赵匡义叹了口气。

    要挨打了。

    ……

    【最初李元昊希望宋廷承认他在西北地区的政权,但宋廷的执政大臣都认为西夏是小羌,不足以忧,拒绝了他的请求。】

    【然后,大宋就被这个“小羌”给狠狠教训了一顿。】

    【公元1040年正月二十八,宋夏双方在延州(陕西延安)以西五十里处发生三川口战役。】

    【西夏用老弱残兵引诱宋军进入口袋阵,围而歼之。宋军主将刘平、石元孙被俘。】

    【公元1041年二月,双方在镇戎军(宁夏固原)西南一百里处发生好水川之战。】

    【宋军急于求成,轻率出兵攻打西夏军队,误入西夏诱兵所设置的口袋阵,麾下士兵战死近万人,领军大将六十一岁的任福在此役中阵亡。】

    【公元1042年闰九月,在镇戎军以北四十里处又发生了定川寨之战。】

    【宋军主将葛怀敏与属下十多名将领阵亡,宋军近万人死伤。】

    【西夏的军队直抵关中平原的北面门户渭州,再往南即是咸阳,兵锋直接威胁到当时的京兆府(西安)】

    【直到范仲淹急调附近的环庆路军队回防,李元昊才从容撤兵。】

    ……

    大汉。

    刘邦看的是十分无语

    曾经统一中国的大军在立朝七十余年后,面对国力并不强的西夏时竟然屡战屡败。

    “宋朝的制度问题太大了。”

    战术上的东西刘邦没有看出太多。

    但只是兵不知将,将不知兵这一条就足够了。

    这边统、调、管兵三权分开,互相制约。

    主将不熟悉所率各部队的特性与战斗力,对下属部队亦无威信可言,势必影响作战效果。

    而另一边用的是唐制,掣肘不大。对于军队可能达不到如臂指使,但只要兵知将将知兵就可以了。

    更别提对面还是个马上皇帝。
第369章 庆历增币!(1/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