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宁城的兴起,自然也连带着京师也跟着沾光,先是广宁城流行起来,然后过个两三年再京师流行。
    然后才会慢慢的向南转运。
    广宁城的科技水平,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已经达到了一个崭新的程度。
    手表的普及,其实就已经代表着辽地的精密制造,趋于大成。
    只不过。
    广宁城如今的精密制造,趋向于靠着大庆传统老匠人的丰富经验,以及京都那边搞得物勒工名。
    物勒工名,以考其成。
    这是礼记中的一句话,春秋时期便已盛行,大秦将这一标准化的生产达到了大成!
    也靠着标准化生产的制式兵刃、弓弩、铠甲、战车等,才有了真正一统天下的根基。
    庆皇治理极严。
    自然也效仿了这一套。
    甚至就连皇宫中脚下的一块青砖,若是挖出来,背面都有窑户的名字!
    若是这块砖出了问题。
    到时候朝廷能直接找到那窑户身上。
    物勒工名,这也就代表了品质的象征。
    对于皇家来说,可以轻易追责。
    可对于百姓们来说,自身根本缺乏追责的能力,物勒工名,如今也已经变成了品质的象征。
    很类似于。
    我拿我的人品做保,我生产的东西,质量没有任何问题!
    这句话在大庆还是很好用,很有含金量的。
    因为庆人普遍要脸。
    若是脸面都没了,那也就没法子再混了。
    若非为了颜面,手表也不可能如此流行,有许多人怕是宁可少吃几顿肉,也要买这么一块表。
    虽说秦风并不提倡这么做。
    但只要喜欢,秦风倒也不好说什么。
    其实手表这么好的东西,没有传到南方,也是秦风有主动限制的结果。
    大庆许多地方,百姓们的经济状况还没有达到能佩戴手表这个程度,而有些人为了用上,怕是宁可借贷也要上。
    最后不免搞出一些是非来。
    故此。
    秦风觉得广宁城的一些新型物件,真的没必要普及的太快。
    先走高端路线,将大庆那些有钱人的钱都赚完了。
    然后再走中端路线,维系住品牌。
    最后。
    才是彻底的普及。
    同样的,价值也不能跌落的太快,不能造成差异化。
    这些种种的细节,都是需要把控的,广宁城内拥有完整的一套标准,让广宁城的工业,能够源源不断的从大庆吸收大量的钱财。
    然后再反哺到建设中,以及一些新技术的研发中。
    这已经形成了相当正向的循环体系。
    想到这些,秦风也更想念广宁城了。
    “今晚不在京师住了,直接回广宁吧。”
    原本定的是第二天清晨出发,回广宁城的。
    然而京师距离广宁城,乘坐专列也就几个小时的事儿。
    秦风已然有些迫不及待。
    庆皇心中一动。
    “咱也确实想早点看看广宁城的模样。”
    “那就走。”
    “走!”
    秦风当即命人联络铁路方向,安排铁路线路,让在晚些时候,能彻底回到广宁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