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本堂就在东宫边上。
    里面收罗了天下藏书,又请了许多名儒,来教授皇子藩王们。
    希望他们就藩后,能做好本责。
    这地方,实际上也是当初太子读书的地方。
    只是后来太子读书换到了文华堂。
    如今也就变成了小皇子们读书的地方。
    一般皇子们十四五岁,基本就可以就藩了。
    只不过藩王就藩,被朝廷官员们搞了一波。
    到了藩地之内,所拥有的权利,也没有那么大了。
    去不去藩地,区别没有那么太大。
    以至于不会出现建朝初的那般情况。
    大本堂藏着天下藏书,以往太子总会去大本堂,找一找古本之类的。
    这自然能见一见秦雄英。
    可自从身体不好后,太子连东宫很少出,书看的速度也就慢了下来。
    只有有事时,才会跑到谨身殿来。
    或者去坤宁宫,给马后请安。
    秦雄英,见的当真少了。
    这也不免让秦标更加愧疚。
    庆皇有点尴尬。
    原本想转移下话题,让太子放松放松的。
    可这下子好了。
    太子心情怕是更不好了。
    可话题都到这里了,也不好不说。
    他们终究是父子。
    未来秦雄英是要继承大统的。
    “雄英跟老六走的太近,私下里学了不少辽地的知识。”
    “只是辽地知识体系,与一些法古的老教授们起了冲突。”
    “辽人讲究变化,而这些老教授们,则觉得守古稳定最好。”
    庆皇所说。
    也是京都最近,兴起了新的思潮。
    那就是变化。
    向辽地学习一些先进的技术。
    只是如今朝廷的政策,却变得越发的保守,处于对于这个思潮进行压制的状态。
    这也是庆皇与太子,一致的意见。
    “学辽之风,未来必然盛行,雄英如今学一学,也有诸多好处。”
    秦标跟秦风通的书信最多。
    自能了解到辽地的兴盛蓬勃之处。
    也认为自己登基之后,必然有许多地方会借鉴辽地,让大庆快速兴盛起来。
    “然而父皇北伐在即,朝廷一切皆以北伐为第一要务,不宜有所变化。”
    秦标想法也很明确。
    辽地的东西是好的。
    只是大庆暂时不能学。
    万一学出了闪失,大庆朝廷现在承受不起,原本板上钉钉的北伐,兴许就会出现状况!
    故而此时,哪怕明明知道这股思潮是好的。
    朝廷也不能开放了政策,让京都去学。
    首先一点,就是大庆百姓,终究不是辽人,不用破而后立,是有一定基础在的。
    有基础在,那推翻了学辽人那一套东西,是不靠谱的。
    要在现有的基础上,融合一些辽人先进的东西。
    这个度,必须得把控好了,如此才能不出乱子。
    对于大庆来说,一切都没有稳定重要,一切都没有粮食上的安全重要。
    京都最适合做的。
    就是保守!
    而这股思潮,最好在洛阳新都迸发。
    让那片中原之地,浴火重生,焕发出崭新的生机。
    如此一来,便能尽最大的可能,平衡南北之间的差距。
    而且也能让大庆,焕发出崭新的面貌。
    这一切。
    都必然在迁都之后,才好实行。
    只是……
第818章 当年,是儿臣错了(1/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