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六果然把大庆的疆域,推到了更北端。”
    “这个宁古塔,说是离着广宁城还有一千五百里,冬季漫长,夏季短暂。”
    庆皇感慨着,将文书递给了太子。
    宁古塔地,以前是东胡人的地盘。
    庆皇甚至还以朝廷的名义,册封乌恩为奴儿干都司。
    虽说。
    最后乌恩带着奴儿干都司跑了。
    当时庆皇还有点不明白。
    但那边的事儿,终究离着京都太远了。
    再加上庆皇觉得秦风能处理好那边的事儿,就没有多管。
    关外之地,朝廷当真很难管辖到。
    出了点什么状况,光是消息的传递,都得需要漫长的时间。
    而且如果只是一道消息来源,根本无法保证这道消息的准确性。
    故而最好的办法。
    就是让秦风,随意在东胡地折腾。
    以秦风的武力,应该不至于被人欺负了,这也就足够了。
    可庆皇都没想到。
    这才几年的时间,秦风就将归来的百姓,直接安置到东胡人的地盘上了。
    剩下的东胡人,会同意吗?
    不过当这宁安县名称都已被敲定,庆皇便已知晓。
    东胡人同意不同意,怕是根本不重要了。
    秦标瞧见书信,也是无比惊讶。
    对于老六的地盘,他也有所知晓。
    堪比大庆的一半山河了。
    只是相对比较零散,而且辽地的人口数量也不多。
    “辽地人口数量过少,即便名义上占据了庞大的疆域,儿臣也只觉得是收拢了周边部族,定期向老六朝贡、纳税。”
    辽地的人口太少了。
    就算加上广宁城,都不到一千万人。
    靠着这点人,如何能掌握接近大庆一半疆域的土地呢?
    必然是如同南洋诸多藩属国一样。
    尊奉辽王为主,实际上各部落依旧自行统治地方,只是每年按时给老六朝、缴税。
    毕竟那里距离太远。
    朝廷注意力完全不在那边,也很难知道真正的情况。
    “朕也是这么以为的,觉得老六控制住那些东胡人,就已经很好了。”
    “没想到啊,竟然能直接在东胡人的地盘上设县,进行归化。”
    “只要经营个几十年的时间不出差池,那最北的宁安县,必会成为大庆的领土!”
    庆皇无比感慨。
    大庆的疆域,实际上分为好几重。
    因为封建皇朝,都是人治为根本。
    对于疆域的分化,只有大概。
    朕说那块是朕的,那必然就是朕的。
    第一重,便是朝廷控制,基本离着京都近的,地方出了什么事儿,能够快速反映到皇帝这里,从而进行处置而不会耽误生乱的。
    第二重。
    便是藩属国。
    藩属国中,又分为亲王的封地,以及周边册封。
    大庆三王,实际上就是代表着天子,在边缘上的地方小朝廷。
    他们是大庆政策向外延伸的重要节点。
    也是拱卫朝廷的主要力量。
    其次。
    则是外姓藩属,如同南洋的许多国度。
    虽然朝廷册封你为王,但实际上就是个象征。
    大权全在朝廷册封过去的官员。
    就连你的王,都是朝廷册封的。
    册封你们一群官员,咋了?
    再说你们那些人,能治理好地方吗?
    哪怕周边那些藩属国,仍旧有着国的名号。
    前面也要加上大庆两字。
第816章 权衡(1/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