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车厢内,望着窗外的辽阔城市,秦风摇头。
    这整座城,都属于他。
    甚至远处的田野、山脉,都属于秦风。
    饶是藩王,没有坐在那至高无上的位置上,秦风仍旧富有四海。
    “还得等内燃机彻底改良完成,以燃油的能量,才能让辽地的战车更快。”
    透过车窗,秦风看到远方孤悬的几座大烟筒。
    那里时刻冒着滚滚的黑烟,污染着广宁城的空气。
    不过那却是辽地至关重要的一环。
    那是广宁城最近投入使用的炼油厂。
    经过多年的定向研究,辽地的石头提炼技术相对比较成熟。
    其实也没有多难的。
    关键就在于蒸馏。
    不同的温度之下,气化冷却出来不同的油料。
    容易挥发的汽油、煤油、以及柴油、润滑油、沥青等。
    辽地对于内燃机的油料选用。
    原本是煤油的。
    只是秦风拍板为汽油与柴油两样,如今样型机已经改进了两次,仍在优化。
    “到年底,柴油发动机优化的基本差不多了,来年便可着手并联优化,下半年才能正式投入生产。”
    哪怕秦风很着急,也避免不了需要时间。
    兴许快点,兴许慢点。
    但想要战车彻底投入使用,至少得来年的年底。
    而且内燃机战车使用后,战车营还要适当的进行磨合。
    反倒是战车地盘已经生产出来,正在优化调试。
    兴许会有些弊端。
    但结构相对简单,秦风觉得不会影响使用。
    “所面临的敌人,是北胡的骑兵,刀枪这种冷兵器,根本不需要太厚的装甲。”
    秦风抽出了那份辽地五型战车的设计图。
    至于一二三四型战车。
    全都被五型战车给优化掉了。
    五型战车基本分为三个主要结构。
    一为车架,二为驱动,三为武器系统。
    车架基本以六人乘坐为主,装甲不算厚,重量没有秦风印象中坦克那么厚。
    坦克要面对的,是扛住敌人的重型火炮。
    可北胡人有火炮吗?
    毛都没有!
    装甲根本用不上太厚,轻量化之下,战车的速度便能得以更大程度的提升。
    驱动为十二缸柴油风冷驱动。
    为了防止发动机过热问题。
    秦风认为最佳的战斗时间,就是来年的冬季!
    最好在来年冬季时,至少三百辆辽五型战车形成战力。
    这需要多线并进,是个很复杂的工程。
    别看三百辆战车,需要的战斗人员不足两千人。
    可背后所需要的保障系统,需要的两万人、二十万都不止。
    辽地上上下下,都用了庞大的人力系统,最优秀的人才,至少辽地百分之五十往上的生产力。
    才将这台战车攒出来!
    当然这三百辆战车的火力,也是无比恐怖的。
    至于地盘,仍旧采用履带,通过性更好。
    绝不是因为辽地没有橡胶,才用的履带。
    至于火力系统,更是不用说。
    辽地如今的战车,火力就已相当凶残。
    放到辽五型战车的火力,更是翻倍。
    同样的,补给难度也必将翻倍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