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地的钢炮,除了没有膛线,炮弹还有些落后。
    发射次数五六百发,炮管基本就废了外。
    其余方面,已经无限接近秦风印象中的火炮的样子。
    也就是在钢铁材料上,还有进一步的上升空间。
    但至少。
    火炮的发展路径,基本稳定了。
    下一步,基本就是改进炮弹。
    辽地的火炮,目前还在用纸壳弹的包装。
    前方爆炸的弹,与后方的推进药,以及后方的引爆药。
    还有就是炮弹顶部的引爆撞针。
    一枚炮弹,基本由这四个部分分开构成。
    “滑膛炮也足够用了。”
    “就是在弹药上,还得进一步提升。”
    “铜炮弹壳,必须得上去。”
    黄铜炮弹壳的技术,辽地已经拥有。
    对于在两千年前,黄铜锻造技术便已经达到巅峰的土地上来说。
    制造一个合适的黄铜炮弹壳,难度并没有太大。
    难度最大的,是如何降低成本。
    以及低成本下的批量化生产。
    “黄铜还是大庆的主流货币,而且历经几千年的开采,铜矿的数量并不太多。”
    秦风敲击着桌子。
    “本王记得,辽地与东胡地,应当有两三座大型铜矿,应当够用。”
    “是已经探测到了,可目前辽地还没有开采。”
    “年后就进行开采,离父皇北伐越来越近,黄铜炮弹,必须得提上日程。”
    秦风直接拍板。
    辽地的火器。
    憋了这么一冬天,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
    黄铜子弹的技术,是先从子弹开始的。
    那是辽人工匠们,想要讨好秦风的产物。
    也是因为子弹的耗铜量,相对较少。
    只是这个相对少,也是相对于炮弹。
    一枚子弹的耗铜量,比一枚大庆铜板还要多。
    毕竟辽地目前的子弹,口径相对比较大。
    平常练习消耗子弹,那哪里是消耗子弹?
    那压根就是在消耗金钱!
    王爷就算再家大业大,这青铜子弹用起来,也是相当心疼的。
    而合格的火枪手,大约需要两百枚子弹的训练。
    纸壳弹与青铜子弹,又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射击感。
    故而想要战场上有效果,平日训练就得上去。
    如今辽地的火枪兵数量,就两个营。
    一个营五千人,共计一万火枪兵。
    而且这还只是火枪兵,又没有算战车上那些转轮炮的消耗。
    总之,辽地火器投入上的花费。
    比重甲骑兵贵多了!
    “火器是必然要发展的,不要因为现在觉得贵,性价比不如重甲骑兵高,就不去发展。”
    “要搞,就要坚决将火器搞好。”
    “今年年底,炮弹的生产线,必须建立起来,并且进行一定程度的库存量。”
    “至于铜矿短时间难以开采的事儿,本王写信跟父皇大哥说。”
    辽地的铜不多。
    大庆的铜不少的。
    只不过铜属于战略资源,铸币需要这东西。
    然而秦风讨要一部分,想来父皇与大哥也不会不给。
    “京都的铜不在少数,父皇与大哥用铜来造火炮,实在太浪费了。”
    京都那边的火器研制。
    就算辽人将饭都喂嘴里了。
    也止不住的去拖沓。
    不是铁炮造不出来。
    而是造出来总炸膛!
    铜炮相对就稳定了许多,庆皇与太子目前暂时也只能用这个办法。
第675章 打的是子弹吗?打的那是钱!(1/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