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地的夏很短暂。
    很快便入了秋。
    广宁城那恐怖的兴盛状态,也逐渐慢了下来。
    到了秋。
    也是收获的季节。
    许多人,都要放下手里忙活的活计,去帮助辽王收割稻田。
    辽地的土地过于广袤。
    导致收获的队伍拉得很长很长。
    这也是辽人为数不多放松的时候。
    每年的收割,基本上到老下到小,基本都会参与劳动。
    就连秦风。
    也会象征性的割上一亩地的稻。
    此时秦风便在广宁城最近、长势最好的一处稻田,熟练的割着稻子。
    天子尚且亲自种地。
    更何况秦风这位王。
    这个时代,对农桑是极度重视的,秦风也不能例外。
    “最开始时,辽地没啥吃的,那时候干活是真的干活,即便当王也没啥区别。”
    “二愣子那个傻子,每次都想跟本王比一比割稻子的速度。”
    “就二愣子割出的稻子,一点都不齐,干的糙得狠,不爽利。”
    对于朱烈,秦风禁不住的吐槽。
    如今朱烈也在跟着秦风身边割。
    似乎比以往成长了许多。
    至少没跟秦风来比一比。
    似乎身边多了个女人,好了许多。
    虽说那个叫做羊儿的姑娘,很明显还得好好的养一养。
    一亩稻田,很快就割完了。
    稻田的旁边,则设有凉棚,此时棚子内正煮着开水。
    在开水的旁边。
    则有许多许多的竹篓。
    竹篓内,全是附近辽人捉来,最为肥美的稻田蟹。
    相比京都澄阳湖的大闸蟹。
    秦风偏爱这辽地的稻田蟹。
    就是种稻子时,养在稻田内。
    等到了秋天,稻子收了,螃蟹也肥美了。
    虽说这稻田蟹没有大闸蟹那么大。
    但辽地的稻田螃蟹,远比江南的更香。
    辽地的螃蟹,普遍在一两到一两半之间。
    一只二两的稻田蟹,那是一顶一的好。
    个个膏满黄肥。
    “煮螃蟹,煮螃蟹!”
    秦风招呼一声,便有厨娘将螃蟹入锅。
    有些美味,唯有在相应的时节才能吃到。
    就比如这稻田蟹。
    最好吃的时候,前后也就二十天左右,不到一个月的样子。
    其他季节吃的螃蟹,根本不好吃。
    秦风端着碗,亲自倒上了酱油,以及研磨好的山葵。
    山葵这种植物,产自西南与西北。
    倭国内也有很多。
    这些山葵,便是从倭国内运来的。
    倭国人还有另外一种无比廉价的替代品,称之为芥末,又称辣根。
    芥末更呛。
    山葵则口感柔和,微微辛辣感恰到好处,还带有丝丝甜味与清新的香气。
    秦风喜欢用山葵酱拌上酱油。
    然后就是吃稻田蟹最完美的蘸料。
    得益于辽兵正在倭国内征战,秦风倒也满足了口腹之欲。
    更为关键的。
    是现在的倭国内绿色天然,没啥污染。
    吃的山货令人放心。
    “别看这螃蟹一只只有二两,这个季节肥得很。”
    “一般人吃两只就被香得顶到了,吃三只基本撑了。”
    虽然如此说。
    对于秦风。
    则根本不存在吃饱了这一说。
    即便拥有如此地位,秦风也很少有吃饱吃撑的时候。
    大多数时候。
第581章 稻田蟹(1/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