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宁城正在转型。
    秦风最近倒是没有心思去王府外看那些富家女。
    辽人多了。
    事儿就多了。
    哪怕平日绝大部分事务,都由他人处理。
    可每日即便汇报的时间,基本就得占据了半个时辰。
    而且事无巨细。
    偶尔还会出现一些突发情况。
    导致秦风每天,总得抽出点时间来处理政务。
    “两百多万人的事儿,就已经这么多。”
    “这要两千万人,不得将本王忙死?”
    秦风有点理解,父皇跟大哥为何每天忙忙碌碌,累个半死。
    而且历朝历代皇帝都不愿给太子分权,偏偏大庆愿意。
    主要还是统治的人口数量太多了。
    在大庆朝廷的记录下。
    算得其实也就八千多万的丁口。
    这八千多万人,也是大庆正儿八经的劳动力。
    其中女人、老人、小孩,基本都被排除在外了。
    大庆能就业吃饭的地方少。
    这其实从南朝时期开始,就已经有此倾向了。
    为此,南朝开始就将女子锁在了家里。
    目的就是为了防止女子去竞争男人的工作岗位。
    最终导致男人没事儿做,最终聚在一个山头寻思造反。
    如此。
    才逐渐造就了男主外,女主内,一家分工明确的社会构造。
    辽地岗位多。
    有许多岗位,都特别适合更细心的女人去做。
    故而辽地管理两百万人,就真的管理两百万人。
    而大庆的地方上。
    两百万人,基本只有一半的就业,实际管理也是以家庭为单位。
    也就是四五十万户。
    细分管理上,也根本不是一个级别的。
    “每天城内的事儿确实不少。”
    “着手建立个报纸,将广宁城每周发生的大事儿,都记在报上。”
    “如此也方便百姓知晓。”
    秦风觉得创建报纸很有必要。
    百姓多了。
    必然不能再如以往那般管理。
    必须通过一些间接的手段,让辽地百姓知晓秦风的意向。
    办报,便是最快,最便捷的宣传方式。
    有利于秦风利用报纸,进一步引领广宁城百姓发展。
    “王爷,广宁城的识字率还不够高,识字最高的反倒是孩童。”
    红鸾知晓报纸之事。
    王爷曾在无意中说过。
    她也早就琢磨过,但都因为识字率的问题,从而没有去做。
    况且。
    那个时候人也是真的少。
    秦风压根不在意。
    “迟早都要做的,晚做不如早做。”
    “名字叫辽报即可,立即着手创办。”
    “是。”
    虽说如今红鸾的身份已是辽王侧妃。
    可她的工作依旧没有落下。
    许多辽王府内的事儿,依旧都是红鸾在解决。
    其实报纸这种事儿,千年前就已盛行。
    大庆的报纸数量也不少。
    其中九成都是从京都出来的,方便天下人知晓朝廷政策,当然购买最多的,还是那群读书人。
    毕竟科举考试时,是需要知晓朝廷现阶段的大事儿的。
    就在红鸾着手去办时,突然转头。
    “王爷,辽报刊行后,是否要给陛下以及太子殿下各送一份。”
    秦风点头。
    “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