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而宁地那些懂得放牧的子民。
    全都是人才。
    到了齐鲁之地,也能看管齐鲁之地的牧场。
    先放羊放牛放马。
    等人口再充实充实了。
    就可以开荒种地。
    这是必要的流程。
    秦棣也愿意帮大庆将齐鲁之地恢复昔日的繁荣。
    但有些话,宁王还是要说。
    “只是宁人更愿意去辽地。”
    “生了三个儿子的家庭,往往有一两个儿子,会前往辽地的广宁城,希望成为新的辽人。”
    “而且辽地离宁地近,想看父母也方便。”
    在秦风与宁王在京都这些日子。
    他们的封地内也发生了不少事儿。
    就比如宁地人,开始愿意去广宁城讨生活。
    宁地人多,而广宁城又严重缺人。
    加上两者离得并不远,广宁城吸走了宁地许多人。
    大概……
    有那么十之一二。
    最为离谱的。
    是广宁城吸引过去的,不单单是宁地的丁口。
    就连女子都吸引!
    辽人女子的地位,放眼整个天下都是相当高的。
    宁地女子无法抵抗这种诱惑。
    她们不想过着少时听父、成年听夫、晚年听子一成不变的命运。
    越来越多的宁地女子。
    都去了辽地。
    搞得宁地如今十分缺乏适婚年龄的女子。
    这也是封建皇朝的弊端。
    古往今来,朝廷算人历来算的是丁口。
    什么叫丁口。
    就是能给朝廷缴纳赋税的那批人。
    可绝大部分人,都是无法给朝廷缴纳赋税的。
    特别是女子。
    故而朝廷统计的丁口,也就是十六岁到六十岁的男子,能给朝廷上税,还能进行劳役的这批人。
    如今该给宁地免费服劳役的人。
    都跑到辽地去了。
    辽地……
    没劳役,还有工钱……
    简直就是大庆中的奇葩!
    涅槃重生后的怪物。
    就广宁城如今规划的规模,别说城内住个两百万人。
    就算三百万,五百万人……
    应该也都能住在那座城内的。
    这么多人口的城池,粮食等基础生活物资的供给,本应该是一场无比困难的事儿。
    可得益于辽地的黑土,以及平整的道路。
    广宁城百姓的生活水平,比周边明显好很多!
    而且好的不是一点半点。
    好的简直是一大截。
    秦棣都不知道老六是怎么做到的。
    只是当秦标听到秦棣话后,不免低头。
    “是这样啊,宁人都愿意去辽地。”
    秦标略微沉吟。
    “关外辽地的人口,属实还是少了些。”
    “老六曾说过,至少能养活起上千万的人口。”
    秦标最终望向了秦风。
    “宁人去辽地,彼此都方便。”
    “要不也就干脆再给了方便。”
    “老六干脆给这些愿意呆在辽地的宁人,直接落籍成辽人如何?”
    秦风也有些恍惚。
    宁人去辽地赚钱这事儿。
    秦风是知晓的。
    文书中也说过。
    宁辽两地本就接近,彼此互助,宁人与辽人的感情也不错。
    只是给秦风的文书上,说的只是宁人来赚钱。
    毕竟辽地的活儿很多,相当缺人,来赚钱自然也没啥。
    一起富裕吗。
    只是……
    文书里没说来了就不想走了啊!
    可仔细想想。
    这貌似也挺正常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