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的水门,每天都往城外运送着大量物资。
    船又停靠到长江北岸。
    也有一些船沿着大运河,前往范阳。
    大庆的物资转运,每过一处都要被收一笔税款的。
    然而这些队伍,皆打着辽王的旗号。
    无人敢拦。
    这也是大庆官员最基本的特权。
    也正是这个特权,也让许多商家寻了门道,从而躲避漕运的税款。
    每种制度。
    都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
    而商人。
    最擅长寻找漏洞,从中获利,也难怪朝廷要将商人当做最低等的子民。
    偷税漏税,简直相当于挖大庆的墙角。
    若继续这般下去,久而久之,大庆的朝堂之上肯定没钱。
    这是必然的结果。
    好在目前百姓淳朴,知晓这个漏洞的人很少。
    这个规则,还能继续延用。
    时光飞快,眨眼便到了正月的月底。
    距离秦风离京,也仅仅只有几天的时间了。
    这次来辽王府的,就连太子都过来了。
    “老三老六,二月一日,大哥与你们同行。”
    “好,可要去开封?”
    “先去范阳,再去开封洛阳长安,最后凤阳。”
    太子秦标毫不顾忌自己的行程。
    甚至这份行程,各地州县早就清楚了。
    包括做好了相应的安排。
    “大哥带多少人?”
    “一万东宫侍卫。”
    作为大庆皇储,秦标是拥有完整一套东宫班子的。
    名义上庆皇是大庆的皇帝。
    可大庆的朝臣,却要面临双君,甚至多君的局面。
    双君指的。
    就是皇帝与太子。
    大庆的重臣,在朝廷上拥有职务,也要兼领太子府的职务。
    早朝上完了。
    也要去东宫再上个小朝。
    如此一来,大庆的皇权过渡将无比稳固。
    至于多君。
    就是秦风等藩王,也算是他们名义上的君主。
    也保不齐,哪一天就到藩王的封地内当官。
    这种制度现象,历史上是极为少见的。
    这需要帝皇对太子绝对的信任。
    而且太子的党羽,完全就是皇帝的臣子。
    这种方式,还算开了先河。
    庆皇在主动分享皇帝的权利。
    只不过分享给的不是士大夫,而是自己的儿子。
    “一万人够吗?”秦风有点担忧太子的安全。
    “其中有五百辽兵。”秦标补充道。
    “那够了。”
    秦风瞬间就放心了。
    这次辽人送到京都为官的并不多。
    没想到秦标直接要走了五百。
    这可不是个小数目。
    有这五百辽兵在,就算路上真出了啥事儿,也能护着太子跑了。
    当然。
    一万侍卫随行,基本不会出啥问题。
    毕竟还有地方卫所兵,若是急需,太子也是能调动的。
    只要不是整个行省都判了。
    基本就不会有什么安全上的风险。
    “胡庸三日前到了京都,如今已为左相,处理事务比汪相快很多,很好用。”
    太子如此评价着。
    “只是胡相似乎有些不开心,可能也发现宰相的权力,已不如往日那般大了。”
    太子一边喝着茶,一边跟秦风说着朝廷内的事儿。
    似乎这些朝堂政务。
    就是秦标的爱好。
    若是聊其他的,秦标可能不擅长。
第478章 宰相权利还大,搞内阁吧(1/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