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经典。
    即便一生埋头苦读,也读不到尽头。
    因为无论站到什么角度上去看,这些经典说得都是对的。
    而为何要让文人,一生埋头苦读这些经典,甚至为此耗尽一生。
    这就不得不提,前人已经在这些经典内,埋了无数的雷。
    先用经典成就功名者。
    多想凭经典,堵死后来者的路。
    能成为世间有名大儒的,就那么几人。
    若有人超越了他们的名望,他们便不再是大儒。
    除非他们死了,否则后来者想再凭此道超越他们,简直就是痴心妄想。
    因为他们略为动手,就能让后来者走诸多弯路,也许直到中年老年,才能走到正确的路。
    可这么一延误。
    什么都晚了。
    儒学经典,甚至许多传承下来的经典,是绝对好的东西,如果学到了精髓,受益无穷。
    可问题就在于。
    一旦牵扯到利益,先来者就会往里面掺和进去无数的沙子。
    再好的东西,也终究不适合继续读下去。
    慢慢的,也就成就了一代代腐儒。
    “几百年前,儒士上马可仗剑杀敌,下马可俯首治民。”
    “可惜今日所谓儒士,皆手无缚鸡之力,可笑至极。”
    秦风没学大庆的五经。
    因为要学五经,早要寻访明师才行,否则其中弊端恒生,阻碍上进。
    还有另外一种说法。
    最容易惹事儿,就是秦风这个年纪的人,拥有着无穷无尽的力气与执行力。
    年轻人的身体,似乎永远感觉不到累。
    就算累了,睡一晚上又继续的生龙活虎。
    而就是要用这些繁琐的经,磨掉年轻人的那股锐气,以防止年轻人聚集到一起,横生事端。
    先来者。
    总是会毫不留情堵死后来者的路。
    而所谓的圣人,就是先到了顶点,不但不堵路,反而会给后来者指出一条康庄大道。
    谁都可凭此道通畅前往,让天下人,形成崭新的面貌。
    可这几千年来,能称之为圣人,有几人呢?
    至于比。
    比什么比?
    动手更干脆。
    方孝孺听闻此言,躬身一拜。
    “若论六艺,射与御我等皆不如辽王殿下,心甘情愿认输。”
    秦风愣了一下。
    这帮子文人。
    真他娘的无耻!
    秦标则笑呵呵的看着秦风。
    “人家都已经认输,老六就别动手。”
    “比比别的。”
    “诸多儒学经典,臣弟不如两位,臣弟认输。”
    比无耻。
    谁不会?
    秦博更是差点拍手叫好。
    老六的斤两,大家多少还是清楚的。
    除了一些典故外,老六根本就不清楚什么叫做经文注解。
    压根就没学过。
    就算回答了,也不符合主流,会被判定为错误。
    辨经。
    谁有功夫跟这群文人,耍嘴皮子辩经?
    况且面前两人,皆是儒林之中极度有名之人,若是论经输掉这事儿说出去,也不丢人。
    从完全不懂。
    倒比这两人差点。
    秦标也知秦风斤两,也不为难。
    毕竟秦风如今功绩,可比那些埋首苦读的文人大太多太多。
    自然也不能在这上面,过于苛责。
    “就比诗词吧。”
    “老六那两句诗,心怀天下,有些不过瘾。”
    秦标也有些考教。
    他也疑惑。
    秦风以前从无诗名,怎么突然之间,就名压京都了?
第426章 太子的彩头(1/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