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从龙老臣,汪大洋履历可谓是四平八稳。
    没有什么大功绩,也没有什么大错误,主打的一个安稳。
    为官之道,若是能一直不出错到老。
    那么职位就肯定低不了。
    汪大洋就是这样。
    甚至算得上朝廷上的清流。
    做事能力尚可,什么事儿都能做,什么都能做的差不多。
    这点就已经相当难得。
    如今两方开战,庆皇也不需要能力太强的宰相。
    能力太强就想做事儿。
    事儿做好了固然好,可若做的差了,那影响的就是大庆的江山,影响到的是庆皇的信誉。
    这个时候,就需要一个安稳的宰相。
    还有一点。
    就是因为曾经的李山长善于揽权,导致宰相权利极大,这多少引起了庆皇的忌惮。
    毕竟北方那些有过被诛杀的臣子。
    都是从李山长手里提拔上来的。
    若非李山长辞相够快,庆皇还想做个不杀功臣的圣明皇帝,外加有姻亲在。
    此时的李山长,怕是早已被问过。
    好在李山长是个懂事儿的,懂得放权。
    而眼下的汪大洋,显然是个比较好掌控的,故而庆皇才选择放权。
    皇城内。
    当任命诏书下达,诸多官员都前往汪大洋处道喜。
    “汪相,恭喜恭喜。”
    “您可是大庆开国的第二位宰相,必然要名留青史。”
    “当年与汪相交谈时,下官就知晓汪相必有腾飞之日。”
    一句句奉承话听得汪大洋满脸笑容。
    虽然知道这些人在巴结他,这话说的也未必走心。
    但架不住这好话谁都爱听。
    明知是虚情假意,可在这喜庆的环境下,也难免让汪大洋觉得本该如此。
    “本相刚掌相位,今后还要多多仰仗诸位同僚,共为陛下效力。”
    汪大洋姿态很低,并没有宰相大权在身的样子。
    他在京都内名望很高,与许多官员更是好友。
    即便上位,也不便于太摆着宰相的架子。
    毕竟他还没有拿捏住这些官员的升迁。
    掌握了官吏升迁,跟没有掌握官吏升迁的宰相,完全是两个宰相。
    汪大洋清楚,自己只是个被削弱的宰相。
    可即便如此,也足够他欣喜若狂。
    “诸位,等下了差,都到我府上吃酒。”
    架不住来的人太多,最后汪大洋只好如此劝说。
    若再不阻止。
    这屋子内的人怕是要来满了。
    就在众人正准备恭贺,说晚上一定会到之时,一道尖锐的嗓音从殿外响起。
    “汪相,杂家奉陛下令,将近些日子汪相需要处理的政务都送来了。”
    “陛下说,这些奏疏汪相自行了断即可,若有争议之处可标明再递奏给陛下。”
    王得水的声音在屋外响起。
    一时间大臣们不免得安静了许多。
    大庆官员没有人在乎太监。
    太监就算是内侍,可架不住庆皇对太监们的管理很严苛,也从不去亲近谁。
    可唯独王得水是个例外。
    不知怎么的,陛下只是去了北方一趟,回来后这王得水就总能出现在陛下身边。
    这也让诸多大臣对王得水多了几分敬重。
    皇帝身边的近人。
    谁都不敢真的得罪。
    而当听到奏疏送来时,诸多大臣更是向汪大洋恭贺。
    “陛下当真信任汪相,汪相奏疏可自行决断,今后诸位同僚得多加仰仗汪相。”
    “到时还得多仰仗汪相给批条子。”
    一时间奉承声四起。
    所有人都觉得王得水话里的意思,是庆皇对汪大洋信任的体现。
    若非如此。
    能将如此重要的国事,尽情的托付吗?
    从今往后,汪大洋真的是无可争议的权相了。
第259章 汪相还有(1/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