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达知命不久矣。
    而最近,庆皇着实有些杀戮过重了。
    这会在史书上留下污点。
    虽说庆皇杀的都是贪官污吏,死的皆死有余辜。
    但修编史书的,都是官!
    如今的史官,已不似千年前那般,由专门的世家传承,为了如实记录一句话,就心甘情愿的被杀。
    然后再由儿子继承,继续为了这句话被处死,然后直到将这一家全都杀光……
    那时候的史官。
    是有风骨的。
    也没有任何君王,敢真正去杀死史官全家。
    至于被刀了处以宮刑,依旧要修成《史记》的那位狠人,只能说当初那位帝皇助长了他的名气。
    史书最重要的,便是真实。
    至于如今……
    基本都是后朝去修前朝史,为前朝盖棺定论。
    而前朝皇帝的形象,基本皆由今朝皇帝决定。
    史书上只需要多增减那么一两个字,改上那么几笔,便会形成完全不同的形象。
    许达希望庆皇能完成梦想。
    “陛下是千古一帝,臣便会跟着鸡犬升天,名垂千古。”
    许达笑哈哈的说着。
    往往强大的朝代,挽狂澜即倒的开国帝皇身边的名臣武将,总是会被后人轻松记住的。
    就比如常无敌。
    如今死了依旧被人时常念起,充满遗憾。
    庆皇听的倒是眉飞色舞。
    他也并没有听出许达话中深意。
    “朕绝不辜负卿的期望。”
    庆皇望着北方,长叹一声。
    “不能陪朕参加今后的北伐,才是朕最大的遗憾。”
    失去许达,如失一臂。
    许达跟北胡交手这么多年,有胜有负,可谓是最熟悉北胡的大将。
    再加上长城边军中威望极高,定然是北伐中的一大助力。
    奈何天不遂人愿。
    失了许达,北伐就等于失去了两成把握。
    拥有真正能统帅三军的名将,是件相当不容易的事儿。
    “李世元辞了相位,准备归乡养老。”
    庆皇突然开口。
    “朕打算让他善终。”
    许达笑着点头。
    “陛下厚待功臣,必得千古美名。”
    自古以来,开国功臣往往都是死的最快的一批人。
    若是这些功臣能活到老死。
    那么后人就能将那名开国皇帝吹到爆。
    当然……
    一统七国,结束了数百年纷争战乱的那位始皇帝除外。
    其实无论是谁灭掉其余延续数百年的六国,无论那个皇帝多么圣明,都会被其他被亡国的人谩骂。
    这是永远都无法改变的。
    秩序的重铸,往往会打破许多遗老遗少的舒适生活。
    那代表的往往都是强者晋升,弱者淘汰。
    如今的大庆,虽有北胡虎视眈眈,沿海有些许倭寇作乱,内有臣子篡用皇权,但纵观历史朝代而言。
    还算可以了。
    有哪位皇帝在位时,没发生点啥大事儿?
    庆皇至少没被胡人围在山上,最终靠着贿赂送女人和亲才退了蛮夷之兵。
    庆皇也没有囚父杀兄,即便称之为天可汗,但在仁孝为主的朝代中仍旧被当做反面教材说了上千年。
    庆皇更没有乘坐驴车一夜逃跑两百里,落得高粱河车神的名号。
    庆皇觉得皇帝生涯很完美。
    更关键的,是他拥有好儿子。
    “美名吗,若无老六,朕尚且处于穷困潦倒中,不知何时才能放开手脚一展抱负。”
    庆皇提起秦风,总是忍不住的嘴角上扬。
    是秦风让缝缝补补的朝堂,终于有了应对灾民的底气,而非靠着骨气去硬扛。
第174章 庆皇再临辽地(1/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