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申之是工坊城的神。 这是赵瑗扎根到这里之后,最直观的感受。 这里面的每个人都将他奉若神明,是李申之让这群卑贱的人活得更有尊严,让流离失所的人有了一技之长,可以过上幸福的日子。 更重要的是李申之给他们展示出了前所未有的先进制造技术,这些技术的实际运用,让他们的生活水平堪比王侯。 哪个王侯每天用自来水洗脸煮饭?哪个王侯用过会冲水的茅厕?哪个王侯享受过会自动转的扇子? 赵瑗越是深入地了解,越是发现李申之那些看似不经意的发明给这里带来的变化。 以至于让他有种恍然隔世,仿佛生活在另一个世界。 平心而论,单说生活水平的话,他贵为帝国接班人都有些羡慕工坊城中的工匠。 李身子自从进城之后,便被人们簇拥在中间,无数的鲜花砸向了李申之的发冠。 工坊城里的匠人们近乎疯狂地朝拜,让赵瑗起了一身身的鸡皮疙瘩。 面对山呼海啸般地欢迎,李申之一改往日谦虚的神情,而是微笑着朝众人招手,仿佛这一切是他应得的一般。 这一切当然是他应得的。 人们情绪越来越高涨,不知谁忽然高呼了一声“李公子万岁”,彻底点燃了高涨的情绪。 “万岁”的呼声越来越高,李申之脸上的笑容更甚,手臂也越深越高,使劲地挥舞着自己的手臂,回应着人们的呼声。 李申之在呼声之中寻找了一处高台,三两步地跳上高台,抬起双手往下压了压,示意大家安静下来。 所有人屏息凝视,等着李申之训话。 李申之深吸一口气,调整好京剧的发声方法,这样发出来的声音比用话筒还要高。 举起右拳,李申之大喊一声:“工人万岁!” 人群疯了。 情绪已经高涨到了极致的人们,在李申之的这一句口号中,彻底陷入了疯狂。 他们不知疲倦地挥舞着自己的右拳,大喊着“李公子万岁”,然后又跟着李申之大喊“工人万岁”。 哪怕是嗓子沙哑,也浑然不觉。 工人这个称呼,第一次出现在大家耳中,所有人都可以毫无阻碍地理解其中的含义。 李申之没有说工匠,没有说工头,而是说工人。 所有在生产线上劳作的人,全都是工人。也就是说,工坊城中所有的人都是“万岁”。 这一声万岁,就出自于他们心中的神,他们的偶像亲口说他们是伟大的,怎能不让人疯狂。 李申之再次抬手,已经有些疲累的人们顿时安静了下来,只听伟大的工坊城之神说道:“今天,我教大伙唱一首曲子。” 听到要学曲子,人群中有不少人羞愧地低下了头。 他们只隔着好几堵墙隐约提听过勾栏曲子,那婉转莺啼的唱腔岂是他们能够学会的? 不过伟大的神让他们唱,他们跟着唱就是了。 “咱们工人有力量,嘿……咱们工人有力量!” “……” 第一句简单的唱腔,铿锵有力,一学就会。 “每天每日工作忙,嘿……每天每日工作忙!” “……” 有了第一句打底,第二句便可以无师自通,跟着唱了起来。 “盖成了高楼大厦,修起了铁路煤矿……” “……” 第三句有些难,唱起来略有层次不齐,但总体来说大多数人都是一遍学会。 “改造得世界变呀么变了样!嘿!” “……” 李申之没有唱完整首曲子,只是教了这样四句。 只重复地唱了两遍,所有人全都学会了这首曲子,词曲全都熟烂于心,然后自发地一遍接着一遍地唱。 工人们一边唱,一边激动地流下了眼泪。 曲子的词写着,他们改变了世界。 至高无上的神说,是他们这群卑贱的人,用他们粗糙的双手,改变了世界。 谁说不是呢?自来水是他们自己修的,四轮马车是他们造的,工坊城墙的钢筋混凝土也是他们一尺一尺浇筑起来的,可不就是他们改变了世界吗。 在这一刻,他们仿佛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达到了自我实现的最高人生目标。 在这一刻,每个人身上都发着光。 民心可用,这是李申之敢于挑战完颜宗弼最大的依仗。 在工坊城中,只要有这样一群人在,有工坊城初具规模的工业化建设,他有信心抵挡一切冷兵器时代的敌人。 别说四十万金人来攻,就算是四百万,他也不怵。 后世有一句话,叫作莫装x,xx遭雷劈。或许是时间过去了太久,李申之都快把这句话给忘了。 刚刚不过是在心中小小地嘚瑟了一下,报应就来了。 正当李申之与人们在疯狂地欢呼之时,工坊城的警报器响了。 这段时间警报三天两头地响,大家都知道是金人来了。 人们安静下来,等待着李申之发号施令。 尽管赵瑗才是工坊城中的首领,但是大家的心中更认可李申之。 然而警报声持续地拉响,让众人察觉到了局势的不对劲。 警报声持续的时间与金人入侵的规模成正比,持续不断的警报声,说明金人来的人很多。 正当众人疑惑之际,从城门跑来了传令兵,一路上到高台之上,在李申之耳边传递着情报。 “金人来了二十万人。” 金人入侵的规模,让李申之倒吸了一口凉气。 金人到底来了多少人,城门上的哨兵当然没有一个个地去数。他看到了韩常的旗帜、赤盏晖的旗帜,判断出金人的两股主力全都来了。 一口气派出二十万人进攻工坊城,不太符合金人的既定战略。 从金军之前的行动来看,他们扫荡混凝土堡垒的计策落空之后,转而开始逐个地拔除县城。 只不过县城的防御颇有章法,虽然在金人的大举进攻之中伤亡不小,但是到目前为止,并没有一个县城被攻破,短时间内也没有被攻破的迹象。 正处于战略相持阶段,是什么原因让金人的进攻重点忽然转到了工坊城? 这里是李申之心中的战略要点,却不是金人的主要进攻目标。 只一瞬间,李申之便想到了其中的关节:出奸细了。 虽然张浚才是应天府的最高长官,但经过这么长时间的较量,双方都知道,李申之才是应天府的精神支柱。 若是能通过某种奇袭刺杀掉李申之,完颜宗弼情愿付出十万兵马的代价。 假如萨满赐给金兀术一个按钮,按下去之后金国消失十万兵马,但是李申之会凭空消失不见,他一定会毫不犹豫地按下去。 完颜宗弼得到了李申之来到工坊城的消息,那么金人将进攻的战略重心重新调整到工坊城方向,也就不难理解。 李申之前往工坊城的行动,是在暗中进行,没有声张,涉及到的人也不多,那么消息是如何走漏出去的? 没有确凿的证据,李申之不想随意的怀疑别人。 或许是府衙中有奸细,或许是踏白军中有奸细,亦或者是工坊城中有奸细。 更有甚者,这三者之中都没有奸细,奸细藏在一个很不起眼的地方,或许只是街边的一个乞丐。他并不知道李申之去了工坊城,但是却能凭借自己敏锐的洞察力和超强的分析能力,研判出了李申之前往工坊城这样一个结果。 目标不明确的情况下,随意胡乱地怀疑人,会自乱阵脚。 李申之当然不会自乱阵脚,他现在最需要做的,是鼓舞士气。 仍然站在高台之上,李申之亲昵地拍了拍传令兵的肩膀,让他暂且下台。 李申之调整了气息,喊道:“兄弟们,金人来攻城了,咱们怎么办?” “干他!” “干他!” “干他!” 李申之跟随着人们挥舞了几下拳头,喊道:“金人来了二十万人,兄弟们怕不怕?” 工坊城中满打满算地只有一万多人,其中还有许多妇女老人,可战之兵不足一万。 人虽少,军心可用,人们斗志昂扬,阵阵高呼: “不怕!” “不怕!” “不怕!” 与金人干仗,现在正当其时。 李申之趁热打铁,喊道:“兄弟们,抄家伙!” 教科书上曾经写着工人先进性的原因,在于他们文化水平高,组织纪律性强,这与他们日常工作的内容有关系,各项素质比农民都要高一些,更容易形成战斗力。 然而这也只是在热兵器时代如此。 冷兵器时代想要形成一股可观的战斗力,无不需要两三年的整训才有一战之力。不论是战阵的训练,还是兵器的使用,体能的提升,都需要很长时间才能从入门到精通。 而热兵器不同。 简单的武器使用技巧,只需要配备一本说明书,再由专业人员简单地示范一番便好。 就拿燧发枪来说,一天时间就能教会工坊城中所有人熟练使用。www.ba1zw.com 至于打得准不准,那玩意看天赋。 虽说百步穿杨的神射手是子弹喂出来的,但能不能上靶,却是当兵第一天就能测出的玩意。 至于组织纪律性,这是工人每天工作的日常。 他们平日里在流水线上,便早已习惯了服从上级命令,完成一道道的指令。 把这一套运行制度转移到战场上,工人们可以很快适应热兵器的战斗模式。 一群人同吃同住同干活,与军事生活也一模一样。 工坊城的防御自成体系,在赵瑗的指挥之下,众人按部就班地组织防御。 他们不知道的是,今日一战,开战就是决战。 …… 应天府城北的河边,完颜宗弼坐镇中军没有动。 当他得到消息说李申之悄悄潜入了工坊城之后,便即刻下令将韩常与赤盏晖的两支偏军收拢回来,突袭工坊城。 韩常与赤盏晖说是偏军,仅仅指的是他们的作战任务。比起作战能力来,一点都不比完颜宗弼的中军差,甚至还要更强。 完颜宗弼没有派遣中军参与进攻,而是坐守中军与应天府城对峙,同时也坚守着粮仓。 在他看来,二十万人去攻打只有一万人的工坊城,绰绰有余。 哪怕所有金兵一人带上一把锤子,去工坊城下敲一敲,都足以把工坊城夷为平地。 仲夏的天气太过炎热,若不是为了这个破应天府,金人的贵族早都北归燕京府享清凉去了。 炎热的天气让他们不再对肉食感兴趣,转而学着宋人的模样喝着绿茶解暑。 身边站着丫鬟扇着扇子,完颜宗弼焦急地等待着前方传回来的情报。 韩常将军的第一波进攻被打回来了。 第一波进攻是试探性进攻,被击退很正常。对于第一波进攻来说,能登上城头固然好,即便抢不上城头,能把宋人防御的手段试探出来,也算是大功一件。 赤盏晖将军的第二波进攻被打回来了。 完颜宗弼微微皱了皱眉头。赤盏晖作战最是勇猛,按说不至于刚开始进攻便选择撤退。赤盏晖选择了撤退,说明金人参与攻城士兵的伤亡达到了一个恐怖的程度,要不然赤盏晖不会在不到一个时辰的进攻中便选择撤退。 传令兵说是宋人用猛火油烧城下的士兵,让赤盏晖不得不选择撤退。 听到是猛火油,完颜宗弼稍稍安心。 根据他的情报,工坊城中的猛火油储量没有多少。上次攻城的时候被应天府用了不少,这次消耗不了几次。 只要再进攻几次,将宋人的猛火油消耗完之后,火攻便不足为虑。 他不知道的是,工坊城上浇下来的不是猛火油(石油),而是煤焦油。 煤炭炼焦之后余下的煤焦油。 说实话,用煤焦油当燃烧物去火攻金人,李申之的心在滴血,简直是造孽。 但事急从权,他也顾不上心疼这些战略物资。 所有的发展,得先生存下来才有意义。 第一场战斗从早上打到了晚上,又从晚上打到了早上,一刻都未停息。 完颜宗弼察觉到了一丝不对劲,主动询问起了战场上的动态。 “宋人守城的士兵是铁人吗?怎地打了一天一夜还不见疲累?” 从他的情报来看,宋人在工坊城中的可战之兵撑死了不过三五千人,即便是分成四拨人马分守两个城门,也只能完成两班轮替。 这种战斗强度,即便是金兵的精锐也早已到了极限,更何况这些连宋人的精锐都算不上的士兵,他们凭什么坚持了这么久? 传令兵说道:“回都元帅,城上参与防御的,不只有士兵,还有妇女和老人。” “妇女和老人?”完颜宗弼彻底抓狂了。 一群妇女和老人,他们是如何抵挡住金国精锐的进攻? 传令兵说道:“他们的手中拿着一根铜管火器,妇女也能操作,其杀伤力与弓弩相当。” 完颜宗弼的情报系统还没有刺探出燧发枪的存在,是以不知道工坊城中有这种厉害的火器存在。 在李申之与赵瑗的联合指挥之下,工坊城的防守形成了很好的层级。 顶在最前沿的是着甲士兵,他们与爬上城墙的金人殊死搏斗,不让金人占领城墙。在这些士兵们的身边,是协助防守的人,他们不停地往城下扔东西,干扰金人爬城墙。 而在他们身后,由一排排的望楼构筑起了第二道防线,妇女和老人躲在里面,一枪一枪地点杀城下的金兵。 就是凭借这样梯次的防守策略,宋人与金人整整耗了一天,丝毫没有疲累之态,反倒愈战愈勇。
https://www.ba1zw6.com
一百二十七、消息走漏(1/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