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知否:我,异姓王,明兰舅父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百六十八章:王炸!(2/2)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这哥们,不愧是虎逼啊,初到京城,人情世故还没整明白,打算就将所有人都给得罪了?

    怪不得,这厮在前世历史上大行改革措施时,支持的人远没有反对的人多。

    只因如同冗兵一样,触及着太多人的利益了。

    坐在龙椅上的赵祯像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般,缓缓闭上了双眼。

    而百官队列前方,坐在椅子上的韩章突然开口道:

    “王尚书,扯远了。”

    “陛下是要问,吏部今年有何难题,要如何解决。”

    王安石道:“韩相公,吏部掌管官员选拔任用,方才下官所言,就是吏部的难题。”

    韩章道:“听王尚书所言,似是想到了解决的办法?”

    王安石语出惊人道:“各司既然缺人,就由吏部举行一次大考,优者升劣者贬,裁剪各司吏员,只留骨干。”

    此话一出,百官顿时议论纷纷:

    “大考?裁剪吏员?稍有不慎,要出大乱子啊!”

    “是啊,这么做,是不是有些操之过急了?”

    “每年吏部都有官员审考,如今还要弄个大考?什么意思?让本该是进士的我们,再重新考一次?”

    “这不是胡闹嘛。”

    “.”

    韩章没有制止百官的议论。

    王安石神情淡定,似乎眼前一幕,他早有预料。

    过了会儿,韩章再次开口,

    “王尚书想法不错,只是国朝养士多年,若是轻易裁剪各司吏员,不免人心向背。”

    冗兵的问题,与勋贵子弟脱不开关系。

    冗官的问题,与所谓的名门清流子弟也脱不开关系。

    比如海家,说一门五翰林,但实际上,在朝为官的海家子弟,却远远不止五人。

    他们早就不知安插了多少海家子弟,在各自管辖的部门里。

    估计户部衙门看大门的人,就是姓‘海’。

    这些清流们与勋贵一样,都是沆瀣一气。

    这边有个子弟前程未仆,找不到门路,但凡有个秀才功名,都被弄到衙门里当差。

    如此反复,岂能不出现问题?

    王安石为何要大考?

    真是想考究各级官吏做文章的水平吗?

    文章做得再好不会办事有个屁用?

    王安石明显是想借助大考的机会,彻底摸清各司吏员情况。

    “韩相公此言差矣,国朝养士是为天下百姓。”

    “然而官吏若是品行能力不足,就会成为百姓的累赘。”

    “如不公开大考,重新审核我大周所有官吏,如何能给天下百姓一个交代?”

    王安石直接将问题扩大化,再聊下去,估计就要扯到江山社稷了。

    卫渊饶有兴致的看着眼前一幕。

    不知为何,只要有人能怼韩章,他就会感到心情惬意。

    韩章眉头一皱,“你要举办的大考,涉及天下官吏?”

    王安石道:“各司吏员大考,只是第一步,第二步,就是要让各级地方官也参与此次大考。”

    “韩相公,大考的目的,不是要裁剪多少吏员,而是要从中选拔一些能干实事的官员填补各司空缺。”

    说实话,各司要人,不是真的缺人。

    而是趁机要为自家子弟、学生之类的人再谋上一谋。

    有这个想法的人不在少数。

    赵祯让王安石担任吏部尚书,就是要将这个难题丢给他。

    也就是说,各司官吏的大考,是正儿八经的考试。

    而王安石的大考,是如何能够将各司欠缺官吏一事办清楚,办明白,不至于再去增添朝廷的负担。

    “除了大考之外,臣还建议,每次春闱定数录取新科进士。”

    “一些能成为进士、同进士的人但却因数量问题,没有得到功名,一律留中,待下次春闱补考,优先录取。”

    听到王安石所言。

    百官再次愣了愣神。

    人才还能留中?

    今儿个,他们算是长见识了。

    然而,王安石令人震撼的地方,远不止如此,

    “春闱每三年一次,除吏部每年对各司、各地方官吏的审考之外,每两年还要增加一次大考。”

    “一些于地方、各司毫无政绩可言的官吏,一律.开缺回籍,俸禄减半或只保留功名。”

    这一刻,所有人都齐齐看向王安石。

    他们的眼神,仿佛如一柄柄利刃般,要将其千刀万剐。

    好一招.釜底抽薪啊!

    高高坐在龙椅上得赵祯一直紧闭双眼,仿佛天大的事情都与他无关。

    身体一向很好的韩章,这一刻,却是咳嗽不止。

    如果他在年轻个十几二十年,说不定,就跟王安石干了。

    但现在.他代表的,不仅仅是他自己了。

    牵一发而动全身啊。

    有时,某些事,他这个宰辅,也会感到无奈!

    (本章完)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