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光了斐族老乡的遗产,组装出了这颗心智魔方。 再往后... 苏文就没有现成的人工智能核心可用,必须得自己生产了。 【伽马核心还好说, 以我们当前的信息技术和半导体技术,可以直接组装,石墨烯产量完全跟得上。 贝塔核心的话...我们就需要产能更强的大型速子捕集器了。】 不同等级人工智能核心之间的差距,比人与狗之间的差距还要大。 这样的性能差距,每一分每一毫, 背后其实都是大量硬件、程序、算法上的升级换代。 伽马核心,还在常规的半导体领域之中, 虽然制程更高级、但材料终究依然是单晶硅和碳纳米材料; 哪怕工序繁琐、工艺精度要求极高、产量相对低... 最起码材料能够敞开了供应,工本费高不到哪里去。 到贝塔核心就不行了。 这东西用的压根就不是传统的硅晶圆芯片。 它的核心是速子计算机。 t4级别的科技产物,蓝星上的工业设备已经完全无法生产了。 光是捕集太空环境下的游离速子,就需要专门的【零重力速子捕集筛网】。 这玩意儿不是行星巨构,尽管它的体积和地核钻井这样的ii级行星巨构也相差无几。 看它的名字也知道,这是专门修建在太空零重力环境下的高精度设备。 光是这么一台次级巨构,就要花费不小的功夫... 念及至此。 苏文眉头一皱,又慢慢舒缓了下来。 好在太空电梯二阶段正在施工,与它相对接的致远星星港也在施工。 能源、材料都可以敞开了供应的情况下, 这种不含尖端技术的工程,工作量再大,也慢不到哪里去。 要知道... 苏文为了这个大工程,可是调集了全国上下、超过二十万各类工程机械。 话说现在的智械军团,工程单位的数量都比战斗单位多出无数倍了。 若非有这些秦秦肯肯、任劳任怨的无人机械,也不可能具备星球级别的施工能力。 预计一周时间,致远星星港、或者说致远星空间站,就能完工。 而太空电梯的二阶段,也就是穿过大气层、直达外层空间的主体结构, 大致也是同步完工。 虽然这个‘梯身’结构,单论体积,比‘基座’要大好几倍。 可它没有复杂的工序,就是一条条的双向轨道而已。 总共十七条双向轨道。 其中十六条平均直径三十米,环状排列。 最后也是最宽的一条,直径超过一百米,居中布置。 这是为了必要情况下、能够直径将大型设备运输到星港、在船坞里进行组装。 此外。 每隔五百公里,安置一截磁轨环带。 在货厢上行时提供弹射加速,在货厢下行时进行磁吸减速,控制安全性。 轨道均为以超拉伸材料作为核心、以富勒烯六边形格网作为包覆材料的复合结构。 耐高温,耐拉扯,耐几乎各种类型的应力。 从外层空间直接抛下,由飞船牵引,将之一路铺设、直到连接在地面基座上。 这就是掌握星际空间自由航行能力的优势了。 行星表面,毕竟是在重力井里。 从下往上修,肯定不如从上往下修。 从星港基址往下铺设轨道,也就是飞船牵着飞一阵的功夫。 倘若换了不具备这样能力的文明,比如说蓝星人类... 光是想想看这几十万吨的载荷,要花多少燃料才能送上同步轨道,都能把脸给吓白了。 .. 二阶段梯身修建完毕之后,太空电梯也算基本完工了, 剩下的就是将轨道末端的出口站点,与致远星港口进行对接。 星港,说白了就是超大型空间站。www.ba1zw.com 商住一体,造船修船,全都行。 它与太空电梯对接之后,互相之间都能借助对方的质量来稳定自己的轨道。 经过特殊设计的星港空间站,最大的外环区段,可以进行绕轴转动。 从而让外环绕轴转动产生的离心力,来平衡随着行星自转、而导致太空电梯产生的牵引力。 这个接在太空电梯末端的空间站,就像是长剑末端的配重块。 提供额外的稳定性。 致远星上的两个大型基建工程都完工之后,零重力速子捕集筛网自然就能上马了。 已经规划好的致远星港口,具备大量的可用区段,不差这一座设施。 苏文看着终端屏幕上显示的资料,没有说话。 心中暗自估算了一下。 最迟不会超过这个月,就能稳定开始产出封装后的速子了。 到时候,速子通讯相关的一系列设备,都能开始建造。 而贝塔核心,自然也能开始量产。 可这阿尔法核心... 【至于阿尔法核心,它需要的材料实在太高阶, 我们最起码需要完成一台恒星粒子加速器,才能稳定捕集它所需要的奇异物质粒子。】 系统说着,同样面露难色。 苏文听到之后,脸色就更加复杂了: ——恒星粒子加速器! 这他娘的...可是超级大工程了。 可不是地球上那些粒子对撞机能比的。 cern的法-瑞强子对撞机,规模就已经很恐怖了, 在阿尔卑斯山区附近一带,挖了跨好几十座城市地下的超长隧道。 可以说是蓝星上规模最大的科研用途建筑之一了。 哪怕在‘粒子对撞机’这个向来以工程量大而著称的领域,也是数一数二的。 估计也就华国大灾变前还没建成的那一座,规模可与之相比。 可相比上面那个... 就是小巫见大巫了。 环绕一整颗恒星的巨型粒子加速器! 这已经不是寻常的太空巨构了,这是真正的星系巨构。 要知道... 不说巨星。 哪怕一颗寻常的g型恒星,其赤道周长长度,都是令人难以想象的。 动辄数百万公里。 并且。 恒星粒子加速器,虽然修在恒星边上,但也不能直接修到恒星表面。 之所以要绕恒星赤道,是因为每一颗恒星基本上都是自己所属恒星系内质量最大的天体。 将巨构修在天体附近,自然是借助其引力,稳定自身。 并且恒星还是星空里最容易获取的能量源。 ——对高等文明而言。 加速器环带修筑在恒星边上,面朝恒星的一面,自然要布置恒星帆、戴森云、或是其他的热辐射转化器。 让这颗闪耀了数十上百亿年的大灯泡,为加速器提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充沛能量。 而在这样的充沛能量支持下,被定向选取的粒子束,能够轻易在加速器轨道内实现稳定的超光速碰撞。 这种级别的粒子对撞,足够为帝国带来海量的科研数据、捕获珍稀的奇异粒子。 当然,这么搞,工程量得有多大也不用说了。 要尽量避免受日珥、耀斑之类情况影响,就得保持一段距离,其环带总周长自然要多上许多。 即使以五百万公里为单位,也是个天文数字。 说句难听点的,将全人类从古至今生产的所有金属、甚至所有材料加到一起,都铺不满这五百万公里的轨道。 这可不是一条细线,也不是一根水管。 加速器轨道要承受奇异粒子超光速级别的撞击, 还要承受撞击时产生的巨大能量、甚至要冒着可能会出现微型黑洞的风险。 它本身的防护自然也是最高级的,只不过是防内不防外而已。 再加上供能段、输电段、装甲段... 这样的轨道,假如宽度低于一公里,简直就是在开玩笑。 想到这一点,苏文都有点头疼: “恒星粒子加速器...先放一放吧,大不了咱们就先不生产阿尔法核心了,回头进入星海的时候,看看哪里的古代遗迹能挖到也好。” 他真没那个功夫修个这玩意儿,哪怕要修,它也是要排到后面的。 恒星巨构,只要不是多星系统的星系,基本上只能修一座。 多了也没那个地方。 而排在苏文心中第一优先级的,其实是戴森球。 但凡能造出来这玩意儿... 不说完整覆盖。 哪怕是二分之一覆盖的戴森球,也能长期解决他的用电需求了。 事实上,苏文都已经在致远星上,准备好一条太阳帆生产线了。 就等着搞定了这边的事情,立刻同步开始布置戴森球框架。m.ba1zw.com 相比其他恒星巨构,戴森球的好处就是这一点: 有多大面积,发多大电。 哪怕极其缺乏材料也不要紧。 纵然是只有不到一万平方公里的覆盖面积的太阳帆,一样能产生数量不低的能源供应。 alpharota星系里的太阳,已经被他预定好了; 太阳系里的太阳,苏文也不好动,毕竟这是人类的财产。 何况哪怕谈得妥,也得肃清了其他异族再说; 假如再想修第二座恒星巨构,就得等苏文什么时候开辟第三战场了。
https://www.ba1zw6.com
第119章 星系巨构,恒星粒子加速器(1/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