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超拉伸材料,拆解试制型指挥舰(1/2)
耐钢合金,价值极高。 针对它的性能,系统列出过一份详细的清单。 苏文仔细查阅,又对比了一番未知文明科技树上的t4星际合金。 总体来说... 相差无几。 在中低端的材料领域技术上,同为超级文明的斐族和未知文明,差不多打了个平手。 两种t4等级合金材料相比,产自后者的性能更强大; 但前者成本更低廉,性价比更高。 估计...这种低端领域,双方只怕都没什么深入研究。 才会导致这样的结果。 因此苏文刚好可以省下,攻关t3以及t4星际合金科技线所需的资源。 转而改为直接投产耐钢合金。 用它来顶替下一阶段的装甲材料。 .. 至于其他的技术,也都各有用处。 比如说‘壁垒护盾’, 这是相对苏文如今用的粒子护盾,性能更强的能量护盾,www.ba1zw.com 具备极其强大的防御力,尤其是针对动能武器的良好抗性。 众所周知... 动能反盾,高爆反甲; 破片反结构,能量反一切。 这是常见的几种武器攻击类型、与防御材料类型之间的,互相克制方式。 常规能量护盾,对于动能武器,抗性都较低。 壁垒护盾则在t5大型护盾的基础上,进行了针对动能攻击的特化抵抗。 以更大的耗电量为代价,增强了护盾外放能量回路之中的粒子凝聚态效果。 大幅削弱了动能武器的侵彻能力。 用游戏术语来说... 用动能武器攻击这种护盾,没有百分之两百的伤害倍率了。m.ba1zw.com .. 还有其他的。 比如‘超拉伸结构材料’。 这东西,不适合造船。 却适合用于建筑,尤其是巨型构造上。 它的超强性能,在减重之余,能够大幅提升巨构的强度。 哪怕零重力的太空环境里,减重同样很重要。 因为巨型构造的体积往往都很大,若是材料平均重量太高,那么它自身就会变成一个巨大的引力源。 减重之余增加抗拉伸强度,可以有效防止巨构因自身重力而出现形变。 更能大幅提升使用寿命。 即将进行下一阶段施工的太空电梯,就能用得上... ...种种种种。 不一而足。 “很好,这都很不错。” 苏文满意地笑道。 【此外...对‘心智魔方’,以及‘机械巨球’的研究工作,我们取得了初步进展。 当然,这其实是同一件事——宿主阁下,我们顺利完成了巨球的主结构拆解,从中分离出了一枚尚在工作的‘心智魔方’。】 系统肃然道。 这个消息,确实重要。 苏文默不作声地启动机甲。 以低空飞行的姿态,掠过地面,向远方航行。 .. 智械空间,如今已经大变样。 相较之前苏文刚起步的时候、什么东西都往里堆。 如今的智械空间,定位已经逐渐开始改变。 苏文对其的开发也已经放缓。 毕竟... 随身空间看着很牛逼,可实际并没有任何资源产出。 这就是个要啥啥没有的‘超平坦世界’而已。 地下没矿,旁边没海,头顶没太阳。 四面八方,都是无穷无尽往外延伸的光滑平面。 苏文甚至有些怀疑,它存不存在边界。 由于这样的特殊性。 在里面拍工业生产线,也不太合适。 生产设施运转,是需要原材料供应的。 智械空间内部没有任何产出,就只能靠外部输入。 可空间转运需要他本人到场,而他可没时间常驻致远星。 因此。 苏文在重新规划之后。 对内部的一应设施,都进行了重新安排。 如今苏文对智械空间的定位,非常明确: 这里,是他的指挥中心,信息中心; 并且,可以进行少部分重要的实验试制工作; 比如说,放几台最先进的设备,以便维持他的个人装备更新换代。 又比如说,像现在这样,分析处理最重要的回收素材,方便他及时监督项目进展; 此外,智械军团的一号机库,依然部署在空间里面。 好比如今已经生产了超过三百架的‘探路者’浮游炮。 这些战争机器,就安静地躺在他刚飞过的建筑物里。 一号机库,并非是储量最大的机库。 它重点收纳当前科技线上,最先进的精锐单位。 这有点类似于苏文的‘近卫军团’性质。 时刻在随身空间里准备一支、能够随时随地投放的快速反应部队。 这也是题中应有之义。 至于其他的功能... 智械空间就无法承担太多了。 从原材料的生产和加工; 到工业产品的组装; 再到舰船组件的生产和装配; 这些轻重工业线上的一应设施,都已转移到致远星; 而与心智魔方、与海军发展相关的部分,则转移到了月球; 最先进的工业母机组装厂、 聚变反应堆组装厂, 以及t3先进vpc组装机生产线... 包括这些复杂设备的生产线在内的大部分工业设施,都拍到了致远星上。 智械空间,目前不再是主要的工业中心。 并且。 作为新的‘帝国母星’,不光全套工业布局都在致远星上。 军团主力部队的驻扎区域,也同样部署在致远星上。 进行了一系列的智能转移、重新分区之后。 智械空间内部的一应设施,精简了许多。 不再显得臃肿繁杂。 因此苏文离开指挥中心后不久,就轻松找到了试验区段。 远远地,便看见一间露天敞开式的大型车间。 那巨球实在太大。 光是为它准备的‘解剖台’,规模都快赶上制造五千吨级巡洋舰的干船坞了。 ...这么说倒也没错。 毕竟这货本身,就是一艘规格介乎于轻巡与重巡之间的指挥舰。 虽然它没配备上设想中的动力段,但最起码船体结构和装甲都已经完整造出来了。 此时,这艘试制型指挥舰,已经被大卸八块。 它的球体外壳,本身就是多段多层拼接式的。 如此才能实现灵活自如地开关外壳。 而被系统调集起来、负责进行拆解的合成人劳工团队。 非常谨慎地,沿着它的这多层复合外壳的咬合段,将之一一完成分离。 每一片外壳,都按照拆卸前的安置位置,标注编号,整齐摆放。 它们大小不一,越往外,面积就越大。 但形制上大致相同。 都是具备六边形外沿的球面弧形。 表面包覆装甲、中间是支撑结构骨架、最里层是具备万向调节能力的耦合机动装置。 说实在的,光是这多层结构的设计方式,对苏文来说就很具备参考价值了。 因此他顺手备注了一道新的指令,让研究人员们回头拆解测绘一下这种外壳装甲的构造。 作为一种新颖的装甲带设计。 它没有别的特点,就是非常紧凑。 空间利用率非常之高。 这在星舰设计上,是极大的优势。 值得学习。 倘若能争取仿制一份类似的蓝图出来,也是多多益善。 .. 一层又一层、仿佛洋葱一样的多层装甲外壳,被全都拆掉。 ‘巨球指挥舰’的整个内部结构,也就暴露了出来。 如苏文之前所猜测的一样。 这个大家伙里面,真的几乎全是电子设备。 一个边长三十米、正十六面体的、近似球体的镂空骨架。 骨架本身的材质,是耐钢合金; 而骨架上,每一个面,都有一层半透明的奇特晶体材料。 就仿佛又一层壳子。 将一座占地甚至超过一栋老式公寓楼的、极其巨大的速子超级计算机阵列,封锁在其中。 这十六张晶体板子之后,自然也被拆卸过。 现在只不过是不加固定地摆在上面、好让苏文对完整的内部构造更有概念。 此时轻易就被揭下。 呈现在苏文面前的,便是一个黑洞洞的炮口。 这自然是之前差点把他烤焦的‘高能热射线巨炮’。 应该算不幸中的万幸,虽然巨球被打停机了。 但这整个武器系统的结构,却保存得相当完好。 “来,把它收起来,” 苏文两眼一亮,下意识地朝旁边招了招手, “老规矩,逆向拆解,不要求完整蓝图,能分析出原理和作用方式就行。” 很快。 合成人们用重型平板拖车,将这十几米长的巨型内置武器给运走了。 在内置武器也拆除之后。 这艘试制原型指挥舰的所剩内容,也就不多了。 这部分的结构,系统之前就已经拆解测试过。 现在也不用组装起来装样子了。 超级计算机,能源核心,控制模块... 在苏文身前一字排开。 以及,至关重要的。 被控制模块半包围在内的,一颗隐隐发出蓝光的、水晶一般的正方体。 心智魔方。
https://www.ba1zw6.com
第115章 超拉伸材料,拆解试制型指挥舰(1/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