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东汉末年之百姓天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36章 辽东大学2(1/2)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何为辩论?”
  “辩论是指彼此用一定的理由来说明自己对事物的问题和见解,揭露对方的矛盾,以便最后得到共同的认识和意见。
  通过辩论可以提高大家的思考问题的能力。”
  其实对于很多人来说,辩论并不陌生。
  中国最早的大辩论是在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礼崩乐坏,列国纷争,各国都谋求人才而治国强兵,君主都希望听到富国强兵的良策以推进发展。
  这种背景下,民间的各种思想流派不断涌现,有的相互承袭借鉴,更多是针锋相对,互相辩难。
  于是,无数场精彩纷呈的辩论在这片土地上轰轰烈烈的进行。
  孟子倡导“仁政”的雄辩,庄子与惠施的“鱼乐与否”之辩,“白马非马”之辩,还有影响深远的“墨辩”,都是传奇故事。
  鱼乐与否: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无数学说,学说本身并无好坏,只是适合与不适合时代的发展。
  我们就是要在各个行业进行辩论,正所谓,理不辩不明。
  人只有在争吵中提高自己,国家也一样。
  一团和气不代表没有问题。”
  “辽东大学是一所全新的学校,这里放弃门户之见,不问出身。
  这里将是辽东辩论的启航之地。
  辩论台没有言论限制,也不会因为言论获罪。
  持有不同观点的人均可前来参加。”
  刘恢的话,让大家纷纷站立起来鼓掌。
  郑玄、蔡邕明白了。
  刘洪等人也明白了。
  在场的所有师生都明白了。
  刘恢是要通过辩论,彻底启迪民智,不再去束缚大家思想。
  在场的不少老师,神情复杂,作为从小接受儒家教育的他们,此时,也不知这是好还是坏?
  和老师不同的是,在场1000多名学生人人激动不已。
  很多人站了起来,互相拥抱问候。
  人们眼角挂着泪水。
  在场的人,基本过得都比平民百姓好。
  但,这些家族“庶子”也受尽了家族的欺压,尤其是“嫡子”的欺压,此时,他们好像看到了一片新天地。
  寒门学子看到了出头之日,不用再去抱世家豪族的大腿就能有一番作为。m.ba1zw.com
  因选择院校担心被人瞧不起而不敢坚持心中信念的人,释然了,他们敢于坚持自己心中的理想。
  此时的辩论坛已经成为了欢乐的海洋。
  学子们兴奋激动的表情,落在了在座老师们的眼里。
  老师也是人,也吃五谷杂粮,也有血有肉,也有喜怒哀乐。m.ba1zw.com
  此时的老师们,心情由负杂逐渐变得坚定。
  “对于学术,我们只有一个前提:利国利民。
  在这个前提下,学术是自由的。”刘恢的话还在继续
  “今天,因为场地不够没有前来的同学,请大家转告他们。
  你们都是一样的,你们所有人都是我们未来的希望。
  接下来几年的辽东求学生活,注定是枯燥艰辛的。
  希望几年后,大家都有所得。
  当若干年以后,子孙后代问你们时,你们都可以骄傲的说,我曾经做过什么?我因为是一个辽东人而骄傲自豪。
  ……”
  台下的掌声,让刘恢明白,家国思想在逐渐形成。
  这是一个勤劳的民族,他们不应该过得如此艰辛;
  这是一个智慧的民族,他们应该有更多发明创造,贡献于人类;
  这是一个善良的民族,不应该被压榨,不应该成为少数人的工具。
  这些话,刘恢在心中无数遍的嘶吼。
  华夏几千年,真正大发展的就是春秋战国时期。
  军事、学术、政治等都进行了大发展。
  为何是欧洲会成为未来现代科技的诞生地?而不是中国?
  刘恢看来,并不是中国人智慧不如人家,正是几千年统治阶级固化,为了统治而统治,把百姓当成动物圈养,限制了大家思维。
  我们想想,欧洲大航海《明朝》,中国还到处搞文字狱,欧洲《英国1688年君主立宪制,中国是康熙时期》工业革命,中国还在加强皇权,美国乔治.华盛顿把家天下变成公天下《美国南北统一战争,此时是乾隆时期》,中国到处在塑造乾隆十全老人的形象……
  刘恢并不反对儒家文化,反对的是披着儒家文化,行男盗女娼之事。
  人自私是天性使然,正是因为自私欲望,才能使社会进步。
  国家应该利用引导人性弱点,把他变成国家社会进步的工具。
  ……
  刘恢想到种种,既然给了自己了解未来的机会,那么就必须寻求大改变。
  他自己时常也在想,打倒一个阶级《世家豪族》,就不会有其他阶级吗?百姓就会富起来吗?恐怕事情远非这么简单。
  一场刘恢的个人秀很快就结束了。
  中午,一行人来到食堂。
  看到干净整洁的食堂,大家都比较满意。
  “这份狗肉多少钱?”刘恢看着自己面前的一小碗狗肉,问着旁边工作人员。
  “三钱”。
  刘恢继续问道:“学生们也有这么多吗?”
  “有,这是一个标准,肉菜有专门的标准碗,里面只能是肉,都有标准,达不到,学生可以去监督部门反应。”蔡邕不知何时来到了刘恢身后。
  刘恢笑着说道,“老师,坐下说。”
  “价钱倒是还不高。”
  “殿下,这是因为学校有饭食补助。
  这碗狗肉,在外面至少八钱。”
  刘恢想了想,也是,这年代肉食主要是羊肉和狗肉,猪并非主流。
  想到猪,他就想到陈重。
  “奉孝,你回头协调一下时间,得空去趟养彘场。”
  郭嘉边吃边点头。
  蔡邕摇了摇头,还是年轻好,思想跳跃太快,自己跟不上节奏。

    https://www.ba1zw6.com
第136章 辽东大学2(1/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