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东汉末年之百姓天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33章 乡村矛盾(1/2)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刘恢笑着点了点头。
  “这也算二位留给医学院学生的第一道作业。”
  “殿下,您之前说的显微镜?”
  “两年内一定造出来,这玩意儿得费一番功夫才行。”
  主要是要把玻璃烧出来,这年代,想要温度达到2000多度非常困难,这也是为何埃及琉璃烧制技术几千年,却做不到透明纯净的玻璃。
  古代想要烧制玻璃,首先得把纯碱造出来,有了纯碱,炉内温度只要达到1600度,就能烧制出玻璃,另外石英砂和石灰石,那是最简单的。
  华佗没有多说,张机茫然的看着二人。
  刘恢离开后,张机说道:“元化,这殿下懂的不少。”
  “的确不少,汉升家儿子黄叙就是被他救的。”
  “这个我知道。”
  “何为显微镜?”
  华佗故作高深的说道:“很快你就知道了。”
  张机不满的撇了撇嘴。
  辽东到处都是一片繁忙的景象。
  开放,就预示着初期的混乱,但是刘恢不像混乱,因为他并不急于工业化,而是急于树立规则。
  这不,田丰和满宠二人联袂来访。
  “二位,要不先吃点饭再谈。”
  “事情不说,我吃不下。”
  满宠看着田丰,也是想笑,这牛脾气谁受得了。
  “那就先说事儿。”
  刘恢笑着点了点头,田丰是什么人,他太清楚了,有了这样的人,法制才有望。
  很多人说,汉武帝开始,一直是外儒内法。
  其实刘恢也认同,只是过于注重道德层面,高压统治加上农业社会的圈养或许有用,而工业社会,必然不可行。
  而道德层面呢?说句不好听的,所谓外儒内法就是满口仁义道德,一肚子男盗女娼,表面恭敬有加,私下斗得血流成河。
  历代统治者,也知道靠儒家治国等于散养,儒家对于统治者有个最大好处,那就是愚民。
  因此,历代基本都是披着儒家外衣,内在是法家,但是这个法和秦国不一样。
  秦国是真的做到大王犯罪与庶民同罪,商鞅徙木立信,太子嬴驷犯罪一样被处罚,贵族也是如此。
  后来,历代统治者也采用法家治国,然而,此时的法基本都是准备给普通百姓的。
  “殿下,我和伯宁最近对周边一些地方走了走。
  新政推行让人兴奋,但是也有不少隐忧。
  目前,主要表现在,水源争斗,耕牛不足造成的矛盾,土地远近等矛盾。”
  刘恢点了点头,人都是自私的,牵涉自己利益时很难做出让步。
  “另外,百姓不懂法,这是一个大问题。”
  “还有吗?”
  满宠说道:“现在我明白殿下为何当初要求成亲后分家了,不然,又会发展成原来的地方大族。m.ba1zw.com
  分家后,大家都只顾自己家庭利益,这样一来,大族内很难形成统一。”
  刘恢并没有接满宠的话,“你们二位针对这些问题,有什么解决办法?
  等下文若过来一起谈。”
  很快,荀彧就过来了。
  “水源问题只能修建水库,按照距离,平时可以让水库装满。
  里面可以养鱼,让百姓增加一点收入。”满宠说道
  “这倒是一个办法,修建水库钱财呢?”
  “我们调查时,百姓大部分都愿意农闲时自己修建水库。”田丰回答道
  “文若,他们二位的话你也听到了。
  各地为了水源争斗不休,堵不如疏,我以为二位办法可以一试。
  只是,事情没有那么简单。
  水库修建需要夯实,需要修建堤坝,这里需要红砖和水泥。
  你们制定一个办法,材料政务院出,农闲时,发动大家修建水库。夶风小说
  切记,水库选址和修建首先要考虑到安全问题。”
  荀彧点了点头。
  “刚才他们提到耕牛不足的问题,这的确是个问题,每年种地最好时间就那么点。
  草原今年预计能换回2万头牛。”
  听到刘恢的话,几人诧异的看了看他,刘恢不可能不知道,野牛如何能耕地?
  刘恢接着说道:“马钧他们发明了一种牛环,给牛鼻子穿上牛环,就能比较轻松驾驭这些牛了,逐渐就会温顺下来。
  我初步算了一下,每个村子能分十头左右。”
  几人感到很意外,困扰这么多年问题,就如此解决了?
  “农村的一些牛也可以一样的办法,不然太野了,今年必须推广各地,各县要安排人回来学习。”
  “土地远近问题,原则:先士兵家属为最近——》孤寡妇孺其次——》普通百姓。
  想做到绝对公平不太现实,村庄没必要群居,可以分散居住,可以离土地近的地方建房。”
  这个农村土地争端会一直有,想要解决,只有工业化以后,很多人不愿意种地以后才会真正好转。
  “你们的意见呢?”
  “目前,也只有这个办法为佳。”田丰点了点头
  “走,边吃饭边谈。”刘恢招呼几人向食堂走去
  ……人性的核心就是利益,刘恢并不相信儒家那一套包装学说,儒家学术对于教化人心是有帮助的,如果拿来治国,就显得很牵强。
  荆州襄阳
  六月初的襄阳,气候宜人,而和气候相反的是,流民乞丐无数,和这清空万里的天空形成了巨大反差。
  “队长,我们终于到了。”
  史阿露出笑容,他长期习惯了露宿野外,笑容也挡不住略显疲惫的身躯。
  “进城找家客栈洗漱一番。”
  一个时辰后,几人焕然一新。
  襄阳城东一家小院。
  一位文士打扮,50来岁的人正拿着一封信在看。
  “德操已经前往辽东了吗?”
  史阿微笑着说道:“尚长先生,德操先生已经前往辽东。”
  中年文士正是名士和隐士庞德公。
  “老夫有个问题想问,不知将军能否替老夫解惑?”
  “先生请问。”史阿表现得不卑不亢
  “辽东做法不担心得罪天下世家?须知老夫也是世家之人。”
  史阿想了想,说道:“先生乃是天下名士,王爷常说,先生见事通透。
  殿下常说,天下乃万民之天下,为何要将承重的负担加之天下黎明百姓?
  他们已经承担得太多了。
  解决此法,还得需要开源才行。”
  庞德公依然一脸佛系。
  “如何才能实现辽东王口里的开源呢?”
  “这也是请先生前往辽东的原因之一。”

    https://www.ba1zw6.com
第133章 乡村矛盾(1/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