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以财养官:我靠鉴宝升官发财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02章 苗寨风俗(1/2)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十二道拦门酒歌唱完,让所有的人都感受到了金寨的文化。
  就是马一丽与闻章,之前,是老板逼着他们来的。
  现在体会过后,他们感到不虚此行!
  就是李幼兵,心中想到。
  这要是推出去,那会全世界闻名的。
  这个投资,打死我也不会让出去。
  等一下,找妹夫,马上将这个投资合同签下来。
  这时的场上渐渐地进入了高潮。
  最后一道为火炉酒,甜蜜冲头大。
  拥来的上百人的迎客男女,不约而同地唱起了酒歌或飞歌。
  将气氛推向了高潮。
  摄影组导演,在金寨经历了十二道拦门酒后,深有感慨地说:“苗家的十二道拦门酒,代表十二路古歌,展示十二种鲜花,比观赏十二个景点,爬十二座名山,品十二朵奇葩还要美!苗家非遗酒俗文化更美!”
  欢迎仪式完结后,客人被送进了吊脚楼。
  马一丽好奇地从楼下跑到了楼上。站在了二楼,看向了远处的山水,赞道,“好山好水好人!”
  李幼兵带来了一个人,他们住在一栋吊脚楼。
  曹云龙带着乡党委成员,前住吊脚楼拜访。
  纪检委员被接了过来。
  九个委员,一同上门。
  李幼兵拿出了好烟好酒招待。
  曹云龙事先告诉了他,苗寨的人,最喜欢的就是酒。
  所以,李幼兵带来了六十瓶茅台。
  喝酒不带下酒菜,那是不诚心的。
  所以,他带来了京城有名的下酒菜。
  喝酒的时候,尤其咱华夏人喝酒,总要有些酒菜儿,指望着跟西方人似的、拿个玻璃杯倒那么一点儿、什么菜也没有、就这么干喝,恐怕做不到,总得“就”点儿嘛儿,不然喝不下去,所以叫“下”酒菜;
  哪怕是再简单的、再便宜的,只要能下酒,就是好菜。
  酒菜首推怕是要数花生米,北京叫花生仁儿、到天津叫果仁儿。
  花生这东西仿佛跟酒天生有缘,不管是生吃还是熟吃,也不管是煮、是炸、还是炒,都是佐酒佳品,
  花生米一个一个的吃,吃一个喝一口,一袋儿花生好几十、上百个,且够喝几顿的。所以您看除了花生,开花儿豆儿、铁蚕豆、哪怕是盐水腌黄豆呢,莫不是喝酒的好伴侣。
  可是喝酒也不能光吃豆儿,下酒的好菜自然是多的。
  不过您要说猪头肉、大肘子、红烧猪蹄儿酱牛肉,好是好,可也不能见天儿吃(就酒的频率绝没花生米高),钱包儿受不了是一方面,顿顿大酒大肉,胃也受不了不是?
  咱不如弄点儿民间的、通俗的、聊点儿那些个别另样的,用北京话讲:“葛”的。
  要说葛,有这么几件喝酒的葛事儿流传甚广。
  比如嘬钉子的、含猴皮筋儿的、“嚼”子弹头儿的。
  知名度最高的是嘬钉子就酒的,据说还得是生了锈的铁钉子,为的就是咂摸那点儿铁锈。
  这多少有点儿扯,倒是省得缺铁,可您不怕中毒吗?
  更离谱儿的说有的还不是一般的铁钉子,是棺钉,棺钉大家都懂吧?
  钉棺材用的,比一般铁钉子长很多,说是一个看坟的老头儿,天天晚上喝酒,也没菜,拿一个棺钉剔牙玩儿,菜都没有上哪儿塞牙去?就为有点儿“营生”好下酒。
  日久天长,棺钉都磨短、剩一半儿了,老头儿牙没事儿。
  还有含猴皮筋儿的,据说这位喝酒时往嘴里搁一根儿猴皮筋儿,拿舌头卷这皮筋儿玩儿,下酒。
  最“可气”的是这嚼子弹头的。
  有这么一位,每天到酒馆儿,光要酒不要菜,但是要个空碟儿,跟老板要免费的酱油、醋,告诉拌拌自己带的菜,但是这一个“花生米”拌了二十年,其实是个子弹头儿做的假花生,拿这个沾酱油,然后搁嘴里咂摸滋味儿。
  老京城曾经流传“四便宜”的说法,注意是bian宜,跟便宜坊一个发音,分别是:花生米、开花儿豆儿、凉拌白菜心儿、炝拌萝卜皮。
  这一回,李幼兵带了这四样,每一样准备了五十包。
  那是很小的包,一包也就一两。
  但是,金顶乡的委员们一吃,一个个抢了起来。
  纪检委员说,“还是京城的下酒菜好吃!”
  每人喝了一口酒,都不再喝了。
  他们关心的是投资的事。
  曹云龙也不管,在边上喝着酒,一粒一粒的花生米向口中丢着。
  乡长看书记不管了,只得出马。
  “李先生,你想如何投资。”
  这就是单刀直入了。
  李幼兵之前,已经与曹云龙商量好了。
  心中有数,便说了起来。大風小说网
  “我将成立一个金寨旅游公司,将金寨村并入公司内。所有的人与固定资产,全部并入金顶旅游公司。”
  大家都吸了一口冷气。www.ba1zw.com
  副乡长问,“那金顶的人民生活呢?”
  “过去怎么生活,将来还是怎么生活。只是,他们会按劳动拿报酬。参加一次拦门酒,每人会有收入,唱一次拦门酒歌,也会有收入,还有其他的工作与活动,都会有收入。”
  宣传委员说,“那不就成了一个表演团。”
  “你说对了,每个人都会有表演的角色任务。所有的任务组成,就是金顶苗族民族文化。”
  乡长拍手道,“好!”
  其他的人也都拍起手来。
  乡长问,“那我们乡能得到什么?”
  李幼兵拿了一粒花生,丢向口中。
  不料,丢歪了。
  只得再拿一粒,放到了口边,这才丢进去。
  吃了后,才说,“我投资一千万,全包了金寨的一切经营活动。一切按我的计划去做。你们以土地,苗寨,山水,苗民为投入。”
  这个方案,大家都同意了。
  赚了钱,要分给乡里的。
  最后,双方酒都不喝了,讨价还价起来。
  李幼兵提出,“我投一千,占总股本的百分之七十五。金寨村,所有的人力与固定资产投入,占百分之二十。乡里获得百分之五。”
  乡委成员们,马上不干。
  百分之五,也就五十万。
  李幼兵说,“我的计划是,年收入五千万,你们的百分之五,就是二百五十万了,不少了。”

    https://www.ba1zw6.com
第102章 苗寨风俗(1/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