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美利坚往事1988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03章 向全球进军(1/2)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比特公司的第三轮融资,以4亿美元为估值,释放10%的股权。

    之前857万的总股本,经过1:5的拆股后,膨胀到了4285万股,每股定价9.3美元。

    而经过新一轮的股权稀释,迪恩的持股比例降到了40.32%,持有1727万股。

    红杉资本稀释后的股份为13.5%,凯鹏华盈是8.1%,摩根塔勒还剩下6.4%。

    除了迪恩这个创始人外,这三家风投机构是比特公司的主要大股东。

    而另外两个创始人,马库斯现在还剩下的股份是5.04%,价值近两千万美元。

    大卫.费罗因为以9.3美元的价格卖出了100万美元的股权,现在他还剩下4.79%的股份。

    员工期权池相应缩水到了10.8%,融资释放的10%股权则被二十多家机构瓜分。

    此前和迪恩达成私下协议的阿克塞尔,拿走了2%的投资份额,是本轮融资最大的出资方。

    剩下的则大多被强势的人脉关系瓜分,比如从恩颐投资迪克手中巧取豪夺拿走1%的阿瑟.洛克。

    在pbk迎新会上和迪恩有过私下会面的安东尼.肯尼迪,给他打过电话的上将,这些个人投资者属于第二梯队。

    至于迪恩的朋友,硅图公司的吉姆.克拉克,甲骨文的埃克森等等也以個人身份买走了一些股票。

    最后就是身边较为亲密的人,比如老爹皮特、富兰克叔叔一家、比尔叔叔一家。

    还有苏西、米兰达、詹妮弗.康纳利等,迪恩也会预留一些。

    不过给他们的股票不会以9.3美元定价,作为真正的自己人当然会有特殊的优惠。

    迪恩打算把他们安排进员工期权池,以极其优惠的价格买走一些员工股。

    反正现在期权池还剩下很多股权未分配,正好拿来利用一下。

    至于以后有新员工入职,遇到期权池缩水问题。

    简单,等po上市之后,比特公司可以从股市中回购中一些流通股补充进期权池。

    说白了就是给身边的人开小灶,然后比特公司买单。

    这只是资本游戏中最初级的玩法,迪恩也仅仅是牛刀小试。

    随着董事会议的召开完成,第三轮融资在众多股东的见证下,也正式完成了合同签订。

    “ok,欢迎大家加入比特公司。”迪恩踌躇满志的看了眼济济一堂的会议室。

    曾经的七个董事席位,现如今也扩充到了十五个名额。

    第三轮新加入的二十家机构,并没有全部进入董事会,他们只是选了一些代表。

    当然阿克塞尔的人,毫无疑问担任了一个董事席位。

    那个被迪克.克拉姆里特恨之入骨的阿瑟.洛克,现在也正施施然的坐在会议室中。

    “就像之前说的那样,第三轮的融资目的,以及比特公司今年的战略,就是进军全球市场!”

    在迪恩的示意下,安娜把早就准备好的材料一份份的发了下去。

    “考虑到全球各地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发展程度不同,所以我们第一个北美之外的市场是欧洲。

    那里同样有类似nsf网的主干网络,计算机的普及率也仅次于美利坚。

    所以综合考虑欧洲市场是最佳选择,我们事先做过调研,那里甚至没有一款真正意义上的即时交流软件。”

    对于迪恩的战略主张,会议里的大多人都没有意见。

    在他们看来,欧洲的计算机发展是落后于北美的。

    尤其是在商业领域内,美利坚的软件基本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

    欧洲没有自己商业化的操作系统,微软是他们唯一的选择。

    同样的道理,电子表格用的是莲花软件,数据系统用的是甲骨文。

    所以如果聚焦办公通信软件,那么tes也将理所当然的占据欧洲市场的主流。

    “我们有具体的扩张计划吗?”有不知名的董事提出疑问。

    “就如大家手中的计划所写,英伦三岛、法兰西、德意志,这是我们扩张的第一站。

    然后再以它们为据点向周围地区辐射,不过现在的问题是我们缺乏一位强有力的领导者。”

    比特公司虽然成长很快,但是也有一个弱点,那就是根基尚浅。

    当公司需要一个高层去单独开拓欧洲市场时,却发现找不到合适的人选。

    “so,先生们,你们有合适的人选推荐吗?”

    迪恩知道这些风投们人脉广阔,某些时候他们也可以充当猎头。

    会议室里的董事相互看了看,都在脑中仔细搜索可能存在的候选人。

    但这不是一件轻松的活,没有相关的全球市场经验,很难搞定这份工作。

    “我有一个人选!”就在这时候瓦伦丁举手了。

    “本来我打算把他放到思科担任副总裁,但现在或许比特公司更需要他。”

    “所以他是谁?”杜尔对瓦伦丁猜谜式的回答没兴趣,他想要直接的答案。
第203章 向全球进军(1/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