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密继续按兵金墉城下,依北邙山列阵,会集诸将议事。
蔡建德、房彦澡是为近卫,分列左右,下首王伯当是为心腹,杨德方、郑德韬是为谋臣,秦叔宝、程知节、单雄信是为骁将,徐世绩、牛进达、邴元真、郑颋、斐仁基是为爪牙,其余如孟让、王薄、王郡廓是为新附。
大旗咧咧,北风呼啸。整个军营绵延长达数百余里,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集兵规模。李密召集这么多将领议事,甚至连镇守洛口仓的斐仁基也调了过来,乃就是要在进攻东都一事上作一个样子,表面上表决心。
李密坐在宽大舒适的虎皮大椅上,以一副心满意足的神情瞧着下面诸将。他少年时便以才俊著称,当年骑牛挂角读书遇上杨素,还得到他的赞赏,入朝为官之后,原本怀着满腔壮志的他却遭到杨广的冷水,不知道杨广看人一向只凭感觉还是怎么的,居然非常讨厌李密,不单罢了他的官,还下旨一辈子不录用此斯。
李密当时那个气呀,可想而知,便发誓有朝一日一定要给杨广点颜色瞧瞧,后来杨玄感造反,给了李密绝佳的机会,于是李密一跃便成为隋室的造反派。只可惜,当时李密给杨玄感献了上中下三条计策,杨玄感不采纳上、中策,偏走下策,去攻打洛阳,结果自然是在东都坚固的城防下吃足了亏。
杨玄感虽然造反失败,但大隋天下也由此乱了,李密决定将造反事业奋斗到底,于是在王伯当的相邀下加入了瓦岗军。
不甘人下的李密很快干掉了瓦岗军大首领翟让,终于以他的天纵之姿达到了此刻的人生最高度。
但他却没有被这种满足感冲昏头脑,当年杨玄感在东都城下吃的亏他还历历在目,集兵而不进攻的李密颇让一些将领想不通,兵力都已经达到三十万了,怎么还不进攻呢?所有人包括谋臣杨德方、郑德韬在内,都认为应该趁着这次机会一鼓作气攻下洛阳,然后李密再称帝,大家跟着升官发财。
可李密不想。
东都城坚固的程度,超乎那些没有见识过人的想象,更何况他这三十万人又不是什么百战精兵,三个字,农民军,顶多再加一些精锐农民军。这一攻城,农民军是什么德性,他一清二楚,打胜了还好,打败了呢?一旦东都攻不下来,而他又损兵折将的情况下,瓦岗军很快就会和当年的杨玄感一样,一哄而散,大家各走各路,各找各妈。
但李密不能直接说出来不想攻打东都,他必须绕弯子,所以才有了与杨侗看似随意的打赌。
所有部下都认为李密胸有成竹,三十天内必破洛阳,只有他知道,他这是在给自己留后路。
他不会将兵力白白牺牲在东都城,而让别人坐享成果。
李密的目光不经意间投在徐世绩身上,这人自从翟让死后,便变得沉默寡言,李密说什么,他便做什么,你让他说什么,他就说什么,然后就是一摊死水,平时不和别的武将结交,更别提什么献策之类的事情了。
但李密知道徐世绩的才智绝对是瓦岗第一人,他不知道徐世绩是不是已经看穿了他的用心,看他一副立在那儿,与整个环境格格不入的样子,李密心底禁不住的就一阵讨厌。
他讨厌别人猜测得到他的用心,更不喜欢去猜测别人在想什么。
他喜欢一个人居高临下般俯视众生的满足感,喜欢什么事情都掌握在手心的感觉,但他觉得无法掌握徐世绩这人。
第76章 密军的议事(1/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